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对外语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如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强复合型国际化外语技能人才培养不仅是满足“一带一路”建设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还是促进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提高高职外语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需要。针对当前高职外语人才培养普遍面临的目标定位偏差、融合培养缺失、培养方式同质、考核评价片面等问题,亟需对接“一带一路”人才需求、推行“外语+专业”培养机制,深化高职外语“三教”改革,突出考核“诊断+评估+整改”,以此探索高职复合型国际化外语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邢台学院学报》2017,(2):117-11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一带一路"战略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结构单一的语言型外语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显得尤为必要。从"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特点分析入手,结合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外语专业毕业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显示:是否独生子女、政治面貌、成绩排名、就业指导和父母意见是影响学生是否愿意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业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表明,个人及家庭、学校的就业指导等因素对外语专业毕业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业意向有重要影响,高校应围绕加大宣传力度、优化专业课程、加强思政教育与实践、提供针对性就业指导等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对“一带一路”就业的认知程度、国际化水平、独立意识和挑战精神,从而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好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4.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无论是经济贸易维度的合作需求还是文化维度的交流和发展,都将外语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到了重要的地位上。本文以“一带一路”为宏观研究背景,以俄语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分析“一带一路”倡议背景的基本含义及其与俄语人才培养的关系,剖析现阶段俄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对应的问题解决对策。研究分析可知,现阶段高校俄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教学区域分布不科学、教学方式传统、培养目标不明确三方面的问题,只有通过优化调整培养目标,创新丰富教学方法、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方能取得预期的培养效果,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俄语人才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活动。中国企业大规模的对外投资为国内的外语人才需求结构带来了各种变化。高校外语教学必须紧跟全球贸易发展的前沿趋势,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建设乃至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多语种+”复合型外语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战略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已有的外语人才已经不满足"一带一路"顺利实施的需求,高校加强外语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外语人才培养的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校培养高素质水平的外语人才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专业+外语+综合素质"型的高技能人才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高职院校应顺应形势、抓住机遇,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一带一路"发展的合作倡议与社会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外语跨学科属性的优势,寻求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新转向,积极开展高职外语教学体系的改革,培养出大批具有较强跨界综合能力、行业服务意识、职业道德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代语境下,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与关注,对优秀的外语人才发展提出严格的要求。尤其在外语教师专业领域,唯有结合社会实际、具备先进教学理论的外语教师才能有效推进外语人才培养的进程。然而在专业构建过程中依旧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亟待得到解决。本文结合外语教师专业的内涵及政策,探析外语专业的发展环境现状,提出相关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如何有效地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是外语教育工作者无法逃避的课题。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内容,探讨了地方高校外语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路径,以期更好地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赵薇 《继续教育研究》2009,(12):165-166
进入大学应如何学习外语,与以往的学习方式有何不同?这是所有进入大学以后的学生,特别是外语专业的学生,常常会感到困惑的问题。由于高中时代应试学习的影响依然残留,既影响了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局限了我们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宗旨。本文深入而系统地总结了高中阶段“应试”外语学习方法的弊端,提出了新形势下大学生、由工作岗位重返大学的成教生等,对于应用外语学习的必要性。最后针对如何培养实用型外语人才提出了三步目标以及相应的方法,以供外语教育工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对外开放进程的持续扩大,“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服务沿线国家多语种复合型人才需求逐步旺盛,多语种专业发展迎来黄金期。高职多语种专业数量有限,面向涉外商务、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多语种复合型人才供给存在不足。北京联合大学联合多所职业院校探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外语+”高职多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围绕西班牙语、泰语、越南语等多语种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相应成果,惠及师生和企业,发挥出示范引领作用,并获得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我国对外多边贸易合作迅猛发展,必然亟需大批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这是时代赋予外语人才的机遇,同时也对应用型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挑战。分析我国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并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出改革建议,旨在更好地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高校日益重视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倡议的提出不仅推动了我国及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也对我国高校外语课堂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我国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也应在课堂教学上作出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高校优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改革外语教育提供了内在动力和外在机遇。高校外语教育应全面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外语教育内涵革新,优化教育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中的外语专业应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培养实用型外语人才。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类外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性环节之一。通过对培养目标的修订,采取创建方向课课程模块,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措施,优化整合课程设置.是“高职”外语专业人才较为科学、可行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是国家的重要决策,也是辽宁省积极推进的经济政策。外语能力作为"走出去"的必要能力,无疑受到重视,外语人才的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基础,以影响外语人才培养的因素为出发点,进而分析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并结合外语人才培养特点寻找人才培养新策略,以满足我省外语人才在新经济形态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倡议明显推动我国与沿线周边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语言作为沟通的桥梁,是"一带一路"国家间互通互联的关键。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核心是智能制造,人才是智能制造的关键。"一带一路"策略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层次、结构与素质均提出新要求,以适应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迫切需求为出发点,通过目标定位重塑、教育特征重析、培养规格重造、专业体系重订、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模式重建和、师资队伍重组等七方面进行改革,培养满足"一带一路"发展需求、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跨界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18.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发展下,原有的外语人才培养方式不再适应现阶段国家发展需要。为此,文章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内涵,在分析"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意义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多元化外语人才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9.
贾栗傈 《考试周刊》2010,(2):213-214
外语教育必须以市场为主导,融合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复合型的外语人才,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新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外语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教师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20.
金玲  兰昊 《林区教学》2023,(2):31-34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社会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即培养出专业素质过硬、具有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公共外语课程在融入课程思政方面有较多优势。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