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思辨等研究方法对体育中的女性排斥、赋权不足和赋权异化现象进行研究。研究从女性体育参与禁忌、体育参与赋权不足、体育参与增权、增权异化以及女性参与体育权力变迁的实质为内容进行深层次解读。认为:女性在体育与权力、男权主义与女权运动、赋权不足与赋权异化的夹缝中拓展空间,她们时而被迫选择体育参与,时而顽强抗争打破禁忌;女性在推崇男性气概的体育运动争斗中出现了身份焦虑和女性话语的缺失;赋权不足和异化都有可能使女性参与体育沦为展演的工具;唯有女性通过体育参与的斗争实现自身赋权,在互构过程中真正掌握体育参与的话语,才能最终实现体育领域性别的真正平等。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体育中的性别平等与差异现象进行研究。以身体操演的性别区隔、体育中的性别变迁、体育性别变迁引发的问题及其出路为内容进行深层次解读。认为:对传统性别认同的颠覆以及对性别平等的过度追求构成了体育参与中的性别危机,体育中的性别平等取决于对传统性别二分法的重新诠释,无论是对传统生理性别还是社会性别的简单划分都无法准确诠释体育运动中性别跨属行为,而多元化性别正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和强有力的解释视角,性别是社会权力建构的产物、体育竞赛中的那种性别跨界以及变性人参加比赛的现象均可以被认为是通过性别角色的自我表演,进而获得一种当前的不稳定的性别身份,处理好人类对性别认识同一性与差异性的关系,从女性自己的术语和价值观方面去定义体育中的性别,才能真正获得她们运动参与的自由与解放。  相似文献   

3.
实现我国男女体育权利平等不仅能够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同时能够为和谐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奠定基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梳理体育权利的基本内涵,探究构建男女体育权利平等的内在诉求,总结现存体育权利不平等困境,提出构建我国男女体育权利平等的实现保障。研究认为:机会平等、实践平等、差异性平等三者为实现男女体育权利平的内在诉求。现存困境:1)女性体育参政议政人数相对弱势;2)教师对性别的刻板印象仍然存在;3)社会长期父权性别秩序深入人心。实现保障:1)出台专门的女性体育权利保障政策;2)运用体育媒体塑造与传播女性形象;3)强化女性在体育领域中的主体意识;4)营造女性参与的社会体育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4.
从女性主义的社会性别视角研究发现,高校女生在体育教育过程与结果方面存在着不平等,女生在体育教育中的不平等地位体现了我们思想深处的一些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和性别刻板印象,这也正是我国女性体育劣势与弱势的根源所在.旨在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决策者与管理者在组织和管理体育教学中的性别平等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推理法,基于性别秩序的视角下分析女性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对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性。女性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既是对传统性别秩序的挑战,又为新时代性别秩序的构建提供了思路,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从纵向上来说,女性休闲体育活动的参与是在挑战传统性别秩序的基础上,实现性别角色的自我认同、性别自由的赋权与性别空间的扩大,以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方式促进女性个人的健康发展;从横向上来说,女性休闲体育活动的参与是在构建新性别秩序的基础上,通过性别角色的变迁建立群体关系,通过性别赋权的自由树立模范作用,通过性别空间的扩大增加人际交往,以惠及全人群的方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6.
社会文化规训与性别角色期许是女性体育参与社会距离形成的本源所在,受此影响分别出现了项目选择和性别参与上的差异特征;经济收入与教育背景的影响使女性体育参与呈现明显的社会分层现象,影响着女性体育参与的行为选择;媒介传播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进一步凸显了女性体育参与的弱势地位.已婚群体的女性体育参与程度显著比未婚群体降低,女性体育参与的社会距离产生的本质并不取决于男性本身设置的距离感,而是取决于社会发展过程中附加的社会文化、性别角色期许、媒介传播、经济收入以及文化背景的共同作用.正是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造成了女性在社会角色中的“弱势”地位,这种地位是导致女性体育参与社会距离形成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正义对于维护学校道德规范、保障学生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在体育中高考背景下,考量得出:学校体育正义的价值迷失主要体现在体育道德的缺位、体育公平的违反、体育平等的漠视、体育公正的僭越、体育契约精神的缺场、体育权利的侵犯等层面。成因在于体育观念认知固化,体育素质水平低下;体育参与性别偏见,弱势群体遭到忽视;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农村体育资源有限;缺乏有效监督机制,体育政策执行不足。解决措施:培育终身体育意识,提高体育价值认同;树立自由平等理念,促进学生共同发展;推进城乡资源流动,强化农村师资力量;优化学校体育政策,加强学校体育监管。  相似文献   

8.
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分析现行的高校学校体育教学,并结合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体育教材内容、体育教师的性别刻板印象、体育教师性别比例、体育场地设施方面对男女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体育参与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和性别刻板印象是女大学生体育参与不如男大学生的根源所在.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男女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方面的性别平等以及高校科学合理地配置和整合两性的体育教学资源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徐奕宏 《体育学刊》2008,15(4):25-28
从历史上看,长期以来体育是男性主宰的领域,女性参与体育的历程是女性不断抗争与男性作出妥协的过程.女性的性别角色与性别意识受社会文化的影响,而社会文化也应对女性参与体育产生了强大影响作用,成为制约或推动女性参与体育的动因.通过对儿童游戏的分析发现,男女儿童游戏的差别已经奠定了男性和女性成年之后参与体育运动差异的基础,最后对女性参与体育的前景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性别问题是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女性体育研究为推动性别平等做出了重要贡献。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西方体育社会学中有关女性体育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认为:西方女性体育研究伴随着女性解放的进程而较早起步,并具有研究阶段划分明晰、理论基础丰实的特点,其女性文本研究主要集中于女性参与体育的历程、参与的平等机制、性别意识形态的建构、身体文化和性别权力、体育传媒对性别气质的塑造、体育与性倾向的关系以及对男性主导体育模式的抵抗等七个维度。西方女性体育丰富而全面的研究将为处于初级阶段的我国女性体育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与有益的分析框架,以期促进我国女性体育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