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西部学术基地等主办的“首届中国电视批评高端论坛”去年12月9日在四川大学举行。论坛围绕电视批评科学化、现代化和电视批评学科建设等主题展开。电视批评是以具体的电视节目、电视理念、电视现象、电视媒介为对象的一种价值评判的研究活动。随着电视的诞生,也开始有了电视批评。我国已有大量的电视批评实践,并出版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影响力的电视批评专  相似文献   

2.
在对2006年度电视批评进行盘点之前,有必要先确定电视批评的定义。我们认为,电视批评是对各种具体的电视节目以及同节目相关的电视理念、电视现象、电视创作者进行价值评判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3.
暨南大学谭天教授的著作<批评与建构-聚焦中国电视>,是一部针对中国电视相关领域进行实践批评,最终旨在予以理论建构的著作.它以开放性的动态选题、创新性的思维理念以及务实性的批评方法,取得了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研究成果,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实用、新鲜又厚重的著述.  相似文献   

4.
电视节目、电视理念和电视现象是电视批评的主要对象。由于电视节目在电视事业中的核心地位,电视节目批评一直是电视批评中最为活跃的种类。电  相似文献   

5.
《电视批评论》是一部以中国电视批评实践为依据 ,论述电视批评性质、作用、方法及电视批评基本规律的学术专著。全书从电视批评的性质、作用入手 ,考察了中国电视批评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阐释了这一学科的理念、美学思想及特征 ,提出了电视批评应该具有的品格。在批评方法的具体论述中 ,作者运用社会学、比较主义、结构主义、心理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社会与自然学科的研究成果 ,分析并阐述了电视作品、电视现象及电视思潮的评判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 ,作者还从电视批评的选题切入 ,具体描述了电视的评析过程和基本类型 ,论述…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媒介批评(特别是电视批评)的语境中,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社会建构功能着墨较多,且正面、能动而积极的评价也较多;对于电视综艺节目社会建构功能的分析则较少,同时因为  相似文献   

7.
深入研究当前我国电视行业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和新趋势,是电视批评科学化建设的重要保证。针对当前我国电视媒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提出并实施的以“绿色收视率”理念为核心的“电视媒体绿色行动”,我国电视批评界理应积极回应这场电视传媒实践领域的深刻变化,认真思考电视批评自身的存在价值和社会责任,积极探索电视批评科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电视传播中的低俗化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从学理层面上说,对低俗问题的批评在电视批评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实践层面上,这种批评将作为对电视传播的监督和校正长期存在下去。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正像经典作家指出的那样,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批评低俗化,不能简单停留在道德批评和行政批评的一般意义上,而应当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追问低俗化现象背后具有终极意义的经济原因。因为,对于低俗化的批评,不管是侧重于伦理的追问还是学理的批评,只要看到了电视传播的现象背后的市场这支“无形的手”的作用,只要不再局限于单纯的道德愤怒和“纯粹理性批判”,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这种批评触及到了要害和实质。一句话,对低俗化的批评,  相似文献   

9.
黄洁 《新闻界》2013,(17):60-64
本文依据大众传播学基本原理,阐释本体论语境中电视传播的娱乐功能,并通过比较方法,厘清本体性娱乐功能与"娱乐化"现象的本质区别,指出后者体现着一种被市场化、商业化以及消费主义异化了的非传统娱乐功能。本文重点论述了在本体性娱乐功能的基础上衍生的传统娱乐功能。通过对于典型的西方电视连续剧的解读,揭示传统娱乐功能在其制作与传播中的特殊表现,有助于人们更加全面、科学地认识西方电视传播的娱乐功能,恰当地评估传统的娱乐功能对于建构和谐的电视文化生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电视批评的基本概念入手,解析了建立中国电视批评理论体系的重要性,论述了电视批评的功能与作用,提出了这一学科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认为建立科学的电视批评理论体系,对于促进电视批评的科学化与现代化,推动中国电视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级编辑欧阳宏生《电视批评论》目前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这部33万字的专著是我国“新世纪电视理论文库”推出的第一邵著作。《电视批评论》是一部以中国电视批评实践为依据。论述电视批评性质、作用、方法及电视批评基本规津的学术专著。全书从电视批评的性质、作用入手、考察了中国电视批评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阐释了这一学科的理念。美学思想及特征,提出了电视批评应该具有的品格。在批评方法的具体论述中,作者运用社会学、比较主义、结构主义、心理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社会与自然学科的研究成果,分析并阐述了…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认知传播学的确立,电视批评获得了有益的启发,并开辟出有别于既往传统的崭新批评范式.以认知传播为切入点,电视批评理念将人的认知行为视为考察核心,强化了对动态电视现象的把握,促进了对认知整体观、认知关系理性的进一步体认.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路径的对接中,电视批评将朝着更为科学化、现代化的道路前行.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中国丰富的电视实践,给电视批评提出了挑战,建立中国特色电视理论,迫切需要大量的经验总结,迫切需要建立在电视实践基础上的电视批评。此时,我国电视批评进入了自觉阶段,电视批评学理论开始逐步形成,其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踏踏实实做学问,平平淡淡做人。"这是欧阳宏生教授喜爱的自勉语。2011年6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作《21世纪中国电视文化建构》,一如其人其志,欧阳教授以谨严平实的行文,整理十年研究所得,系统探讨中国当代电视文化的建构问题。《21世纪中国电视文化建构》一书,统编有节、分合井然,从电视本体与电视文化的探索,电视批评的开拓与  相似文献   

15.
正像文学艺术的创作离不开文艺理论的指导和文艺批评的点拨一样,电视作为一种新兴文化,一种综合文化,它同样也需要与之相应的电视文化批评。这是人类文化实践活动的经验,也是一切艺术创作的规律。尤其是在时代变革、体制转轨、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今天,一种积极、健康而富有活力的电视文化批评,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电视自身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电视事业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电视从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媒介变成了家喻户晓,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媒介。我们用二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  相似文献   

16.
感动与担忧:当代电视批评的双重视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当代电视理论和电视事业的发展,正处于十分复杂的社会语境中。这种复杂,集中体现在中国电视发展面临的四大悖论:文化产业与文化工业的碰撞和紧张;人文精神与世俗精神的碰撞和紧张;产业化与商业化的碰撞和紧张;本土化与同质化的碰撞和紧张。中国电视处于“双重视域”的理论语境和实践环境时所面临的这四个悖论,决定了电视批评的理论视域是相当广阔的。忽视这样的宏观背景,当代电视批评不可能对中国电视的商业化、庸俗化、贵族化弊端作出深刻的解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视批评的四个阶段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中国电视批评经历了萌芽、起步、发展、自觉四个阶段 ,伴随着电视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推进着电视理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电视艺术批评作为媒介批评与艺术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电视媒介及其生产、传播活动紧密相关,为理论界与实务界所关注。本研究以最近十年(2000—2009)为时间范围,选择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苗棣、徐舫州三位中年学者为样本,关注他们在媒介改革、频道、节目、社会-文化以及中外比较五个层面展开的电视艺术批评活动,并分析其观念、视角、问题意识等对于发展中的中国电视艺术批评领域产生的持续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访谈,统地梳理了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批评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历程,通过对电视批评主体、客体和批评方法的阐述,揭示了建立和完善电视批评学的意义与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当前电视批评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黎霜 《新闻界》2002,(5):33-34
电视批评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必须选择和确定一个好的批评对象,即是说,选题要好。好的选题一开始就赋予了电视批评成功的基础,一旦选题错了,“那你所展开的批评就意义不大,或者根本没有意义,也就谈不上批评所产生的社会效益”(1)。那么,什么样的选题才是好的选题呢?就电视批评的研究范围来说,大到整个电视文化,“包括了人类电视现象的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社会积淀”(2);小到各种具体的电视节目以及同节目相关的电视文化现象、电视文化思潮。电视批评的对象无论大小,都脱离不了电视文化的圈子。而电视批评本身就是一种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