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位教师的博客上,笔者发现这样几句话:"它是不愈的伤口,每次让你流血阵痛.它是菜地的镰刀,每月割去初生之韭.月考,让教师无法从容;月考,让学生更为功利."  相似文献   

2.
谈到语文,学生说:"天天不学也能考及格,天天学也只能考及格。"语文教师说:"学生考高分是偶然的,考不高不低的分数是必然的。"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呢?笔者认为与高考有很大的关系。一、试题的区分度不大  相似文献   

3.
历史试卷讲评课是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课型。教师通过试卷的评讲,不仅要让学生对阶段性的学习状况有理性的自我认识,而且要在试卷评讲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渗透情感态度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试题讲评就是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的同时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目的。笔者认为要上好一节高三历史试题讲评课,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每个学期,我们都要进行几次复习考试,如章节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特别是区统考、高考等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通常情况下,教师会争时间抢速度,准备大量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中苦战。这样,学生累,教师累,往往达不到预期复习效果。教学过程中,笔者对几次复习课进行了深入反思,提高了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三二轮复习是一个巩固、完善和提高的过程,解题训练成为常态。但是在训练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基础性试题逐渐被灵活多变的能力型试题所取代,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学过的内容考试中没有考,考到的内容平时的学习中没有涉及"。学、教、考,让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笔者在分析近五年高考试题命题特点的基础上,在高三二轮复习的指导过程中采用了"区域填充法",即以区域为背景,让学生充分挖掘区域中的背景知识,学会解答区域内容中的相关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试题命制、解答,复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试卷评讲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环,试卷评讲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否,而且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考试的成败。教师评讲试卷,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是让学生明白"考我什么",是将学生被动地埋头做题变为主动地审视答题,因此让学生每做一份试卷,每听一次评讲,都能巩固知识,领悟道理,开拓视野,掌握技巧,提高应考能力,这才是评讲的收获。为了让学生尽早适应中考要求,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讲评试卷应注重"四要"。  相似文献   

7.
被强制推行的"月考"如今应该退出历史舞台。在以"学期"为基本单位的教育背景下,"月考"明显是不符合科学规律的。所谓"月考"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完全是将正常教学评估的功能偷换到率性而为的"月考"上。"月考"只能起到加重师生负担的作用,用随堂的各科单元测验替代"月考"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应试教育的氛围催生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月考”就是其中一大法宝。面对月考,众说纷纭,持怀疑者有之,持反对者有之,持赞成者有之。然而面对月考,笔者却百感交集,“月考当休矣”、“月考当推崇”的两种观点目前在学校、教师、学生之间一直在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着。  相似文献   

9.
笔者所处的农村小学,日常考试名目繁多,一套省卷、一套县卷,再加上期中、期末校考、平时校抽考、片区抽考、县抽考等,平均起来,语、数、英每科几乎每周都有一次考试。如果再碰上一位“好考”教师,让学生再买一套教辅资料,考试就更多了。这还是农村小学。有的城区学校还要再加月考、年级考、几校联考等,几乎每门课每个学期都要考多次。  相似文献   

10.
长时间的疲劳工作,教师们已经习惯了。最让教师们苦恼的是自己的心里话没地儿去说。如今的教师,上有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学校的校长压着。教育局和学校都把高考升学率作为教育教学的“生命线”,不仅大会小会一遍遍强调,而且把升学指标分解到学校、班级和个人,让教师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压力。为了督促教师“努力”工作,周考、月考、章节考、学段考……每考必排名,必分析到班到人,一旦考试成绩下降,教育局、学校双管齐下“挤”教师。若高考考“砸”了,工资要扣、奖金没份、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身边那些认真负责、为了学生的进步全力以赴的同仁们,都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职教事业,对职业教育的价值高度认同,对学生的成长充满希望。这些老师的行为多出于自觉,很少是由考核评价制度激发的。如果以这些教师的行为作为有"职业良心"的标准,那么,具备职教情怀至关重要。"爱一行、干一行"显然会让教师更"有良心"。我们要努力选拔一批真正了解职教、热爱职教的人加入职教教师行列。目前为了保证公平竞争,不管是教师资格考试还是教师入编考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先生是个中学数学教师,笔者是小学数学教师,女儿则是浙师大刚毕业的中学物理老师.虽然三个"文人",却都是小肚鸡肠,特别是先生和笔者,两人都教数学,可谓"同行嫉妒".听人说:最好的防御是主动出击.因此,笔者虽是"小字辈",可也容不得先生"看不起".于是,往往由笔者出题"考中学数学教师".  相似文献   

13.
报载:山东省临沂市某区2000多名教师以考生的身份参加了与学生"同场、同卷"的随考.区教育局的领导认为:"随考制"可以催发教师的"自我觉醒",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笔者以为不妥,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4.
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阅读教学正在进行较大的变革,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得阅读教学的课堂结构发生变化。阅读教学不再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练"的单一模式,阅读教学中尝试五感教学法,将课堂还给学生,"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它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由整体到局部、由语言到情感、由感性到理性、逐层深入获得提升。  相似文献   

15.
高考阅读试题的复习、备考,是一个常常让考生、教师感到困惑的难题:试题选材全力回避课文具体篇目,让考生觉得"教的不考、考的不教"而失去课堂上正面、积极的态度;大量的教辅材料、模拟习题仍无法全面覆盖高考试卷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到来,一线的思想品德教师为了让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顺利通过人生的第一次重要考试,为了让学生考出自己的实力甚至超水平发挥,为了证明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实力,更加努力、认真、负责,细心地指导学生复习,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笔者作为一名从事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近二十年,指导学生复习中考十二年的教师,在复习指导中积累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媒体上有关教育改革的如下报道让人忧虑大于欣喜。师生同考———考教师,这一做法可取与否,曾有不少文章论证过,笔者不置可否。从道理上讲,一个教师参加所教学科的中考或高考,是不必担心考不好、考砸了的,他可能得不了满分,可能考不过最好的学生(尤其是高考),就像体育教练比不过运动员,马俊仁跑不过王军霞一样,但绝对不应出现“黄灯、红灯”。如果真的出现了“黄灯、红灯”,这样的教师就多少有“伪劣产品”之嫌。师生同考,教师亲自体验一下考的紧张气氛、考生的复杂心理,就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为学生着想,多体谅学生的辛苦,促其将最优秀的…  相似文献   

18.
<正>听写作为教师的"看家"法宝,在过去的教学中曾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何让它焕发出新的活力,作为一个低年级教师,我在思考着。在近一个学期的摸索与实践中,我有了一些浅见。一、由单一封闭的训练内容向多元开放的练习内容转变传统的听写所承载的是考  相似文献   

19.
近段时间,教育界又出现了一个新事物:师生同考。不少媒体也对此作过报道,有的还发表评论表示肯定,以为这是一种教育改革,是一种创新。然而,笔者以为,师生同考弊大于利,不宜推行。所谓的师生同考,就是指教毕业班的教师与毕业班的学生同时参加毕业考试(这种考试只考教师所教的相关学科)。在师生同考后,校领导将教师的答卷混入学生的答卷中,密封装订,待统一阅卷后再公布成绩。如果哪位教师考得好,就被认为是基础知识扎实,否则就会被认为是基础知识不扎实。教师的这个考试成绩很重要,它往往会被学校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作为评估与考核教师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在试题讲评课的模式方面进行大胆探究,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讲到底的授课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在学生的"学"和"考"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讲有所获,考有所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