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月香港《文汇报》复刊40周年。(1948年) 10月1日宁夏人民广播电台建台30周年。(1958年) 10月2日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发表40周年.(1948年) 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对华北记者团发表谈话.在《谈话》中,刘少奇论述了报纸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指出记者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反映群众的意见、呼声,报纸宣传要真实,反对“客里空”.他还要求记者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策水平.这一谈话,对新闻工作和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有着深远的意义. 10月5日《京报》创刊70周年。(1918)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的重要文献,丰富和发展了党报理论。1948年7月下旬,华北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华北总分社(当时报、社合一)抽调人员组成记者团,采访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9月,记者团到西柏坡集中学习。刘少奇当时分管新华社工作,对这次培训十分重视,记者们的学习时间由计划中的一周延长到三周。学习的具体组织者范长江整理了问题,向刘少奇做了汇报。于是在学习的最后一天,即10月2日,刘少奇"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提纲",做了这次谈话(钱江《失落的记忆: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讲话的补正》,《新闻与写作》2007年第7期43页)。谈话原文1.2万多字,整理后为7000多字,目前所见版本是经刘少奇亲自审阅过的。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2002,(4)
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同志在西柏坡记者学习班作《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他在《谈话》中说:“你们写的东西是为了给人家看的,你们是为读者服务的。看报的人说好,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看报的人从你们那里得到材料,得到经验,得到教训,得到指导,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在这里,刘少奇同志明确提出“为读者服务”,而且把是否满  相似文献   

4.
1948年9月12日至10月3日,华北新华总分社及华北《人民日报》社大约20名年轻的新闻工作者,组成华北记者团,在当时党中央驻地(河北省现在的平山县西柏坡),接受了一次不寻常的政治和业务训练。党中央和新华总社的好几位负责同志,对他们作了内容广泛的谈话。其中,刘少奇同志《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总结了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原则,指出了人民记者的任务和工作方法,成为我党新闻工作的重要文献。 9月初,华北总分社组织一个记者团,准备赴各地采访土改和生产情况。9月8日,总分社决定在记者团下乡之前,先去新华总社学习,主要是学习采访方法。这次去的记者有:杜展潮、吴象、孙宝书、林里、萧航、田流、李千峰、曾文经、陆灏、苏幼  相似文献   

5.
刘少奇同志在1948年10月2日《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明确提出了“为读者服务”的口号,他说“你们写东西是为了给人家看的,你们是为读者服务的。看报的人说好,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看报的人从你们那里得到材料、得到经验、得到教训、得  相似文献   

6.
胡耀邦同志1985年2月8日在中央书记处的发言《关于党的新闻工作》,到现在已是一年了,一年来许多报刊发表了不少谈体会的文章,也有过一些讨论。党中央的负责人系统地论述党的新闻工作,这几十年来有过三次。第一次是毛泽东同志1948年4月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第二次是1948年10月刘少奇同志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第三次就是胡耀邦同志的上述讲  相似文献   

7.
陈红玉 《新闻窗》2008,(1):56-57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以下简称《谈话》)发表60周年。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谈话》,是无产阶级党报思想的光辉文献。这个《谈话》和同年10月刘少奇同志《和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堪称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的经典双璧,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入门必读。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刘少奇同志诞辰100周年,也是少奇同志《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发表50周年。现在,重温少奇同志的这个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谈话,总结经验,提高认识,把新时期的新闻工作做得更好,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对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最好的纪念。刘少奇同志《对华北记...  相似文献   

9.
《解放日报》1942年4月1日发表的社论《致读者》,提出党报应具备“四性”,为后来党报工作政策的制定和党报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反客里空”运动是党报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一次重要实践。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阐述了党的新闻工作的一系列基本方针和重要原则,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成熟的标志性成果。刘少奇1948年对华北记者团谈话对党的新闻政策提供了认识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少奇不仅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者,也为发展、丰富党的新闻工作理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较为集中的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论述有3次。第一次是1948年10月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当时中国革命即将胜利,面临着从战争到建设、从农村到城市的斗争环境的变化,刘少奇的谈话根据两年来解放区经济建设和土改中新闻工作的经验教  相似文献   

11.
杨鹏 《报刊之友》2002,(4):28-28
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同志在西柏坡记学习班作《对华北记团的谈话》。他在《谈话》中说:“你们写的东西是为了给人家看的,你们是为读服务的。看报的人说好,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看报的人从你们那里得到材料,得到经验,得到教训,得到指导,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为纪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的领导人刘少奇同志诞辰100周年,本刊特刊登刘少奇同志《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同时发表部分新闻工作者、理论工...  相似文献   

13.
"桥梁"、"导线"是对党的新闻媒介的作用的一种喻证,强调了党的新闻媒介在沟通党中央领导机构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中所起到的双向传播作用.较早使用这两个比喻的是刘少奇同志. 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指出:"我们党要通过千百条线索和群众联系起来,而其中最重要的办法,就是报纸、新华社.你们的工作,你们的事业,就是千百条线索中很重要的一条.……必须有这些桥梁,千座桥,万条线,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报纸.人民代表会议开几天就过去了,你们的报纸是天天出版.  相似文献   

14.
杜导正 《传媒》1999,(3):11-11,9
讲真话,是一个在新闻界长期议论的话题。它在当前仍有着极强的意义。保护和鼓励记者讲真话,反映真实情况,对处于领导位置的同志,尤为紧要。 刘少奇同志1948年10月2日《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对这个问题,有透辟的阐述。他说:“我们坐在这里,危险的很哩!搞错了没有?这是我们经常要考虑的问题。”他说,堂领导的记者和新闻机关,担负着下情上达,  相似文献   

15.
胡耀邦同志二月八日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发言《关于党的新闻工作》,全文公开发表了。这是继毛泽东同志《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和刘少奇同志《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公开发表的我们党的领导人关于新闻工作的又一个系统而深刻的经典性论述。它对我国新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无疑将具有极大的  相似文献   

16.
“新闻的真实性”是个老话题:刘少奇同志早在1948年10月2日《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就指出:“党依靠你们的工作,指导群众,向群众学习。因此,你们做得好,对党对人民的帮助就大;做不好,帮助就不大;如果做错了,来个‘客里空’,故意夸大,反映得不真实,就害死人了。”但“新闻的真实性”又是一个新问题:在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新闻事业迅猛发展,报纸铺天盖地,电视、广播到处都有的今天,虚假的新闻报道却随处可见,以至于不少群众对新闻舆论发生怀疑,对一些记者的虚假报道愤慨不已。这种现象的发生,不能不说与当今新闻工作者对“新闻真实性”的认识和把握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4月2日毛泽东同志《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发表40周年(1948) 毛泽东同志在这篇谈话中,论述了无产阶级报纸的性质、任务和作用,以及办报路线、报纸风格和报纸工作人员的思想革命化等问题。 4月3日金仲华逝世20周年(1968) 金仲华(1907-1968) 著名报刊工作者、国际问题专家、社会活动家.青年时代致力于新文化运动。1934年创办并长期负责编辑《世界知识》杂志。1936年创办《永生》杂志.同年因邹韬奋被捕,接任  相似文献   

18.
4月2日毛泽东同志《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发表40周年(1948)毛泽东同志在这篇谈话中,论述了无产阶级报纸的性质、任务和作用,以及办报路线、报纸风格和报纸工作人员的思想革命化等问题。4月3日金仲华逝世20周年(1968)金仲华(1907—1968)著名报刊工作者、国际问题专家、社会活动家.青年时代致力于新文化运动.1934年创办并长期负责编辑《世界知识》杂志。1936年创办《永生》杂志。同年因邹韬奋被捕,接任  相似文献   

19.
我们党历来重视新闻工作,把新闻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们党通过新闻工作向人民群众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动员人民群众起来为解放自己而斗争;向人民群众传播党的路线、政策和任务,使之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道桥梁,是党联系群众、群众理解党的重要渠道之一。正是因为这样,刘少奇同志1948年《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谆谆告诫我们党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20.
一九四八年十月二日,刘少奇同志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对华北记者团发表了谈话。这是十分重要的一堂党的新闻课。当时听讲的一些同志,记忆犹新。现根据他们的回忆和笔记,摘要记述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