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动背景 现代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是百依百顺,这就导致一些孩子经不起批评,受不了挫折。有时候由于迟到、和同学闹矛盾等,被老师批评一两句,他们就会想不通,片面地认为老师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给自己找麻烦,进而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抗老师的教育,甚至让家长到学校帮自己“理论”、无端投诉老师,严重地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批评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批评绝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它更是一门艺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成长中的学生,有过失、有错误是难免的。经常听到一些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感叹学生难教。其实,学生并不难教,而是为人师表者在批评教育学生时  相似文献   

3.
大学毕业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就发现有一类学生经常违反学校纪律,而且是屡教不改,我们老师一贯采用的方式就是批评,他往往带给被批评者心理上的不情愿和不愉快。大多数犯错误的学生不能坦然面对批评,也不能仅凭老师的和  相似文献   

4.
读了第三期下半月刊《无奈》一文,心中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在学校,我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就是现在,我们年级其他老师的班里也有类似的学生,每天总会做出一些令老师难以意料的事来。在老师耐心批评教育他的时候,他也会一时冲动跑出学校,表现出一些叛逆。  相似文献   

5.
当下的初中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学生承受批评和挫折的能力十分脆弱.再加上部分家长过分溺爱.一些老师责任心的缺失.赏识教育一统天下.使得惩罚教育越走越远。现在许多学校把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当作一条高压线.一旦有教师碰触即与师德相联系.上纲上线.评优评先一票否决。个别地方甚至出台了禁止批评和变相批评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6.
<正>教师批评学生,本是一种教育方法,但在大力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却屡屡发生学生殴打老师、家长控告学校的事件。老师正在日渐变成弱势群体,一些地方和学校甚至出现了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进而出现了"过去是教不严,师之惰,现在是教得严,师之错"的教育困局。当师道尊严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似乎我们该反思,对孩子乃至未成年人的保护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是  相似文献   

7.
张敏 《教育文汇》2003,(3):49-49
日本的小学简直可以说是孩子们的游乐场:上课时老师不批评学生,孩子们和老师的关系就是朋友关系,没有家庭作业,班里不设班干部等。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中职学校教师批评学生时,往往会认为批评就是“挑毛病、找错儿”。带着这种观点,在批评学生时,常常采用尖刻的数落、粗暴盼洲斥和恶意的挖苦,结果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恐惧、反感、憎恨,以至酿成一些不良的后果。所以,班主任通常采用表扬的方法来鼓励学生,但是我却认为恰如其分的批评效果会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9.
同年级的老师经常羡慕说我不批评学生,与学生的关系特别好。其实,我也经常批评学生,只是不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或者当着很多人的面“修理”。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恰当的批评,能有效促进学生改正缺点,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则会使学生失去自尊,自暴自弃。归纳起来,恰当的批评方式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0.
范辉 《西藏教育》2009,(7):11-11
在现实的教育中,不断有一些因为教育惩戒而引发各种教育的不幸。比如某某老师罚学生跑步受伤成了被告,赔了药费又扣奖金;某某老师惩戒学生致使学生离校出走,家长向学校讨要孩子;某某老师点名批评学生成绩差,伤害了其幼小的心灵而被家长指责媒体曝光等等。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方方面面的原因使得目前中职类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其中有一部分是思想品德和学习都较差的后进生,学生难教是很多老师共同的感受,学生入学以后,种种不良行为会暴露出来,我们很努力地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却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往往是治标不治本。我个人认为这其中对“批评”这一重要的思想教育手段运用得是否恰当有很大的关系,下面是本人对怎样批评学生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老师极力推崇赏识教育的时候,不应忘记,教育中的惩罚也是不可或缺的。我很欣赏这样一种观点: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们有时看到教育中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对犯错误的学生不敢批评,批评轻了学生视若耳旁风,批评重了学生会“上告”。甚至个别老师被学生从课堂中“哄”跑,丧尽师道尊严。在社会生活中,谁违背了国家的法律,谁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既然惩罚不能从我们国家中消失,那么学校教育中就不能没有惩罚。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讲过:“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  相似文献   

13.
石子林 《湖南教育》2004,(16):29-29
环节之一:掌握心理状态学生在受到老师的批评之后,思想上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心理上会产生一些变化。此时,老师应及时掌握其心理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受到批评后有以下几种心理:一是折服心理,认为老师的批评求实中肯,完全是帮助自己、关心自己,因而思想情绪稳定,改正错误积极,  相似文献   

14.
学生违纪,老师把他带到办公室批评教育,但学生不服且不把批评当一回事。老师心里清楚自己的教育苍白无力但仍想表现得尽心尽力,权当对自己有个交代。过后学生依然故我,老师无奈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内心里却对学生的种种行为很不满且不喜欢他们。我认为这是一种畸形的师生关系——溺而不爱。"溺"是指老师对学生行为的放任甚至放纵;  相似文献   

15.
正受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会偏离常态,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职业要求,学生有了缺点和错误,老师应当予以批评指正,甚至予以必要的惩戒,以便使学生及时转化,健康成长。有的老师批评教育学生,坚持科学方法,学生心悦诚服,知错就改,人生因此而发生了改变;而有的老师批评教育学生方法不当,学生不当一回事,不理解,不服气,逆反对抗,甚至还会记恨终生。不同的批评教育效果不同,体现着不同  相似文献   

16.
斯敏 《班主任》2012,(7):43-45
本期讨论的案例目前在学校里,学生对老师不尊重的行为时有发生,如课堂捣乱,随意说话;背地里经常议论老师,说老师的坏话;见面时不跟老师打招呼,行同路人;老师批评时当面顶撞、谩骂,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影响教师的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经常会发现一些违反学校纪律的现象,也总有那么几个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让老师们很是头疼。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大多数老师都会板起脸孔,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予以训斥,批评,语言尖锐,咄咄逼人。有的甚至怒气冲天,慷慨激昂,声色俱厉;更有甚者,动手动脚,对犯错误的学生行之以体罚或变相体罚。  相似文献   

18.
老师批评学生,似乎是老师的权力;学生挨批评,也似乎天经地义。可是如果不批评也能达到好的教育效果,我们为什么不让批评远离呢?如何让批评远离,笔者在实践中有三点体会。首先,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高中入学后的第一次考试,我们班的学生考得很不理想,一个个垂头丧气。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和他们一起查找影响考试成绩的各种因素。我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反思,挑选其中有典型性的学生在班会上发言。一些学生认为自己仍沿用初中时的学习方法,惟老师是从,主动性不够;一些学生检讨自己太浮躁,不重视基础。通过反思,学生们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也有了较…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老师会时常批评违纪学生,可是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如果不注意场合,不掌握好分寸,不运用恰当的形式,不运用正确的方法,也就是不讲究批评的方式和艺术,不仅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服和反感,学生也会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如何让学生欣然接受老师的批评,改正自己的错误呢?我认为应该坚持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曾有人在某学校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题目是:“你最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结果答案最多的竟是“不会笑的老师”。而在大多数中学,有太多的不会笑的老师.受“严师出高徒”、“师道尊严”等落后的教育思想枷锁的影响,这些老师脸上终日“阴云密布”,对学生往往严肃有余而微笑不足,严厉有余而宽容不足,批评有余而关怀不足。这种沉闷而压抑的气氛不仅抑制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而且使学生对学习兴趣索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