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说“虚静”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说,“陶钧文思,贵在虚静”,强调酝酿构思文章内心要清虚宁静。“虚”即空虚,指心头没半点别的事,这样心里才宁静。写文章为啥要有这样的心理环境呢?在“养气”篇中他解释说:“水停以鉴,火静而朗,无扰文虑,郁此精爽”。说水停止不动,就能像镜子一样把人影照出来;火焰静止不飘移,就能把事物照清楚;写作时文思也不要被打扰,我们才有清明的精神写好文章。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文中,类似于“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篇章段落比比皆是,它们与画论中的“虚实相生”异曲同工。课文中的“实”指的是通过语言、文字、声音、图像或者其他媒介来描绘的具体形象;“虚”指的是文章给人们留下的思考、想象的“空白”。这种“空白”艺术大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内容的“空白”是课文“实”的部分的延伸即用具体形象来描绘作品中所蕴涵的内在意义,也就是所谓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如《五彩池》一文中有“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  相似文献   

3.
《中学文科》2004,(9):6-11
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本义指词的最初的最常用的一种意义;引申义是在基本义的基础上引申,发展而来的意义;比喻义则是借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一种事物,且这种新的意义逐步固定下来。例如“深”的本义是“从水面到水底的距离大”,而“情深似海”“道理很深”则是对本义的引申。再如“铁”的基本义是一种坚硬的金属,“铁拳”“铁的意志”则用了它的比喻义,有“像铁一样坚硬”的意思在里面了。  相似文献   

4.
沈耀星 《职教论坛》2002,(22):54-55
一、何为“差生”“差生”是相对于“好生”而言,为管理学生而进行的一种分类。通常我们在管理学生过程中,为了区分学生在某些方面表现的好坏,可以把学生分为好生、后进生、问题生和差生四种。“好生”是指各方面表现均较好的学生;“后进生”是指少数几方面不是很好,进步较慢,其它各方面均还好的学生;“问题生”是指各方面表现一般,在某几个方面表现不好,但经批评教育后,能认真改正的学生;“差生”则是指在某几个方面表现不好,经批评教育,仍不思悔改的学生。因此,若要给“差生”下定义的话,可表述为“经常重复地犯同一错误,…  相似文献   

5.
在语言符号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中,所谓“组合关系”是指,在语言的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如“名词+们”是一种组合;“数词+量词+名词”也是一种组合。就具体的“词”而言,又有它特定的“词”可以与之形成组合关系,比如,“同学”和“们”之间存在着组合关系,可以说成“同学们”。但是,“石头”和“们”之间就不存在这种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个小学生在题为《中山陵》的一篇日记中这样写道:“昨天我到中山陵去玩,看到三个孙中山:下面的一个站着,是铜的;爬到上面,看到房子里有一个坐着的,是白色的;屋子里面还有一个睡着的……”所谓童言无忌,我手写我心,我口说我心。我以为,看这样的“文章”,如闻天籁,可老师却打了不及格。  相似文献   

7.
标题可算是“文眼”,是“窗口”,是“第一印象”。“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拟一个好的标题,将是文章成功的一半。题目拟得如何,从考试的角度来讲,不仅本身占分,而且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所以拟题时切不可掉以轻心,草率行事,而应该“小题大做”。所拟定的题目要以“切题、精炼、新颖、有意蕴,有文采”这五条为原则。“切题”就是所拟题目要符合话题要求;“精炼”是指题目文字简约,字数不宜过长;“新颖”是指有新视角,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林光荣 《教书育人》2000,(17):20-21
有一部电影名叫《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这是人们较为熟知的事。在我们教育界,也有一个被教育遗忘的“角落”——“创伤儿童”的教育问题,还没有引起一些教育同行以及社会和家庭应有的关注,还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被“遗忘”的状态。因此,笔者感到有加以探讨的必要。 《上海教育》曾登文强调要重视“八种学生”的教育问题。所谓“八种学生”是指那些家庭破裂、父母不全的;受到坏人污辱、犯过生活错误的;有先天性生理残缺的;智能低下而学习长期落后的;长期患慢性疾病的;因家长犯罪被判刑而背上包袱的;受黄色书刊毒害而精神萎靡不振的;…  相似文献   

9.
彭焕湘先生在《关于人文精神的讲座》中认为,“人文精神”主要有四层含义:是一种以社会公认道德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是一种高扬主体意识的理性化的个人主义理念,是一种价值理性,是一种对科学主义、技术主义的反思。可见,“人文精神”至少应包含二个要素:人性、理性和超越性。所谓“人性”,是指尊重人,肯定人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肯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所渭“理性”,是指人有思想有头脑,能够追求真理,探求人类和谐发展的自然与社会奥秘;所谓“超越性”,是指人可以追问和追求生命的意义,能够超越自然属性,实现人的自我追求。  相似文献   

10.
自古就有“肥差”、“瘦差”之分。官场之“肥”,肥在中饱私囊;商场之“肥”,肥在垄断福利;娱乐之“肥”,肥在“眼球效应”。若捞得一“肥差”,恐怕你不想让口袋鼓都难。英语中,俚语“gravy train”指的就是“肥差、美差、不费吹灰之力就可赚钱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陈志平 《中学文科》2005,(11):72-72
《三峡》一文,有这样两句:(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句(1)中“亭午”和“夜分”是两个不能并存的时间概念;“曦”和“月”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现象,合起来讲意思是不通的:“如果不是正午或夜午,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这个句子应分开来讲:“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半不见月。”可翻译为:“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这样理解意思才正确。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网民”已经形成了一个特定的“网民阶层”,因此,网络语言也自然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网络词语是汉语在网络环境下进一步延伸和发展的结果。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指的是网络时代与“网络”、“电子”技术有关的一切语言。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登陆、再现、鼠标、软件、硬件、病毒、防火墙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或是伴随网络的发展产生的新词新语,如:网友、网民、网吧、虚拟空间、黑客、  相似文献   

13.
江宋奇 《初中生》2007,(3):34-35
文言文的翻译遵循“信、达、雅”的要求。“信”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准确地反映原文的内容;“达”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雅”指译文要优美生动,有文采。“信”和“达”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而“雅”是最高要求。  相似文献   

14.
劳动,这是一个曾经响彻云霄的词语;劳动,这是一个拥有辉煌过去的字眼。劳动,使人猿相揖别,造就了我们人类自身;劳动,化腐朽为神奇,推进了历史车轮前行。在人类教育史上,对待劳动历来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认为劳动伟大,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人的职业生涯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另一种声音认为劳动卑贱,教育应以培养远离生产劳动的“劳心者”为使命。当前,在“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下,后一种不协调的声音似乎更有市场,  相似文献   

15.
“切”是切实、务必的意思。组成一个词,“切记”指牢牢记住,如“遇到意外切记要冷静,千万不要惊慌”。 “切忌”指切实避免或防止。上面的句子也可改为“遇到意外切记要冷静,切忌惊慌”。  相似文献   

16.
“渡”与“度”,人们很容易混淆,如“欢渡春节”“度过难关”等。其实,“渡”的基本意是“从一岸到另一岸”,而“度”则指“过(时间)”“经过”。这样,“欢度春节”就不能写成“欢渡春节”,“渡过难关”不能写成“度过难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在世界上有“诗国”之称,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常州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诗国”之称,这是常州人的骄傲。当然,后一个“诗国”不是指国家,而是指城市或地区:另外,这个称呼也不是自封的,它有历史根据:大约是在清代初年,浙江著名诗人查慎行(初白)就有过这样的诗句:“毗陵诗国千年事”。(见于《续毗陵诗录》)  相似文献   

18.
林松华 《学语文》2013,(3):44-46
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包括“有文采”。那么,文采是什么呢?文采不仅指词句漂亮。行文华丽,更指文字要有内蕴,有诗意,如山谷盘郁之中云飞水动,花鸟草木之间浮香流韵,自有一种气派,一种风味,因而情怀蕴藉,诗意氤氲。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的实践,介绍几种训练方法.引导同学们编织诗的语言,展示个性风采。  相似文献   

19.
土豆,是一种团长有含淀粉的可食根而被广泛种植的南美植物,英语中的sweet(Spanish)potato指的是“甘薯,白薯”;white(Irish)potato指的是“马铃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都喜欢吃土豆,而且还有多种吃法,在美国受欢迎的吃法是炸土豆条(French frled potatoes)和炸土  相似文献   

20.
“必须“”、必需”:“必须”表示一定要那样做,不那样不行,如“必须实行法治”;“必需”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如“油盐酱醋是生活必需品”。“变换“”、变幻”“:变换”意为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其过程或结果一般是具体的,以至是可以看得见的,如“变换位置、变换手法”等“;变幻”意为不规则的改变,即变换的方式或内容很不固定,如“风云变幻、变幻莫测”等。“成分”“、成份”“:成分”指事物构成的部分和要素,如“研究句子的各种成分和它们的组合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成份”指个人的出身和个人的主要经历、职业,如“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