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齐己交游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齐己诗集--《白莲集》(四部丛刊本)以及《唐才子传》、《唐诗纪事》、《十国春秋》等相关资料,详细考证了齐己与郑谷、曹松、贯休、修睦、贯微等之间的交往情况。  相似文献   

2.
齐己考     
齐己是晚唐五代卓有成就的诗僧,有《白莲集》、《风骚旨格》行世。《四库总目提要》说:“唐代缁流,能诗者众,其有集传于今者,惟皎然、贯休及齐己。皎然清而弱,贯休豪而粗,齐己……五言律诗居全集十分之六,虽颇袭武功一派,而风格独遒。”可惜,有关齐已的传记材料很少,现能找到的较早资料如《白莲集》序、《宋高僧传》、《五代史补》、《宣和书谱》、《山谷集》等,记载极为简略,几种影响大的文学史著作,对他从不提及,至目前国内绝少人对他进行专题研究。鉴于此,本文根据五代宋人提供的材料及其它有关记载,结合《白莲集》诸诗,对齐己作一些考证,希望对研究齐己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3.
对于齐己生卒年的考证 ,自宋以后颇多谬误。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 1 51称 :“宋人注杜甫《己上人茅斋诗》 ,谓齐己与杜甫同时 ,其谬自不待解。岑仲勉先生《读全唐诗札记》定齐己生年上限“不过生会昌四年” ,亦颇疏泛。考齐己《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三首》之一称 :“电击流年七十三 ,齿衰气沮竟何堪” ;之二称“十五年前会虎溪 ,白莲斋后便来西。”由此可知齐己 73岁作此组诗时 ,已离开江西至荆州 1 5年 ,由此反推 ,齐己初至江陵时为 58岁。按齐己《白莲集》卷 5《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前者有序 ,称 :“予以辛巳岁蒙主人命居龙兴寺。”…  相似文献   

4.
齐己拜郑谷据宋戴埴(音植)在《鼠璞》中引陶岳的《五代史补》载:郑谷在袁州,齐己带着自己的诗稿去向他请教。当郑谷看到《早梅》一诗中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时说:“数枝’不妥,因有‘数枝开’就不能算是‘早’了,不如改为‘一枝开’岂不更妙?”齐己一听,极为叹服,连忙下跪,拜郑谷为“一字师”。张回拜齐己据《南唐野史》载:诗人张回写了一首寄远的诗中有这样两句:“蝉鬓雕将尽,虬髭白也无?”齐己一见,认为“白”字不妥,不如  相似文献   

5.
唐朝,僧齐己写《早梅》一诗,持之求教于郑谷。郑见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便说,“数枝开”已不算早了。不如改为“一枝开”岂不更早?齐己顿悟,深为叹服。遂拜郑谷为“一字师”。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几个被传为佳话的“一字师”。唐代郑谷修改齐己的《早梅》诗,就是有名的例子。齐己作了一首《早梅》诗,拿给郑谷看,诗中有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认为“数枝开”体现不出“早”字,不如改为“一枝开”。齐已佩服得五体投地,遂称郑谷为“一字师”。现代伟人毛泽东也有“一字师”,且至少有两个,一是诗人臧克家,一是历史教授罗元贞。  相似文献   

7.
唐代僧人齐己曾在《早梅》中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一听颇觉不妥,提议将“数”字改为“一”字,于是,郑谷便成了齐己的“一字之师”。传蜕贾岛在长安跨驴背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炼“推”“敲”字不决,误冲京兆尹韩愈车骑.韩为他拟定“敲”字,于是便有了“推敲”的说法。唐代诗人卢延让自述写诗的苦楚: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相似文献   

8.
晚唐五代诗僧齐己的诗学理论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认为齐己谈论诗歌技法的《风骚旨格》并不能代表齐己诗学理论的成就,而代表他诗学成就的理论是在其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许多富有创意的理论。齐已在《白莲集》诗歌中主要谈论了“诗兴”,“诗魔”,“骚雅”,“诗境”,“趣味”,“风格”“知音”等方面的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参加《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西北区检查验收小组,见到甘肃省博物馆藏有蓝栏抄本《北堂书钞》一部,木帙内题“《北堂书钞》系先祖郎中所手著,计一百六十卷……十三代孙德卿志”云云,并附题有“明吏部郎中六世祖之川公遗像”画像照片一帧为证。看来《北堂书钞》应为侯一元(之川)“所手著”的了,可是卷端结衔仍题“秘书郎虞世南撰”,从而引起了兴趣,爱辑有关资料,题曰小考,闻见所限,徒贻方家之讥耳。一、《北堂书钞》的卷、类《北堂书钞》唐虞世南撰,世南字伯施,浙江余姚人,生于陈永定二年(公元五五八年),卒于唐贞观十二年(公元六三八年),《新唐书》卷一百二、《唐书》卷七十二均有传。《北堂书钞》(以下简称《书钞》)是他在隋任秘书郎时摘抄群书中可以作为写作参考的材料,编辑而成。北堂是隋秘书省的后堂,是世南抄书的地方,成书当在隋时,因此,也有著录为隋虞世南撰的。  相似文献   

10.
《香奁集》非韩偓所作再考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人顾三在《补五代史艺文志序》中称:“唐末大乱,干戈相寻,海寓鼎沸,斯民不复见诗书礼乐之化,而桥门壁水,鞠为茂草。一时称王称帝者,狗偷鼠窃,负乘致戎,何暇驰驱艺文之林?……盖图书之厄,至此极矣。”此乃真情实言。今传唐末五代作家别集,除徐《文集》、贯休《禅月》、齐己《白莲》等少数几种外,余皆散佚殆尽。另有一些属宋人手抄以传者,往往存在考录不严、张冠李戴、甚至嫁名伪造的种种问题。本文所考《香奁集》之作者归属,即其显例。为叙述方便计,兹就以下几层逐次来谈。《香奁集》四作者之争讼今传《四部丛刊》本《香奁…  相似文献   

11.
温庭筠生年新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承焘先生《温飞卿系年》(见《唐宋词人年谱》)把《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六)(以下简称《感旧》,见温诗集卷六)系于开成五年,且定“李仆射”为李德裕;更据开成五年冬庭筠所作《开成五年秋,以抱病郊野,不得与乡计偕至王府。将议遐适,隆冬自伤,因书怀奉寄……一百韵》六(简称《百韵》六)中“收迹异桑榆”句,以为“意谓未逮老境,然其时必已三十左右;”因而估计庭筠生于元和七年(公元八一二年)。近年来发表的几篇考  相似文献   

12.
古往今来,"一字师"的美谈不胜枚举。唐代一段改诗佳话,今日读来,仍获益匪浅。唐五代诗僧齐己,姓胡名得生,有诗《白莲集》十卷,诗论《风骚旨格》一卷。有一年他写了一首《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相似文献   

13.
傅山与顾炎武唱和诗共有六首。第一次唱和诗两首,是在清康熙二年(1663)所作。丁宝铨《傅青主年谱》:“(康熙)二年癸卯,五十七岁:崑山顾宁人访先生于松庄,赠五律一章,先生依韵答之。”丁宝铨刻《霜红龛集》(本文引《霜红龛集》,均为丁宝铨刻本)卷九载有傅诗,并附有顾诗)《亭林诗集》卷四载有顾诗。第二次唱和诗三首,也是在清康熙二年。《傅青主年谱》没有记载,《霜红龛集》也未收这次唱和诗,《亭林诗集》卷四收有顾诗两首。第三次只是顾炎武寄侮山诗一首。《傅青主年谱》:“(康熙)十三年甲寅,六十八岁:是年顾宁人有寄先生《土堂山中诗》。”《霜红龛集》附一、《亭林诗集》卷五均载有此诗。现把这六首诗按写作时间分三组,注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岑参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虽不如李白、杜甫那么多,但在我国诗歌史上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岑参生前已很有名气,唐代名家杜甫与他是知交,曾对其诗给予很高的评价。如说“谢眺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杜少陵集》卷十五《寄岑嘉洲》),他以谢眺比岑参,以冯唐自比。“岑生多新诗”(卷三《九日寄岑参》),“故人得佳句”(卷六《奉管岑参补阙见赠》),“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卷八《寄彭洲高三十五使君适号洲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等等。后人也曾多赞誉他的诗。他儿子佐公的朋友杜确在他死后三十年曾为他的诗集作序,说:“开元之际,……作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近建安之遗范矣。南阳岑公声称尤著。……属意尚清,用意尚切,……迥拔孤秀、出于常情。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可见岑参在唐代诗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宋末阴幼遇,字时夫,著有《韵府群玉》一书。后人对此书评价颇高,认为搜集材料既广博而又珍贵。所谓“经史子传,搜猎靡遗”,“能以有穷之韵寄无穷之事”(《韵府群玉·滕玉霄序》),“上涉群经,下苞诸子”(《韵府群玉·赵孟頫题词》),“备天地之大观,为艺术之珍品”(《韵府群玉·陈文烛序》)。到清康熙年间,虽敕撰《佩文韵府》,然其书大抵由荟萃阴氏此著及凌稚隆的《五车端韵》二书加以删补而成,是知《韵府群玉》实即《佩文韵府》之蓝本。到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韵府群玉》被收入。《四库全书  相似文献   

16.
唐朝有个叫齐己的人,很喜欢写诗,也很虚心求人指救。有一次,他把自己的《早梅》诗送到当时很有名气的诗人郑谷那里去请教。郑谷仔细看了齐己的诗作,然后十分认真地指着诗中“前村雪夜里,昨夜数枝开”两句说:“别的都好,就是这个‘数’字,还得好好推敲。既然是‘数枝开’,怎么能把早梅的意思表达出来呢?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  相似文献   

17.
盛唐著名诗人王昌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李肇的《唐国史补》(卷下)说,开元时,“位卑而著名者”有王江宁。王江宁,即王昌龄,因为他曾任江宁丞,故人称“王江宁”。辛文房的《唐才子传》(卷二)说他当时即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作为“诗家”而被称为“夫子”,可见他在当时是如何受到人们的尊重。唐人薛用弱的《集异记》(卷二)载有《王涣  相似文献   

18.
日人小林太市郎在《禅月大师的生平与艺术》一书中,根据齐已《庚午岁九日作》(《白莲集》卷九。以下凡引《白莲集》诗,只标卷数)诗“乱离偷过九月九,头尾算来三十三”两句,推断龙德元年(910)齐已四十四岁,若照此,则齐已生于878年;曹汎在《齐已生卒年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语言非常丰富,往往一字之差,所表达的意思就迥然不同。因此,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在写作时特别注重文字的推敲。同时,他们对别人的意见也很看重,哪怕只有点滴的修改,也尊称为“一字师”。唐朝有个叫齐己的和尚,写了一首《早梅》诗。其中颔联二句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他向当时的名诗人郑谷请教。郑谷将“数枝”改为“一枝”,并说明修改的理由:“数枝开”好像已经花满枝头,如何称得上“早梅”?而“一枝开”则是众花未放,独开一枝,方见其“早”。齐己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称郑谷为“一字师”。后  相似文献   

20.
崔元翰系年     
崔元翰的传记资料,有《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七、《新唐书》卷二百三《文艺传(下)》之本传、权德舆《唐尚书比部郎中博陵崔元翰文集序》(《权载之文集》卷三十三、《唐文粹》卷九十二、《全唐文》卷四八九)及《南部新书》、《唐语林》等笔记。现根据有关资料,对新旧《唐书》本传等误失之处,略作订正,并加以系年。崔元翰,名鹏,以字行。深州安平人。按:崔氏名、字,诸书记载并同。唯其籍贯,《全唐文》小传云:“元翰,名鹏,以字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