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正形式与内容是一对哲学范畴,它们反映了事物构成要素的内在本质及其辩证关系。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各种要素,包括事物的属性特征、内在矛盾、运动过程和发展趋势;形式是指内容诸要素的结构与组织类型,是内容的表现方式。事物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只有内容没有形式或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把事物的形式与内容割裂开对立起来,或把形式与内容一方面扩大化、绝对化,都是错误的。形式主义原指在艺术、文学、哲学领域,对形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词典》中指出:内容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内容与形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转换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语言的内容是意义,形式是语音和文字,语义和语音或文字的结合,构成了语言。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中,内容决定形式,内容居于决定地位,形式必须适合内容。形式虽然受制于内  相似文献   

3.
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有一定的结构,教学活动(过程)亦有其自身所固有的结构。所谓结构,是指事物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形式,教学结构也就是教学过程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形式。这里涉及到教学结构的构成要素和组合形式以及教学结构所应有的功能三个问题。本文拟从这三个方面加以探析。一、教学结构的构成要素关于教学结构的构成要素,教育理论界有诸多提法。一是三要素说,认为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要素构成;也有的认为教学过程的三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作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运作模式,是指某一事物或活动的发展过程有着比较规范的内容结构形式和相对稳定的运行管理样式。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作模式探索是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教育实  相似文献   

5.
一、课外语文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课外语文活动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它的内容相当广泛,形式多种多样,又各有特点。课外语文活动,一般是指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直接关系的活动,包括“认”、“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凡是有助于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活动,都带有语文活动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内容与形式是指现实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两者不仅对立统一,而且相互作用。内容是核心,形式服从内容,内容有求于得体的形式,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依赖而存在。本文从外语教学中形式与内容的概念入手,就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展开论述,以期应用于今后的教学,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于形式和内容的传统理论,存在着不少值得商榷之处。本文仅就几个问题谈点看法。一什么是一事物的内容? 把认识的对象区分为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是人类认识的重要成果。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中,内容决定着形式。那么,什么是一事物的内容呢?按通常的理解,事物的内容是指构  相似文献   

8.
讲秩序、讲规则是自然界的根本法则,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道德教育的基础秩序教育。学校德育教育力图培养的是适应未来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素质品德的社会公民,那么让学生感受秩序、理解秩序、讲究秩序、运用秩序,接受秩序教育是非常之重要的。一、秩序的教育价值秩序是通过时空形式所表现出的事物或要素间和谐统一的运动状态,具体表现形态有均衡、对称、比例、节奏等。秩序是维持事物、人、社会正常运转的纽带,每个人,乃至每个事物都有秩序感。人的秩序感是人的生命对秩…  相似文献   

9.
一、课外语文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课外语文活动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它的内容相当广泛,形式多种多样,又各有特点。课外语文活动,一般是指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直接关系的活动,包括“认”、“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凡是有助于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活动,都带有语文活动的性质。课外语文活动的形式,应该包括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其中有集体的统一活动,也有个人的单独活动。开展课外语文活动,形式要尽可能灵活多样,不要过多限制,以至死板单调。凡是可以引起学生活动兴趣,具有吸引力,又是条件允许的形式都…  相似文献   

10.
一所谓系统,是指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着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统一整体.在物质世界中,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系统性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每个系统都有与其相关联的四个方面,即由若干要素或称子系统所组成;要素与要素之间有特定的关系或机构;有着特定的功能以及与  相似文献   

11.
媒介对师生关系的建构功能--师生关系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媒介与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中一个极受重视的概念,但以往的研究忽视了一个重要的视角,即形成关系的物质实体——媒介这一构成师生关系的通道。媒介在传播学中是指凡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概念。[1]它由物体、符号和信息三个要素构成,对传播中的各个要素起着相当的影响作用,是传播者和被传播者之间的联系纽带,又影响传播内容的传达和传播效果的实现程度。[2]教学作为传播的一种特殊形式(属于教育传播的范畴),必然也要受到其采用的媒介的制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媒介对师…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教育思想嬗递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点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它是指某个事物在发生、发展过程当中所具备赖以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特性。同时,特点又是一个运动变化的概念。在事物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它又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从稳定和变化的双重角度观照与提括中国教育思想发生、发展的独有特点,对于研究中国教育和中华文化的嬗变历史有特殊的意义。本文拟以中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一切事物和过程都有自己的结构。职业高中的文化课当然也有其自身的结构。所谓结构,是指在某个系统范围内元素联系的内部形式,是一种不断重复的、相对不变的关系和联系。文化课的结构,就是指一定教材单元体系中一节课的各个要素联系的内部形式。反映了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及其组织。然而,人们对课堂结构的研究远不是充分的。由于教育界过多地强调“教无定法”  相似文献   

14.
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是唯物辩证法中的两对重要范畴,也是极易混淆的两对概念。那么,两者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呢?本文试结合图例及方法论意义进行简要对比分析说明。一、含义不同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又是处在普遍联系之中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而事物的联系也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整体与部分又称全局和局部,是客观事物联系的一种形式。整体是指由事物的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指组成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发展全过程的某一个阶段。如图(一),大圆…  相似文献   

15.
本辅导按旧教材编写,教学时请结合中央电大补充内容进行.一、商业经济管理系统观系统,即是指彼此相关且规律化交互作用的诸要素按某种目的而有序地组成的统一体.这个定义说明了以下几点:(1)它们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整体.构成这个整体的各个要素可以是单个事物,也可以是一群事物组成的小系统.(2)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从而在系统的内部和外部形成一定的结构和秩序,任一系统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3)任何系统都有特定的功能(或目的),这是整体具有不同于各个组成要素的新功能,这种新功能是由系统内部的有机联系和结构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开一节成功的主题班会,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要素:主题、内容和形式。其中,主题是灵魂,内容和形式是展现主题的载体。主题主题是统领整个活动的灵魂,好似一条红线贯穿于活动的始终,影响着活动内容的确定和活动形式的选择。1.主题提炼的途径:(1)“小”中见“大”,从学生实际中选择主题。“小”指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普遍现象,“大”指这些小事、现象反映出的问题或蕴含的道理。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教育的契机,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是其内心思想的反映,因此,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内部需要,从学生实际中选取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以一定的形式存在。形式不仅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也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直观方式。艺术也是如此,艺术首先在形式上能与那些非艺术的东西区别开来,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形式——一种表现艺术家的审美情感的形式。而透过事物的形式,研究事物的内容,研究事物的特殊矛盾和发展变化规律,是一切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也是艺术研究、美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一、形式主义的理论根源在理论上,形式主义主要是对事物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缺乏辩证理解,违背实事求是原则。事物内容的丰富多彩决定着事物形式的多样性和生动性,同一内容可以有多种形式,同一形式也可以容纳或表现不同的内容。形式主义对形式多样性的歪曲,主要表现在两...  相似文献   

19.
所谓素质,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素指“本来的”,引申为“事物的基本成分”。素质具体讲是事物的基本成分的性质。素质教育指“事物的基本成分的性质教导和启发”。只要是一个完整的人,人类有的能力都应该具备,如一个人能打球、唱歌、跳舞,能学语文、数学、物理、英语、化学……具有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所以所有教育都是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思维障碍(thought disturbance)是指人脑反映事物一般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过程的异常,表现在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等方面.[1]简单地说就是思维过程发生紊乱,不能正常进行思维活动.思维障碍一般可分为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两大类.思维形式障碍又可分为:①指思维速度及思维联想活动量障碍,有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缺乏及病理性赘述;②思维连贯性障碍,包括思维松弛、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云集及破裂性思维;③思维逻辑性障碍,有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及诡辩症等;④思维活动形式方面的障碍,有持续性语言、重复语言、刻板语言及模仿语言.思维内容方面的障碍主要指妄想,是一种病理的信念,虽然思维内容与现实不符,但患者却坚信不移,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