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孙诒让所著《契文举例》是学界公认的第一部甲骨文研究著作,其在甲骨文字考释方面虽有谬误和不足之处,然其甲骨文字考释方法却极为科学和周详。在书中,孙诒让主要运用了以《说文解字》释字、比较金文释字、偏旁分析法释字、义近形旁通用释字、音考字以及与古文献相考证等方法。孙氏之后的甲骨文研究方法虽然林林总总,但均可从《契文举例》中探寻其根源,足可见孙氏甲骨文研究考释方法影响之深之远。《契文举例》是甲骨文研究的开山之作,其学术成就应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
晚清瑞安孙氏家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瑞安孙氏家族是南宋永嘉学派在晚清复兴的启动者。孙氏家学长于《礼》学,尤精于温州方志研究。孙氏两代“经世“观都是以经为本,兼重史学,但在对待西学和诸子学上的态度迥异。孙衣言对诸子学,尤其对西学是极其排斥的,但在孙诒让的学术思想体系中,却为诸子和西学给予了一定的空间。孙氏两代“经世“观的差异表明嘉道年间复兴的“经世“之学发展至清末,已不再限于传统的“通经致用“、“以史致用“,而是会通中西,旁通诸子,推动了儒学形态的近代化与传统学术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晚清学者孙诒让的诗文集<经微室遗集>中的诗歌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致解读文本来挖掘孙诒让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情感构成孙诒让诗歌情感世界的主旋律,帮助我们了解这个伟大学者的人品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4.
在探讨孙诒让的学术渊源时,只简单地将其归结为经古文学家或晚清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均是不可取的。孙诒让的思想与学术渊源相当复杂。他治学取永嘉经制之学与乾嘉义法结合之路径,且秉承清初顾炎武的经世精神与小学方法,借鉴浙东史家章学诚的史学理论与方法,晚年更是受到近代西学的影响,最终形成博通经史、精邃小学、兼采汉宋、融汇西学的学术特色。因社会变革的激荡与近代西学的影响,晚清学术思想界的图景凸显纷繁复杂,学者们的学术与思想渊源也驳杂多元,故要求在研究晚清学者与晚清学术时,必须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孙诒让先生是我国近代极有成就的藏书家、语言学家、典章制度专家、文献学家和著名的朴学大师,在晚清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文章主要论述其在方志学领域的实践与取得的卓越成就。  相似文献   

6.
孙诒让是在两千多年墨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关键性人物。他是中国新旧墨学的分水岭,既是传统治墨方法的集大成者,又是新墨学的催生者。孙氏的治墨成果,是现代和未来墨学研究者的起跳板,既是必须依赖的文献基础,又是期待超越的思想对象。孙氏《墨子间诂》和《籀庼述林·与梁卓如论墨子书》等重要文献,充分证明了孙氏在墨学史上无可替代的崇高地位和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岑毓英研究是晚清人物研究的重要选题之一。近一个世纪来学术界对岑毓英军事、政治等方面研究及在论著和资料整理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遗憾的是至今尚未有有关岑毓英研究的综述性文章。本文依据收集到的资料作一浅述,希望有助于了解前人研究岑毓英的成果,为以后岑毓英研究的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8.
孙诒让与戴望的交谊,前人很少论及。以孙诒让为中心,钩稽史料,大致勾勒出二人交游的基本轮廓:同治九年十二月初晤金陵,同治十一年十月以后交往日益密切;二人交往的基础,在于学术交流,尤其是对于金文之学志趣相投;二人交往的主导方面,乃是戴望对孙诒让的积极影响。考察二人交游,从历史与心理的角度勾划出二人思想侧影,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孙、戴二人之学术思想,亦可展示晚清地域性经学圈之间学人互动之风貌,并藉此探索晚清学术发展与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于晚清遗老的研究还不为学界所关注,特别是对于晚清遗老陈夔龙的研究更是稀少。利用现有的史料,对于晚清著名遗老陈夔龙,从其生平、得意的宦海生涯以及其思想作一分析,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陈夔龙。  相似文献   

10.
四、校书的依据过去学者们进行校书工作,大半是采用许多较早、较好的本子来供校勘。特别是从有刻本以后,大家便根据宋元旧椠为底本,像清代校勘家们,便在这里面做了不少工夫,取得了不小成绩。但在今天,便不应停留在这一境地;所根据的底本,也不应局限于宋无旧椠了。就实物言,有龟甲和金石刻辞;就书卷言,有汉初帛书,六朝唐人写卷;都可以拿来校订古书。所以取材的范围,自然较过去广阔多了。举例来讲:当清末学者孙诒让最先研究龟甲文字时,经常发现“易日”二字。“易”字作(?),作(?),作(?),作(?),孙氏认为“易日、犹言更日”,是改期的意思。“旧释为肜日,则于文龃龉难通”。根据这一考证,便可推知《尚书》里的“高宗肜日”,当为  相似文献   

11.
李绂是清代康、雍、乾三朝时期著名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代名宦,而且也是一个著名的陆王学者。由于李绂个人的生平经历,也使得他成为了一个特殊的人物。于科举制度方面怀有深厚的情结,一方面极力地维护科举制度,尤其是对于士人,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而另一方面却又在极力地反对这一制度,力图于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修正和改革清代的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朱彝尊是清代名的金石学家,《曝书亭金石字跋尾》是他的主要的金石学作,他利用金石字与史籍相校勘,补正了史籍记载的阙略与讹误。  相似文献   

13.
宋荦是清康熙年间的名宦,又是全国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其家藏之丰,刻书之精,为当时学者文人自叹弗如。尤其承刻三种“御籍”的完成,促进了“康版书”风格的形成。本文就其在藏书缘由和收藏特色、刻书成就及影响等方面做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商末周初,纣王无道,微子启数谏不听而率族奔周。在商灭亡过程中,以微为族称和方国名称的微氏家族、微史家族及微方、微国的称谓频频见于甲骨文、金文、史籍等。微子启作为商末微地的封君,与文献中的微氏家族和微方、微国在族源上有着极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九华山摩崖石刻现存五十多方,历宋、元、明、清、民国一千余年,不断增加。石刻主要集中在天台、东崖和刘冲等处,表现形式既有图像,也有文字,以文字为主;表现内容既有佛教、道教等宗教性内容,也有揽胜抒怀、寻隐诗作等非宗教性内容。石刻的作者主要为地方主政者、游山士大夫、乡贤人士和僧人。  相似文献   

16.
程恩泽是清嘉、道时期的著名学者,当时的官员和文人同他交游很多,他亦因此成为道光时期的文坛领袖。《国策地名考》是他在幕友狄子奇的协助下完成,并依靠友人的帮助最终付梓。严谨完密的体例、丰富的内容、精详的考证以及狄氏笺证是《国策地名考》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论古近代小说三部(篇):宋代佚名小说《梅妃传》极大地丰富了李(隆基)杨(玉环)故事的内涵,对后人同题材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晚清俞达的狭邪小说《青楼梦》是模仿《红楼梦》创作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反映了封建末世下层知识分子颓废的精神状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热诚鼓吹者陈天华的《狮子吼》则是二十世纪初年影响最大的政治小说。  相似文献   

18.
太祖努尔哈赤是大清帝国的创始人,他驰骋疆场,南征北战四十余年,在统一女真各部之后,为满清王朝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从起兵初期就坚持“恩威并行”这一方针,并很快取得了成效,在很短的几十年中就完成了统一女真的大业。文章主要浅释这一方针并分析了太祖“举贤贬奸”的用人之道和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从《皇朝经世文编》看魏源的经世致用编辑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源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史学家和经学家,也是晚清率先树起经世致用思想大旗之人.他为贺长龄所辑<皇朝经世文编>集中体现了他的经世致用编辑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今天仍具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