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运用幽默笔法写就的新闻愈来愈多,有的报纸还开辟了“幽默新闻征文”拦目。这绝不是偶然的现象或新闻作者、编者在赶时髦。而是新闻事实中固有的一类特殊性矛盾——丑或滑稽的真实反映.幽默大师老舍说:“幽默是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而不是由文字里硬挤出来的。”如果脱离事实,胡编硬凑,闭门造车,那就有悖于新闻的真实性原则,非但不能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再者,新闻的幽默必须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不能只是新闻事件中的丑或滑稽的直观的、不加选择的、无  相似文献   

2.
新闻与幽默     
《新闻界》1994,(1)
新闻与幽默幽默是对语言的一种顿悟,它引人兴味,逗人发笑。虽然真正有幽默感的人并不多,但是不喜欢幽默的人却几乎没有。幽默之于新闻,犹如佐料之于佳肴。幽默对于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具有特殊的意义。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就曾说过:“我们丰富的经历告诉我,如...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常会为那些见诸报端的令人发笑而又回味无穷的新闻作品叫好。那些充满怪诞、滑稽色彩又极富戏剧性的新闻事实确实使人进入一种神奇的审美境界。这类新闻已涉入美学的范畴——幽默,它通过传播媒介走向社会,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审美效应。幽默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意为液汁。《辞海》解释为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具有及时性、真实性、客观性和社会传播性等特点。新闻写作能否引入“幽默”的因子?通过对不少优秀作品的分析,笔者认为:“幽默笔法”在新闻中不仅能运用,而且应推广。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故事的渴求由来已久,从孩提时代开始就会常常提出这样的要求“给我讲个故事好吗”。即使成年以后,茶余饭后成为谈资的也无外乎那些或曲折或离奇引人唏嘘的生活悲喜剧。从传播的规律来讲,受众的需求应该是媒体努力的方向,然而曾几何时,媒体似乎忽略了受众对新闻中丰富故事性的强烈需求。也许是为了适应现代人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媒体中铺天盖地的都是快餐式的新闻。  相似文献   

6.
张世海 《青年记者》2005,(12):79-80
美联社以国际新闻见长,尽管它自我标榜“客观、公正、全面、平衡”,但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它对国外的新闻报道有着明显的偏见,不着痕迹地嵌入一种意识形态。美联社的一些软新闻写得倒很有特色,笔调轻松幽默,叙述曲折有致,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笑话(joke)是幽默的一种形式,玩笑的目的就是逗乐、引人笑。幽默当然不只是笑话,幽默有许多其他的表达形式,如插科打诨的滑稽、相声、小品表演、讽刺漫画、讽刺小品文、酒吧或电视表演的脱口秀、批评社会现象的说唱等。笑话应该是指一个短的“段子”或“故事”,末尾处有一个精彩的“话锋一转”“急转弯”或“妙语”(punch line,意思是“猛击一下的那句话”)。  相似文献   

8.
新闻中不乏幽默。对幽默新闻,我们在标题制作上不能仅仅满足于导向、事实和文字的准确无误,而是可以有更高的追求,即充分挖掘幽默元素,力求更加形象、生动,甚至“幽他一默”,以期吸引读者的眼球,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制作幽默新闻的标题时,修辞手段运用得当,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常见的修辞格在幽默新闻标题中的应用技巧作些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9.
新闻漫画是评议性的,有褒有贬。但在评议中漫画之所长在于讽刺。用于表扬赞颂,就须用幽默技法,把好事画成有趣,难度相当大,常是以有趣的说明,或对话、或标题造成谐趣效果。因为幽默都是曲折含蓄表达的,而且往往离不开借矛盾造成滑稽感,而好事却大都非由矛盾造成,...  相似文献   

10.
新闻之有故事性,这是人所共知的。很多人喜欢听新闻,不仅新闻能满足他的猎奇心和知情欲,而且因为新发生的这件“事儿”很引人人胜,讲的人眉飞色舞,听的人或骇或喜。好多新闻事件都有故事的这种情节元素。所以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可能会具备故事一样引人人胜的传播效果。但对新闻的故事性,以前很少有人明白地揭示出来,更不要说大力加以鼓吹和提倡了。  相似文献   

11.
白文斌 《记者摇篮》2004,(2):33-33,36
尽管人们对于如何定义“新闻”这一概念的说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先有事实发生, 后有新闻报道。“新闻的本质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 (陆定一语)。”虽说“新闻是事物发展最新状态的记录”,这个“最新状态”也仍然是发生过的事实的记录,它不可能“跑”到“新闻”报道之后。  相似文献   

12.
李明文 《新闻三昧》2005,(12):44-44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它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闻以再现事实为主,但有很多新闻作品又离不开说理,凼此新闻语言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理性色彩。言论、时评、随笔等体裁的新闻,  相似文献   

13.
王文 《新闻知识》2003,(10):46-47
新闻评论就是“具有新闻性的评论文章”,具有新闻性就是要与新闻有密切关系。既然与新闻有密切关系,那么肯定就与事实密不可分,因为事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是新闻评论是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14.
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是报告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是新闻采访写作的第一步,它决定着一条新闻是“有”还是“无”。俗语说“顺藤摸瓜”,如果把新闻事实比作是瓜,那么新闻线索就是连着瓜的藤。一旦没有了新闻线索,记者就会丧失出击的方向。所以,新闻线索掌握得越多,记者的活动余地、选择新闻的余地就越大,才有可能采写出好的新闻。  相似文献   

15.
刘红 《新闻前哨》2004,(11):54-55
“幽默笔法”是指写作的一种幽默技巧,新闻写作的幽默笔法,是指把这种幽默技巧运用到新闻写作之中。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具有及时性、真实性、客观性和社会传播性等特点。新闻写作能否引入“幽默”因子?笔者通过对不少优秀作品的分析和实践认为:“幽默笔法”在新闻中不仅能运用,而且应大胆推广。  相似文献   

16.
李燕 《新闻窗》2005,(6):66-66
军事新闻传播是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军队新闻传媒都是我军建设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新闻敏感性是指记者发现和鉴别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与人物的能力。换言之,是采写者善于在一大堆事实中,特别是在不被人注意或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实中,能迅速准确地识别、判断出有重要价值的新闻线索或新闻事实的本领。这种能力国外新闻学称之为“新闻鼻”,就是对新闻的嗅觉,也叫“第六感”,前五感指记者天然具备的眼、耳、鼻、舌、身。  相似文献   

17.
刘敏 《新闻爱好者》2004,(12):47-47
古人云:“力贵齐,智贵捷。”一个优秀的新闻传播,必须具备灵敏的新闻嗅觉,从而及时、敏锐地认知新闻信息。这种嗅觉就是所谓的新闻敏感,即新闻记能迅速地识别和判断新闻事实价值的能力,亦是记对新闻事实、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鉴别、判断能力,或说,是发现和捕捉新闻线索的能力。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  相似文献   

18.
读新闻业务1957年第七期施诗同志写的“新闻有时也可以引人发笑”一文后,我感到在目前我们的新闻事业中,还不必把精力时间、浪费在为了引人发笑而云采访些像“巨人罗巴特的故事”那样的趣闻上面。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样标新立异地报道人类生(?)上不正常的现象的新闻,是资产阶级的新闻学关于社会  相似文献   

19.
王再承 《新闻窗》2005,(1):52-53
何谓幽默?关于它的定义不少,主要是指用含蓄、凝练、机智、风趣而又诙谐的方式(包括行为举止、谈吐文章等),揭示生活中的某种矛盾或哲理,令人发生会心的微笑。可以说,幽默新闻是一种用诙谐有趣的方式,提示生活中的某些矛盾或哲理,让人在轻松愉悦中感到意味深长、有所了悟的包含艺术表达方法的新闻。幽默新闻在国内新闻报道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它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闻以再现事实为主,但有很多新闻作品又离不开说理,因此新闻语言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理性色彩。言论、时评、随笔等体裁,语言要以理取胜,以理服人,以其严密的思维和逻辑性,达到教育人、感染人的目的。同样,消息、通讯也常在新闻事实中融入记的见懈,尽显其哲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