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以宁夏四所普通高校开设健身气功选项课的可行性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别对宁夏各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现状、师资力量、健身场地、学生身心状况及养生知识认知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宁夏普通高校中仅有宁夏大学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各高校健身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均有利于健身气功课程的开展;各高校大部分学生在身心健康方面均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均表示对健身气功选项课感兴趣。文章旨在为宁夏普通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开设此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传承中华传统体育养生文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研究,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对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在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实施中还存在着对体育与健身课程目标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缺乏深刻的认识,未能突出"身体发展"这一核心目标;对体育与健身课程还缺乏"大课程观"的认识,难以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规定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缺乏身体锻炼的因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身体锻炼的效果受到影响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应正确理解体育与健身课程目标和形成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大课程观"等观点,强调在体育与健身课程中要重视学生身体锻炼、合理安排运动量负荷、提倡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吃苦精神的培养以及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健身瑜伽因其对人的生理、心理方面的特殊作用走进了大学校园,吸引了大批的追随者。为了了解我校健身瑜伽选修课程开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作者对湖南师范大学健身瑜伽选修课程的开设现状、学生的认识情况及态度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我校健身瑜伽选修课程的开展还处于初终阶段,学生,陛别单一化,选修目地多元化,健身瑜伽选修课程的任课老师在理论知识方面还需要不断的加强。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对大连市15所健身俱乐部与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课现状及专选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就业于健身俱乐部趋势明显;体院健美操课程滞后于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健美操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体育课程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指导思想,指出体育课程建设要遵循有关教育和运动健身的规律,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使体育课程成为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健身习惯和提高健身能力的重要途径,为终身健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健身课程教学是以健身为目标的课程,其中包含了经过改造和简化了的竞技运动项目,也包含了各种非竞技的健身运动项目。这种课程主要注重学习者的体验与参与,它能满足各个层次的需求,使所有学生都能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以此来强健学生的身体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一、健身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全民健身纲要》的实施是以青少年为重点,健身课程就是根据“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体育学科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要求体育教学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只有通过健身课程的教学,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开展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将健身气功纳入到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设置体系,并依据不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体育健身需要设置健身气功课程方案;提高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和科研基地;健立健全组织机构,组建健身气功协会、俱乐部和练习站点;加大宣传推广传播方式等对策,推进健身气功进入高校体育课堂,使其成为高校的一门重要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述法等研究方法,在论述健身气功在高校公体课中开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高校健身气功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针对不同体质、不同需求提出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对策与思路,为高校科学规范地设置健身气功课程,广泛地推广健身气功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济南市十家健身俱乐部器械健身教练的素质能力现状和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对山东体育学院各体育专业相关课程的开设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进行研究.认为济南市区健身俱乐部器械健身教练有一定的社会需求量,但现从业人员在体能评估、制定运动处方、经营管理等能力上有待进一步提高.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院各相关专业应增加器械健身健美、运动处方、经营管理等相关课程的学时、学分,增设适应健身市场发展需求的课程,大力培养具备多种技能的健身教练人才,加强与健身俱乐部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专业技能水平,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0.
鉴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与体育课的特点等原因,建议教育部的有关领导部门对编写学校体育课程大纲教材提出指导意见外,可以放手让有条件的地区(省、市、自治区)自编本地的学校体育课程大纲教材。在这一前提下,把实施学生体育健身方案作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思路,围绕形成学生体育健身方案,编制学校体育课程大纲教材,应要求具有持续性与阶段性;寻找共性,选编教材;坚持养成教育,养成锻炼习惯,逐渐形成学生体育健身方案和学校体育风气与传统;实施体育健身也是培养学生自觉探索科学锻炼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学术团体或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有计划的召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建设学术交流会,以推动我国学校体育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健身教育论》是林笑峰晚年的重要著作,其中汇集了林笑峰体育思想的精华。在该书中,林笑峰通过论述健身、健身学、健身课等内容,初步构建了“健身教育论”的理论体系。以《健身教育论》为研究重心,剖析了林笑峰“健身教育论”的理论渊源、思维框架与现实价值。研究认为:(1)“健身教育论”的提出是对“真义体育”观的继承与发展;(2)“健身教育论”的核心观点为:健身与体育互为依存、健身学应成为学校体育的主业、体育教学应以健身教育为本职工作;(3)韩丹对“健身教育论”的质疑展现了他与林笑峰不同的学术追求;(4)“健身教育论”的时代价值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有助于唤起大众对体育功能的反思、为个人健康意识与行为的培养提供指导、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教育理论为依据 ,对当前关于“素质教育”分类讨论中的“身心健康”的聚类与体育的关系 ,以及理论界不少学者把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扩展为体育内涵的提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讨论 ,认为 :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定位应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增进健康。  相似文献   

13.
内江师范学院97~99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场所,学校体育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体育教学,达到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通过对内江师范学院97~99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了解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4.
适能与健康教育应是目前高校体育关注的重点,但高校体育基本是以单项或多项竞技运动项目为主导的课程,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与健康相关联的适能内容的教育,难以达到培养终身锻炼的目的。因此,我们需要发展新的课程模式,增加更多以个体为导向、知识为基础的体育课程。本研究是以行为理论作为学习的依据,探讨运动教育与适能教育的交互组合课程模式,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参加课堂和课外活动的动机,促进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健康体适能教学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评估健康体适能的教学效果 ,观察了特定运动处方对受试者心脏功能 (FC)、肌肉力量(ST)和柔软度 (FL)的影响。实验前根据FC、ST和FL的检测结果 ,将 2 4 0名男女医学生随机分成 3个对照组和 3个实验组。对照组按原教学进度上体育课 ,实验组以提高健康体适能为教学目标 ,以特定的运动处方进行教学和锻炼。结果显示 ,3个实验组FC、ST和FL指标明显增强 ,且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说明为健康体适能教学所制定的运动处方适用于普通院校大学生的体育教学 ,并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何为体育之真义——重读《体育之研究》有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学锋  田玫 《体育学刊》2002,9(3):7-8,11
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所谈的体育是指通过身体运动,不断增强和完善人类体质的健身教育(Physical Education),而不是指少数人参加的,以取胜为内涵以追求功利为目的的运动竞技教育(Sports Edu-cation)。运动是以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的健康水平为目的的、讲究实效的健身运动,而不是那种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供人们观赏娱乐的竞技运动和形艺、技艺运动。并明确指出,体育教师的价值与业绩应在全民健身事业建设上去取得。  相似文献   

17.
Because of the perceived lack of youth physical fitness and/or concerns for increased obe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re interested in youth fitness and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Statewide mandates are being developed that require school-based teachers to complete physical fitness testing. Data from the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chool Health Policies and Programs Study 2000 were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fitness testing and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fitness test users. Data were collected with teachers of either randomly selected classes in elementary schools and randomly selected required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middle/junior high and senior high schools (N = 1,564). The prevalence of fitness test use is 65% across all school levels.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physical fitness test usage were professionally orien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eachers in secondary schools (odds ratio [OR] = 2.25,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 I.18-4.27), those with degrees in physical education/kinesiology-related disciplines (OR = 2.01, 95% CI = 1.11-3.63), and those who had completed staff development on physical fitness testing (OR = 3.22, 95% CI = 1.86-5.60) were more likely than respondents without these characteristics to engage in physical fitness testing. Results changed little when separate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for classes/courses in districts requiring versus not requiring fitness testing. Financial variables, including fitness-oriented facilities available, metropolitan location, and discretionary expenditures per student,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fitness test use. Results provided national prevalence of school-based physical fitness testing use in the U. S. and conveyed information about those who currently use physical fitness tests.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制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制度分析理论与方法,分析造成中国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制度原因,提出以下建议:改革教育制度,确立学校体育的重要地位;体教结合促进竞技体育在学校蓬勃发展;进一步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的体育意识,从制度根源扭转学生体质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9.
构建大学生体质最优化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健身运动处方和常规体育教学两种教学模式的实验对比,探讨和研究大学生体质最优化的教学模式,为推进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和促进大学生健身的科学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面的依据。本研究按随机抽样原则在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05级学生中,随机抽取4个班,其中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两个班作为对照班,进行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和常规体育课教学的对比,实验期为1年,以验证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等指标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对增强、改善学生体质有显著效果,具有更强的实效性和科学性,是实现大学生体质最优化的一种有效可行、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符合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promotion of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through increased physical activity has become a national public health objective for both adults and children. Based on numerous small-scale studies it appears that children are highly fit but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s unknown due to the lack of rigorous population studies.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xtent of children's physical activity; the available evidence does not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children obtain sufficient activity to explain their generally high levels of fitness. Due to the lack of evidence of substantial carry-over effects of youth fitness to adult health and the likelihood of children's resistance to vigorous fitness routines, there is little reason to recommend an aerobic training focus in physical education. A focus on enjoyable 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MVPA) with carry-over value to adulthood is recommended. Phys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vehicle for promoting physical activity by children; it appears, however, that children may obtain little MVPA during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