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编入《刘少奋选集》(上卷)的《论党》,是刘少奇同志一九四五年五月十四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这个报告,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和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实际相结合,总结我党成立后二十四年的历史,精辟地论述了思想建党的重要性;科学地阐明了毛泽东思想的地位;突出地强调了群众路线的作用,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历史文献。今天,我们党正处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向现代化的、高  相似文献   

2.
李东岩 《出国与就业》2011,(20):137-138
刘少奇同志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政党伦理思想,挖掘他的政党伦理思想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刘少奇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认为共产党的道义性使命就在于解放全人类,从这样的道德使命出发,他认为,共产党的道德责任就是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其个人美...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刘少奇选集》(上卷)正是反映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的一份宝贵总结,是刘少奇从理论上实践上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一部光辉记录。从1936年春到1938年冬,刘少奇领导中共中央北方局为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而斗争的理论和实践,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刘少奇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刘少奇在党的建设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他说:“刘少奇同志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作出了重要建树。他写的党的建设方面的著作,特别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和《论党》,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5.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刘少奇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十分丰富,他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卓越的思想。学习和研究刘少奇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早在建国之初,刘少奇就指出:“我们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化与工业化!”(《刘少奇选集》下卷,60页)他在强调“经济建设已成为我们国家和人民的中心任务”的同时,强调“民主化与工业化是不…  相似文献   

6.
刘少奇同志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中,刘少奇同志提出过许多宝贵的理论观点。尤其是在宪法方面,刘少奇同志作出了许多重要的论述,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宝库,为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也是中国职工运动的杰出领袖之一。几十年来,他始终关怀着中国职工运动的发展。他不仅长期参加和领导中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具有极为丰富的职工运动的经验,而且还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写下了大量的科学著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与职工运动方针》是刘少奇同志一九二六年五月,在第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宣布为刘少奇同志平反昭雪,它反映了全国人民长期以来的心愿,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几十年来一贯忠于党和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在许多方面都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学习。我们仅从少奇同志一九六一年的宁乡之行,就可以看出他那种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9.
林彪、江青、陈伯达、张春桥和那个“顾问”等一伙,诬蔑刘少奇同志在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推行了一条王明的新投降主义路线,说什么他在抗日战争开始的时候,就“同王明一起,反对毛主席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反对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他采取反革命两面派的手法。妄图帮助蒋介石反动派扑灭共产党和解放区。”(《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一九六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社论;《认真学习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 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呢?请看刘少奇同志在北方局期间的领导工作吧!  相似文献   

10.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在一切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我党的革命家、理论家刘少奇同志在党的革命历程中对此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刘少奇选集》上卷的出版,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少奇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非常重视党的建设,写了一系列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文章和著作。这些论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科学地、系统地总结了我党建设的历史经验,精辟地、创造性地论述了党的建设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宝库中,犹如一颗明珠,光彩夺目。学习少奇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对于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为刘少奇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这表达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教育工作者衷心拥护。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为  相似文献   

13.
刘少奇同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曾经在多方面提出过许多宝贵的思想理论观点。在法制建设方面,他作为我国第一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更是作出过许多重要的论述,为新中国法制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论述,关于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指导政法工作的思想以及党与法的关系的思想,更体现出刘少奇法制思想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4.
进入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定,其中包括为刘少奇同志平反。这完全符合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愿望,我们教育战线的同志衷心拥护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前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一贯忠于党和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献给了社会主义祖国的革命  相似文献   

15.
刘少奇同志在毕生的革命实践中。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忠诚笃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是人民公仆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正>刘少奇建党理论是在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及党的自身建设中逐步形成的。尤其是他在1939年至1945年撰写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内斗争》和《论党》等著作,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的丰碑,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建党学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刘少奇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活动中,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仅就他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同左倾错误作斗争的功绩,作简要的论述。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对期,少奇同志就注意到左倾错误的危害,并进行了抵制。他认为左倾错误在我们党内早就存在,而且危害很大。他说:“革命的失败,无疑是由于陈独秀右倾机  相似文献   

18.
蕴藏在全国人民心灵深处的愿望实现了。野心家、阴谋家林彪、“四人帮”一伙,利用我们党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严重错误,捏造材料,蓄意对刘少奇同志进行政治陷害和人身迫害而制造的我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彻底平反了。历史做出了最公正的结论:刘少奇同志不愧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愧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少奇同志——这个亲切的称呼,伴随着我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广大人民心中。陷害,只能暂时封住人们的咀吧,却不能抹去人们心底的深情。今天,在我们认真学习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公报,深切怀念敬爱的刘少奇同志的时候,我们开封人民对他老人家有着更深一层的特殊感情。这是因为,少奇同志不仅生前来到过我们身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概述了50年代末“大跃进”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危害,论述了刘少奇同志在当时艰难的环境下,以大无畏的革命勇气,纠正“大跃进”以来人们的错误认识,并在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中作出的巨大贡献.作者认为,刘少奇同志对当时困难的估计是正确的,对其原因和责任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他勇于正视问题、敢于承担责任并大胆调整的精神是我党宝贵的思想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20.
1980年2月29日,十一届五中全会一致通过了《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但是,根据五中全会精神,写一篇为刘少奇平反的社论,则是一篇很难做的文章。因为社论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毛泽东,涉及他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当时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范荣康是执笔者,他前后花了70天,修改11次。最初送审稿题为《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论为刘少奇平反的重要意义》。4月3日,代表中央主管宣传的胡乔木同志找人民日报负责评论工作的同志谈话,为社论重新确定题目,明确思想,设计框架。谈话摘要如下:这篇社论不是很好写,但是需要写。我和小平同志谈了一下,想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