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所做的全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发展情况调查所收集的数据整理而成,主要包括档案学专业基本情况、档案学专业教师基本情况、档案学专业教师科研情况、档案学专业课程建设基本情况、档案学专业招生与就业情况五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所作的全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发展情况调查所收集的数据整理而成,主要包括档案学专业基本情况、档案学专业教师基本情况、档案专业教师科研情况、档案学专业课程建设基本情况、档案学专业招生与就业情况五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档案学本科课程体系建设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工作,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对其沿革历程进行考察与反思,能够为专业建设的发展总结经验并指引方向。对近20年来苏州大学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理,并将课程分类统计并梳理分析,从中总结出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律。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演进历程显示:基础课程的发展昭示着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人文课程边缘化值得关注与调整,管理课程从经验走向科学,技术课程地位愈发提高,其他课程的丰富有助于多元发展。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档案学专业未来发展需要坚守学科本源、整合行动理性、协调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档案学学科入门指导》课程,是档案学专业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新开设的一门课程。本文试对以下设计的五个专题进行阐述。1学科历史沿革1.1学科历史沿革介绍档案学学科历史沿革即中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向学生介绍中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分为五个板块,第一板块,中国档案学高等教育初创阶段(1920年);第二板块,新中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开端(1952年);第三板块,档案  相似文献   

5.
2022年,新中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喜迎七十华章。70年的不懈探索与砥砺深耕,我国已形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体系,有力支撑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恰逢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档案学学科发展与专业教育迎来新契机。在回顾新中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立足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从专业定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视角探索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新路径,开启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与学科建设新征程。  相似文献   

6.
档案学专业导学课程是新时代实施课程思政的新思路与新举措。通过探析档案学专业导学课程思政的内蕴逻辑,结合档案学专业导学课程思政的特点和目标,推动档案学专业导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有利于档案学专业推进立德树人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为例,从档案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五个方面对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并对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提出建议,从重视课程体系构建的意义及重要性、制订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提升课程内容前瞻性、加强课程设计的多元价值取向、完善调整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创新课程评价机制六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发展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学本科教育面临着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冲击和影响,旧的档案学本科教育的内容已经无法与现今的档案学发展趋势相融合,档案学专业本科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从档案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入手,阐述了理论教学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和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设置要求及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9.
作为专业的准入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价标准,《档案学教学质量国标》在引导档案学专业兜住底线、保障合格、追求卓越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规范、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管理7个方面进行解读,有利于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档案学教学质量国标》。中国人民大学等10所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高校档案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尤其是其培养方案、课程资源、教师队伍和质量体系建设,具有示范性、典型性与代表性。为进一步提升档案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发挥《档案学教学质量国标》的作用,需牢固立足新文科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文科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文科发展格局,凸显多主体协同培养,实现多类型培养目标,推进多学科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0.
论档案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我国开设档案学专业的各高校大多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课程体系进行过调整,虽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期望上已基本达成一致,但档案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仍存在不少问题。为此,应从教育学原理出发,立足档案学本科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思考我国档案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定位。  相似文献   

11.
对图书馆学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图书馆学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慕岳,永利,玉玮Abstract:Librarysciencecducationshouldundertakethetaskofteachingmodernscienceandtechnologythatarenowtra...  相似文献   

12.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 in China is in a period of transition. The changes in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 have introduce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he growth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labor market have motivated school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to adjust their objectives, curriculum and knowledge structure in order to meet social need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hanging social environment in the 1990s and the challenges to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responses from schools. Based on the curriculum of 17 school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n China provided at the Second Joint Annual Meeting of Deans held in 1995, the author provides data on required courses, specialized elective courses and non-specialized courses according to the frequency of each course appearing in the curriculum. The objectives are to determine the state-of-the-art structure of the knowledge base and to identify any consensus among teaching institutions.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educational reform are discussed and some trends i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are predicted.  相似文献   

13.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纽带,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具有关键作用。对24位湖北大学档案学本科生进行了半结构化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内容进行三级编码,归纳概括出档案学本科生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满意度影响因素,包括课程、教师、学生和环境四个维度,并探究四个维度间的关系,构建了影响因素模型。基于这些影响因素结合教育学相关理论,为改进档案学本科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相应建议,期望为高校档案学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可行思路和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of graduate level archival education identifies core curricula and evaluates these programs in school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s well as in history departments. It focuses on the idea of specialized knowledge and systematic theory where the knowledge and theories that educators have selected as an initial means of introducing new archivists to the profession has a significant bearing on what an educator considers ’x201C;core.’x201D; It presents data on programs, curricula, courses, and syllabi and by way of example, focuses on an in-depth analysis of introductory archives courses.  相似文献   

15.
闫静 《档案学研究》2021,35(2):136-143
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科档案班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档案高等教育事业的诞生。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中国档案高等教育伴随着对苏联经验的引进、对初创时期的规划设想而逐步发展。随后的十余年,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档案高等教育先驱们固有的革命传统以及档案学自身的性质与功能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促成了中国档案高等教育的应变,在秉承档案学实践性的同时,强化了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学理性,促进了学科自觉的发生,完成了从职业教育向专业教育的转变,并逐渐从“苏联蓝本”中过渡到“本土化”的教学体系。中国档案高等教育的肇始与应变所体现出的档案学科的“独立性”“专业性”与“本土化”定位,依然深刻影响着当代档案高等教育及档案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档案学专业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路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思政”是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与改革的新趋势。通过明晰“课程思政”的理念内涵和政策要求,结合档案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与特点,推动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学好党史国史、增强文化自信、强化国家认同、筑牢思想防线,而且也有利于档案学专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新教育教学授课理念、提高人才培育综合素养。进而从队伍建设、元素挖掘、方法改革、评价体系四个层面,提出推动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海峡两岸图书情报学教育现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海峡两岸图书情报学教育的现状,本文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师资力量、继续教育等5个方面对海峡两岸的图书情报学教育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分析认为,海峡两岸的图书情报学教育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其具有相似的系名变革、专业课程变革以及面临的危机;其不同之处表现在专业教育体系设置、专业教育改革主导因素及教育层级发展上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促进海峡两岸的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共同发展提供一点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到目前为止,部分高校开设了档案学公选课,一些学者也从理论与实践上对档案学公选课进行了探讨和尝试。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档案学公选课的定位、内容、师资和教材进行了相应探索。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指出研究方法对档案学研究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中对研究方法的不重视的情况,提出了加强档案学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法课程设想,包括:开设研究方法培训班,建立档案学研究方法课程体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