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文学大师川端康成将东方传统美于西方现代派手法相结合,创作了传世之作《雪国》。作品的核心是淡定的美学追求,充满着纯净、空灵、忧郁的色调,集中展示了一种东方式的空虚美。这种空虚美的构筑源自于作者自身固有的审美意念,展现在作品悲美的主题和唯美的文字之中。  相似文献   

2.
诗人醉酒是一种有趣的文学现象,而在这现象背后却隐藏着某种文学创作规律,反映了诗人对模糊美的追求。本文通过对诗人醉酒现象的分析,认为诗人醉酒有助于诗歌作品模糊美的创造,而具有模糊美品质的诗歌总是张力十足、引力无限的。因此虽然醉酒作诗不值得提倡,但追求诗歌作品适度的模糊美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3.
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是亚洲继印度作家泰戈尔于半个多世纪以前获得该奖之后第二个荣获此奖的作家。他是20世纪国际文学界的名人,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古都》等。他的作品带有日本传统的纤细美和悲哀美,在文学领域里,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获得者和传播者,新修订的高中语文第一册收入的《花未眠》,就是他的一篇启迪美、传播美的佳作。  相似文献   

4.
美的探索者     
美的探索者夏殿臣当你走进一中大门,第一眼便可以看到那排引人注目的宣传橱窗。最近这方“宝地”却被初一(2)中队的“美的探索者”摄影组占领了。那令人赏心悦目的摄影作品,每天都吸引着过往的师生,给人以退想和启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流传在校园里的有关“美...  相似文献   

5.
张琳 《教师》2010,(28):40-40
“美”,多么富有魅力的字眼,什么是“美”?古今中外的美学家们给了它诸多定义。纵观之,美是生活中具体可感的形象,它用美的感性形象的展现,引导教育对象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从事初中美术教学以来,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美术教学首先应是“美的教学”,美术课应是“美的课”。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充分挖掘美感因素,让“美”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使教学各环节始终给人以美的享受,以美激爱,以美示真,以美启善,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的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相似文献   

6.
张琳 《教师》2010,(25)
"美",多么富有魅力的字眼,什么是"美"?古今中外的美学家们给了它诸多定义.纵观之,美是生活中具体可感的形象,它用美的感性形象的展现,引导教育对象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从事初中美术教学以来,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美术教学首先应是"美的教学",美术课应是"美的课".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充分挖掘美感因素,让"美"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使教学各环节始终给人以美的享受,以美激爱,以美示真,以美启善,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的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众多的远古神话作品,它们都是一件件珍贵华美的艺术品,《精卫填海》就是其中之一。它以极短的篇幅,表现了极为丰富的美,真可谓美的载体,美的楷模。首先,它刻画了完美的形象美。它用“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赋予了精卫以美丽、朴素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美主要指的是人的美。人美包括外貌美和心灵美。语文课文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美的人,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美的人教育学生,让学生学习这些美的人,模仿这引起美的人,从而造就新一代美的人,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教育的宗旨。该文试图通过分析课文中社会美的内涵和形式,探索社会美的审美教育,更好地完成社会美的审美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9.
数学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珂 《高等理科教育》2002,(2):32-35,65
数学美是数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之一,也是评价数学理论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对数学美的表现,数学美的类型等方面的论述和分析,充分展示了数学美,以期达到让学生认识数学美,从而进一步培养审美的鉴赏力及创造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古典诗词,素有讲究音韵美的优良传统。优秀的诗词作品,读起来抑扬顿挫,听起来韵味无穷,这是因为它具备了音韵之美。构成音韵美的方法丰富多彩,押韵、平仄、句式、对偶、语调、回旋、重叠等,都可以增力语言的音韵美。本文将从韵律、声律、对仗、句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美的定格     
摄影是创造美的一种艺术形式,是素质教育中美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编发的这组照片出自于6~7岁的幼儿之手。作品虽不尽完美,但其中蕴含着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当然也饱含着他们的指导老师所付出的心血。愿更多的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利用各种艺术形式发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2.
读王润滋的短篇小说《卖蟹》,让人感受最突出的是什么呢?不是小说情节的紧张有趣,不是人物形象有多么复杂,更不是作品的主题如何深刻新颖。这些浓重的东西与《卖蟹》无关。小说给人最突出的感受是:作者精心描绘的那种清淡的美的意境和美的形象。它像一幅淡雅的国画,轻描淡写,散落有致,而每一笔都显示着作者的追求和用心。它“像碰在礁石上的一朵浪花,清新而精美,散发着海的气息”。抓住了作品美的意境和美的形象这两个支点,就把握住了作品的全部。王润滋在《要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卖蟹〉创作断想》一文中,阐释作品的主题思…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美的魅力●佟健华数学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从美学角度来讲,数学有其数学美;从美育角度来讲,数学教学有其数学教学美。用美育的观点认识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寓算理于情趣之中;数学美的揭示,可以使学生拨云见日,茅塞顿开,点燃起五彩缤纷的智力火花;...  相似文献   

14.
在探讨了美和文学美的本质的基础上,对童话美的本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润物无声美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需要具备阅读环境美,馆员风度美,信息、献内在整体美,从而才能激发读的创新意识,达到美的升华,塑造出美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深化数学美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 《教育探索》2002,(5):72-73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化数学美的研究,深入挖掘数学美的内涵,掌握数学具有和谐美、简单美、对称美、奇异美和逻辑美的特点,从而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7.
物理学的科学美的探析物理学的美是整个科学美的重要组成部分。1.实验美。实验物理学家由于受到实验对象美的激发,使所设计的许多实验仪器成为美学的精品,许多实验的操作成为美的演示过程。2.理论美。实践证明,物理学理论是关于物质和物质基本运动形态的真理,所以...  相似文献   

18.
“美”是语文教学的主题,语文教学要求努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真正体会到文本的语言美、生活美、意境美、文化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创造美的课堂?如何对学生进行美的引导、美的认知与培养呢?  相似文献   

19.
数学美反映的是主体对数学对象深层次结构及其相互间本质联系的认识.人们常说的简单美、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并非数学美的本质属性,只能算是数学美的外在特征.本文从数学和美学角度分别论述了数学美的本质属性,也就是作为数学学科的属性和作为美学的属性.  相似文献   

20.
"更好的教育"就是不断回归教育本质的教育,好的教育就是要不断引导师生与美相遇的过程。"美的教育"理念得以实践的关键在于有"美的教师",学校要强化"美的教师"建设,孕育智慧之美。在"美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在实施美的教育过程中,要构建"美的课程"体系,体现育人之美。开展美的教育,需要努力寻找教育活动自身的审美活动形式,创设"美的课堂"样态,彰显灵动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