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闻前哨》2002,(10):10-11
7月18日至8月3日,《湖北日报》陆续推出了九篇评论员文章。其中,前五篇以思想作风建设为主线,以“要”为论题(《要善于破解难题》、《要以务实为本》、《要做学习型干部》、《要筑牢道德防线》、《要把群  相似文献   

2.
建党80周年宣传,是新闻单位今年的重大战役性报道。在这场战役中,湖北日报的报道独树一帜,唱响了时代的最强音,成为震撼荆楚大地的心灵颂歌。 大合唱气势磅礴 湖北日报寻找宣传规律与新闻规律的结合点,运用新闻手段的十八般武艺,浓墨重彩歌颂党的光辉历史和光辉业绩,歌颂改革开放,歌颂党领导人民的伟大创造。从2月6日开始,湖北日报就在A1版显要位置推出“做三个代表忠实实践者”专栏.刊发重要通讯,宣传了周宝生等一批优秀党员,陈贵镇、官桥八组等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刊发了系列评论员文章。为了宣传好党的建设方面取得的…  相似文献   

3.
10月29日至11月2日,《湖北日报》在头版连续发表《居安思危话作风》系列评论员文章(《戒奢》、《戒“集体按摩”》、《戒懒》、《戒“三拍”》、《戒虚假》)后,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关注。不少读者来信说:这组评论说真话,很痛快。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长丁关根及中宣部副部长吉炳轩等领导同志也对这组评论给予很好的评价。丁关根说:“《湖北日报》这几天谈作风建设的一组评论我都看了,很好,很有针对性,很有说服力,宣传效果很好。”吉炳轩说:“《湖北日报》注重发挥举旗性言论的作用。”“这几天谈作风建…  相似文献   

4.
新闻媒体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等“大言论”,多是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反映舆情、引导舆论,具有鲜明的“旗帜”作用。当一篇或一组“大言论”刊发并引起反响后,如何进一步强化和延伸其舆论引导效应?我们认为,探讨这个问题,对于媒体强化宣传效能等,不无积极意义。近年来,湖北日报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这里,且以不久前一次实践为例,作些介绍和探析。2001年9月,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着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等问题,湖北日报于当月中、下旬,在一版相继刊发了《警惕“空谈淹没一切”》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等评论员文章。这些评…  相似文献   

5.
今年七月一日是湖北日报创刊十周年纪念日。在这一天的湖北日报上,发表了董必武同志和李先念同志的题字以及王任重同志和张平化同志的纪念文章。现在,我们把他们的题字和文章转载在这里。  相似文献   

6.
2006年4月28日《,新世纪第二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开幕式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开幕式上,华中科技大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冯友梅教授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揭幕。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唐燕红宣读学校关于成立中心的文件,并宣布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为中心主任,并向中国人民大学涂光晋教授、复旦大学黄芝晓教授、暨南大学曾建雄教授、湖北日报高级编辑胡思勇颁发特邀研究员证书。出席揭幕仪式的,有新华社国内部评论员赵鹏、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制片人郑根岭《、中国青年报》评论员冯雪梅、曹林《、东方…  相似文献   

7.
通讯员也许都知道,根据编辑部拟定的宣传方针和报道计划写稿,质量有保证,命中率高,可以避免许多重复劳动或无效劳动。几年来,我从三个方面了解报纸编辑的意图,并按照这些意图提示的点子采写新闻。从评论中抓点子。报纸的评论是报纸的“旗帜”,无论是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还是署名评论,可以说都是“编辑意图”的直接反映。有不少评论,直接传达了中央、省、地委的指示精神。这是比一般性的“报道要点”更重要的提示。今年8月上旬,《湖北日报》二版刊登评论员文章《端正思想维护出口商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做清醒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评论员文章。新民晚报、解放日报在转载这篇重要文章时,分别冠以这样的新闻题: 人民日报今天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当前经济犯罪超过三反五反  相似文献   

9.
湖北日报改版备受关注,评论堪称亮点之一。我梳理了一下,大致有四个特点:一是评论总量增多,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品种的党报评论体系。前十天社论总共发了两篇,评论员文章7篇,三版发时评22篇,时评分快评、锐评、热评、大家谈等,其他版面的编后短评等评论8篇。  相似文献   

10.
据回忆文章介绍.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胡福明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前,编辑考虑为了增加文章的分量,发表时不署作者本人名字,征得胡同意,发表时署名“本报特约评论员”。为什么署“本报特约评论员”就能增加文章分量。扩大影响力呢?评论员是写评论文章的行家里手,署名本报评论员的文章多是集体策划,多人参与集思广益写成的。  相似文献   

11.
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吉林日报>2001年11月15日刊登的<干净干事出活>一稿,被评为三等奖. 这是一篇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既有一定的"官方色彩",又可以有个人的风格.它的选题面更广一些,一般不从正面全面论述某个重大问题,而是选择一个侧面单刀直入,对所要论述的问题进行比较集中、深入的分析.其篇幅一般比社论短.不署名的评论员文章,通常主要表达编辑部的意见,署名的评论员文章,更多地表达评论员个人的见解.这篇"本报评论员"文章,从写作上来说有如下三个特色.  相似文献   

12.
二、本报评论员文章本报评论员文章可分三种:一是本报不署名评论员文章,这种形式常用,近年来尤其兴旺;二是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这种形式曾经风行一时,近年来很少采用;三是本报署名评论员文章,这种形式还不多见,但可能会有较大的发展。同评论员文章相近的,还有观察家文章、述评等。本报不署名评论员文章它的特点是,既非个人署名的一般文章,又不代表整个编辑部,只标明是编辑部一位评论员写的文  相似文献   

13.
王毅 《今传媒》2004,(6):54
一张报纸的一个版面,如果有两篇言论呈现在你眼前:一篇是“本报评论员”文章,一篇是署名评论,你会首先选择哪一篇阅读?答案可能是:署名评论。为什么呢?因为署名评论一般来说具有鲜明的个性,可读性强;而评论员文章往往是千篇一律,缺乏吸引力、感染力。也许,这篇评论员文章非常重要,写得也很好,但就是因为有可读性不强的惯性印象,所以放到一边了,评论员文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实际效果也就打了折扣。这就引出一个话题:改进评论员文章的写作。怎样改进?“嫁接”是一个好方法,就是使署名评论与评论员文章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评论形式——署名评论员文章,既能保持评论员文章原有的指导性,又能保持署名评论原有的可读性。其实,早在1998年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就提出,“评论员文章要向署名方向发展”。有的党报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但从全国来看,还处在“初级阶段”。现在,中央一再强调要坚持“三贴近”,大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这为评论员文章向署名方向盘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生态环境”,写署名的评论员文章不仅是可以积极探索而且是大有可为的。署名的评论员文章,既不同于一般的署名评论,也有别于传统的评论员文章,它兼有“本报评论员”和署...  相似文献   

14.
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吉林日报》2001年11月15日上的《干净干事出活》一稿,被评为三等奖。这是一篇评论员文章(作者为毕政)。“评论员文章”是报纸、杂志、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的编辑部以评论员署名,就某一问题发表意见的文章。规格低于社论,为目前我国新闻媒介常用评论形式,其所表达的基本观点和主张,虽然不能视为完全代表编辑部,但在通常情况下,都是得到编辑部同意的。评论员文章既有一定的“官方色彩”,又可以有个人的风格。它的选题  相似文献   

15.
二、本报评论员文章本报评论员文章可分三种:一是本报不署名评论员文章,这种形式常用,近年来尤其兴旺;二是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这种形式曾经风行一时,近年来很少采用;三是本报署名评论员文章,这种形式还不多见,但可能会有较大的发展。同评论员文章相近的,还有观察家文章、述评等。本报不署名评论员文章它的特点是,既非个人署名的一般文章,又不代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言论是报纸的旗帜。湖北日报在重视社论、评论员文章等“大言论”的同时,还相当重视群众性言论栏目的设置和经营。《三楚放谈》,就是湖北日报2000年改版中开设的一个群众性言论栏目。这个栏目固定在B1版即荆楚各地版,每周二、五右头条见报。其栏目定位是:“贴近荆楚实际,关注改革进程,评说百姓关心的话题”;要求“以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为由头,选题新颖,见解独到,切中时弊,行文生动泼辣,篇幅800字左右”。《三楚放谈》开栏以来,至目前已刊发稿件80余篇,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影响。有的作品引起被评说对象“对号入…  相似文献   

17.
五月十三日,新华社播发了“衡水农行一百亿美元备用信用证诈骗案审结”的消息,和人民日报为此发表“罕见的大案 深刻的教训”的评论员文章。第二天,首都各大报都刊载了这一重要新闻和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相似文献   

18.
今年6月18日,《湖北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推出《一起典型的赖账案》和《温柔陷阱》两篇报道,同时配发评论员章《正视这份耻辱》。这组报道,在一版显要位置推出,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在社会上激起强烈反响,并由此引发一场关于全省投资环境改善与创新的大讨论。讨论历时月余。至讨论结束时,五峰山山人造板有限公司与德国ACE公司这对长达9年纠纷的“冤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新闻     
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评选揭晓湖北日报宋汉炎 省电台江忠源获此殊荣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评选近日在北京揭晓,一百名记者、编辑、评论员和主持人、播音员获得这一荣誉.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全国新闻百佳评选,旨在表彰新闻界中有代表性的优秀分子的先进事迹,弘扬他们的奉献精神,促进新闻界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本届评选活动,除了评选优秀记者、编辑、评论员以外,还增加了新闻节目主持人、播音员.获奖者中记者五十六人,编辑五十八人,评论员三人,新闻节目主持人、播音员六人.湖北日报副总编辑、高级记者宋汉炎、湖北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江忠源脐身百佳行列.本刊“中国百名记者志愿扶贫团”出发我国新闻界开展新闻扶贫活动的一项重大举措——“中国百名记者志愿扶贫团”宣告成立,并于六月十六日上午在北京举行出发仪式.首批三十三名记者将奔赴贵州、宁夏贫困地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杨汝岱,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和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参加出发仪式!为扶贫记者送行.杨汝岱、徐光春向记者团授旗.为了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号召,发扬新闻工作者深入实际、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加强新闻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和业务建设,由中国记协  相似文献   

20.
关于“本报评论员文章”的署名问题,首都有几家报纸曾分别在内部酝酿过。前几年,中国青年报曾用过署名评论员文章,去年福建日报也曾用过。可惜,这种做法没有能坚持下去,也没有引起新闻评论界的广泛注意。对“本报评论员文章”,一般认为,它既非个人署名的一般评论文章,又不代表编辑部,只标明是编辑部一位评论员写的文章。其实,这类文章既然不代表编辑部,只是说明编辑部一位评论员写的文章,莫如署上评论员的名字,以表明这篇文章是编辑部某位评论员写的。当然,文章的观点,见解也是属于他个人的。所以,我以为凡“本报评论员文章”皆应署名。报纸几乎每天都要面对读者发言,使读者能经常地、及时地听到报纸的声音。这种声音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一种是代表编辑部的;一种是编辑部内某个评论员的,一种是读者或社外某个人的。代表编辑部的可以以社论,评论、短评等形式出现,代表编辑部某个评论员的可以用署名评论员文章的形式发表;代表某个读者或作者的也可以用个人署名文章的形式出现。既然代表读者或作者意见的文章都署名,那么代表评论员个人意见的评论文章也应署名。现在,评论员文章一律不署名,使读者很难区分文章的观点和意见是代表编辑部的,还是代表评论员个人的,而且同报纸的社论、评论,短评等也难以区分,两者之间的界限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这给新闻评论的分类也造成了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