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见到孙吉、孙祥这哥俩的时候,是在上海,那时中青队正在为阿根廷的世青年赛做最后的备战,在这之前听同行的朋友们说过在中国队里有一对儿孪生兄弟,名字合起来就是“吉祥”。当时见到这哥俩的时候,第一感觉是一副清清爽爽的样子,很有一股子年轻人所特有的清丝因为这俩人是亲兄弟,而且是孪生,所以就成了媒体追逐报道的特点。或许是因为彼此“看对方眼”,这哥俩开心地告诉我们分辨他们哥俩的“密决”,到他们为在上海02得不到高水平的比赛机会而惹出的“青春烦恼”一并给我道了出来。之前,彼此间经常会联系一下,随便地聊一聊天。九运会后,一次闲聊中,聊起了他眼中的上大哥范志毅,聊起了九运会前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于是在我的鼓动下,平时就有写日记习惯的孙祥拿起了笔,为读者呈上了这两篇文章。听说哥俩明年要到申花去发展,让人由衰地感到高兴。新的一年就要到了,愿哥俩新的一年一“吉祥”。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见到孙吉、孙祥这哥俩的时候,是在上海,那时中青队正在为阿根廷的世青年赛做最后的备战,在这之前听同行的朋友们说过在中国队里有一对儿孪生兄弟,名字合起来就是“吉祥”。当时见到这哥俩的时候,第一感觉是一副清清爽爽的样子,很有一股子年轻人所特有的清丝因为这俩人是亲兄弟,而且是孪生,所以就成了媒体追逐报道的特点。或许是因为彼此“看对方眼”,这哥俩开心地告诉我们分辨他们哥俩的“密决”,到他们为在上海02得不到高水平的比赛机会而惹出的“青春烦恼”一并给我道了出来。之前,彼此间经常会联系一下,随便地聊一聊天。九运会后,一次闲聊中,聊起了他眼中的上大哥范志毅,聊起了九运会前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于是在我的鼓动下,平时就有写日记习惯的孙祥拿起了笔,为读者呈上了这两篇文章。听说哥俩明年要到申花去发展,让人由衰地感到高兴。新的一年就要到了,愿哥俩新的一年一“吉祥”。  相似文献   

3.
猫儿 《网球》2012,(11):135-135
像大满贯、大师赛等顶级赛事,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力都很巨大,他们对球员的服务都非常体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多伦多公开赛,休息室非常宽敞,球员们可以玩乒乓球、桌上足球等游戏,甚至还提供指甲保养等服务,当时,我看到费德勒在那打桌球,尽管很多动作都像是打网球,但依然可以看出他良好的手感。2011年,我参加了中网和上海大师赛,感觉也非常不错。接送球员的班车,餐厅  相似文献   

4.
吴图南 《武当》2006,(9):18-19
小架子这东西,原来在太极拳里边是对外不传的东西。它是怎么回事呢?它是杨禄禅先生和杨班侯先生这爷俩经常研究招功、劲功、松功、气功等功法,在招功中,他们研究到让每个动作都轻灵奇巧,中正圆活,而自然地把对方制服住。而且需要对方跌,对方就跌,需要对方倒,对方就倒,需要控制对方僵持在一个地方,对方就僵持住,就是这么一个东西。这东西在杨家,不是杨澄甫传的,我是他兄弟杨少侯教的,简称用架,每个姿势都是用。少侯看到我,很高兴。因为我听话,我认真练。但是,这个东西很用腰,用腿,没有好的腰腿,不容易练好看。往往练出来像猴拳,那就没有意思了。它在这里看出意识形态来,看出你的用意,看出你所用的招法的精神贯注,都在里头。所以,这个套路终究外面没有传出来。我们和少侯一块练的同学,也都没有教他们,像尤志学、马润芝、东润方,都没教给他们。  相似文献   

5.
杨奇 《钓鱼》2006,(3):13-14
最近钓鱼时,经常有钓友向我表示疑问——为什么浮标没有动作?每一竿下去都感觉浮标似乎在动,可是却没有明显的入口动作?我问他调几钓几,他说:刚才调4钓2,现在钓1目还是没有动作。我让他向上推5厘米,改钓4目半试试,结果下扽、下挫、回标的动作全有了,中鱼率也大幅度提高。他问我:“没动作不是要钓灵吗,为什么钓钝了反倒有动作了?”曾有不少钓友和我说起这个问题。我把平时总结的一些经验和见解对他们进行了讲述。灵钝的话题已经讨论了很多,常见的说法是调高为灵调低为钝;程宁大师的理论则是调低为灵调高为钝。我认为把这两种说法分别用到夏天…  相似文献   

6.
秋末冬初,寒风袭人.市中心汽车客运大楼斜对面的红砖围墙内,一对对身体结实.乳味未退的少年们在教练细心指点下热火朝天地操练.发力声、叫好声、助威声此起彼伏,这里是佳本斯市也是黑龙江省目前唯一的一处由个体户自办的少年儿童摔跤训练班.训练班的教练叫任国忠.佳木斯市小有名气的个体户.看上去他四十开外,不高的身材略微发胖,挂红的脸庞显得憨厚和自信.去年仲夏时节他开始盘算着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办一个摔跤训练班.尔后,他几次登门求师,来到省体育运动学校,找捧跤队参教练切磋技艺,商讨办班方案."我没有什么奢望,只是盼望中国摔跤运动早日强盛.因为我热爱这项事业."  相似文献   

7.
一鱼 《钓鱼》2005,(19):M0002-M0002
经常听到钓友叹息,论钓具我是最好的,论钓鱼时间我也不短,甚至外出钓鱼的次数要比别人多几倍,而且我也经常向大师、高手们学习他们的钓技理论,可为什么每次总是钓得少,跑得多,还经常剃光头呢,是我的运气差吗?  相似文献   

8.
笑纳英才     
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几位金牌得主的某些经历引起了我的兴趣。王旭,先练柔道,后练摔跤,其间两度不辞而别集训队:唐功红,由练投掷改练举重,也因苦和累而擅自跑回家:马琳,练了几天乒乓球就不干了,杨沈利教练“三顾茅庐”,让他回到了台边;  相似文献   

9.
1902年,我出生在河北省安国县北七公村,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农村。我在这里读小学,那时农村的小学堂根本没有体育课程和设备,而我又特别爱活动,经常和农村的小孩们摔跤、翻觔斗,或在水坑里游泳。还记得有一次在墙上向下面做背翻觔斗,没翻好,把后脖子和脊梁摔得够  相似文献   

10.
与武术结缘,还是二十七年前的事。那时我正读小学五年级,当时,班里有一个同学,他给我讲了不少关于武林的故事,说练武的人力气有多大,能跳多高,还举了几个真实的例子,说是他亲眼看见的。说一个老头儿躺在地上,可以把一个三、五百斤重的石辘轳在肚子上来回滚动。这使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没想到练武术有这么大的能耐。我就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个人姓什么?有多高?有多胖?他这么厉害,你见过这人吗?你为什么知道这么多?那时我们都还是十一二岁的孩子。原来,他们院隔壁住着—个练拳的老汉,收了很多徒弟。也说:你要是真学,我给…  相似文献   

11.
姜研 《中华武术》2006,(10):15-15
我今年十岁,从六岁起,跟“原地太极拳”创编人胡启贤爷爷学练“原地太极拳”,至今已有五年。五年来,太极拳给我带来许多幸福和快乐。总体来说,有五点。 一、伴我健康成长。听妈妈说,我幼小时,身体非常瘦弱,经常生病。我也恍惚记得,上一年级的时候,妈妈时常带我去医院看病,我还曾为不愿吃药打针跟妈妈哭闹过。自从学练太极拳后,身体就逐渐强健起来。这几年,再没有患过什么病。过去,我身体弱不禁风,现在“摆莲脚”“二起脚”我能连拍十几个,不觉累,不气喘。就连“横叉”“竖叉”“朝天蹬”高难度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2.
我1975年底腰椎间盘3~5节增生,压迫血管和神经系统,卧床不起近半年,康复后经常断断续续复发,后开始学练太极拳。由于没有老师指点,自己边看书边学拳,后因工作变动停练。1990年跟一位老师打拳,坚持到今。几年下来,身体逐渐硬朗起来。体会有三点:一是腰酸背痛基本上绝迹,十多年再没有闪腰,挫气的现象了;二是过去冬天很怕冷,喜睡懒觉,现在寒风刺骨也能坚持锻炼如常;三是十多年来我的血糖偏高,通过练拳血糖一直控制在原来指标上,没有上升。  相似文献   

13.
胡新朝 《精武》2007,(7):59-59
很长时间以来,经常听到说练传统太极拳是练功夫,练太极拳竞赛套路只是练花架子,中看不中用。经过长达八年的学拳感受,我认为并非如此。我开始是向杨氏太极拳传人陈龙骧大师的弟子吕志文老师学习传统杨氏115式。不到三年,和二三十岁的壮小伙子们推手,不论是沾连引  相似文献   

14.
他学的、练的都是中国式摔跤,却奇迹般地站到了全国青运会国际式摔跤的领奖台上.虽然得的是亚军,却也大大出乎同伴们的预料之外,要知道他几乎没学过国际式摔跤,完全是阴错阳错把他“错”到这一步的. 这一步,可喜可贺,说明这青年跤手有着惊人的潜力.当他从领奖台上下来,热情的观众簇拥着他,向他这位北方力士祝贺时,他没有笑,十分认真地说: “我很遗憾,没拿到冠军!”  相似文献   

15.
洗河,你看,这就叫围棋。你说,这一颗颗棋子儿象什么?——象……象小圆豆豆饼干! 哈哈,比方打得够好玩儿,象你这个五岁的小东西这么好玩儿。爸爸罗恒安爱下下围棋,没事了,也就开始教教儿子。这小萝卜头竟粘上、玩上围棋啦。没想到,一玩玩得爸爸吓了一跳!开始,还让儿子二十三颗子,没用一年呢,不让子竟很难“治死”儿子啦。爸爸兴冲冲去请了个当地的高手来教洗河。教了没多久,这‘高手’摇摇头,长叹一声说:“我只能再教他三个月;三个月之后,他‘杀败’我必定无疑”。棋友们、亲友们目瞪口呆,“不成,老罗,这小子没准是块稀世之才,不能叫他误在咱这些臭棋手里。得带他出去闯闯,让那些国手们看看!”“国手?上北京?”罗恒安疑惑了。自己,仅仅是  相似文献   

16.
杨梅 《精武》2009,(9):40-41
本人自幼修炼内家三拳(河北形意、陈式太极和程式八卦),主要师承我祖父杨青林(形意八卦一代大师,曾经跟随张占魁师爷和李存义师爷多年),其间且受到诸多武林大家的亲传和指点,对内家拳、中医、气功和道家内丹等有着一定的体会和修为。  相似文献   

17.
陶政宏 《武当》2009,(9):38-39
强者变懦夫 我儿时那个年代,打架成风。那时的家庭,兄弟姐妹都比较多,独生子女极少。我家在当时来说,算是人口比较少的,总共才四口人,除了父母,我还有一个小我三岁的弟弟。由于我家哥们儿少,我们哥俩经常被那些大户人家的孩子欺负,敢怒不敢言。  相似文献   

18.
1.炮二平五………… 此轮我遇到了川队的中坚力量谢大师。谢大师出道较早,基本功好,又擅布局.经常有创新。  相似文献   

19.
徐云龙出生在一个艺术氛围极浓的家庭中,母亲是很小就从苏州来北京的专业舞蹈演员,父亲则是原中国芭蕾舞团的舞蹈演员。徐云龙的父母身材并不高,但没想到的是他们的独子徐云龙却要比同年龄的孩子高出一块。生长在舞蹈之家的徐云龙偏偏对跳舞没有丝毫的兴趣,又对压腿极其的畏惧,父母也就没有强求小云龙继续他们的事业。小时侯的徐云龙受父母的影响最喜欢吃牛羊肉和抹了黄油的面包,还在他上幼儿园的时候,小徐云龙一顿就可以独吞半斤熟牛肉,那时的他身体就已经十分的健壮了,再加上徐爸爸每天都训练小家伙爬楼梯练腿力,舞蹈的基本功也让他练的有模有样。小时侯的徐云龙长的特别的可爱,大家都说那时的他特别像一个小姑娘,父母和幼儿园的老师都喜欢叫他龙龙。在幼儿园的时候,小龙龙特别喜欢表演节目,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并且还是小乐队的成员。那时龙龙在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在练习弹钢琴,一到学习钢琴的时间,就没有了玩伴,自己也闹着爸爸给他买钢琴,徐爸爸对他说,只要他坚持一个月每天都练习弹钢琴就给他买,结果不到两个星期,龙龙就不好意思的找到爸爸说钢琴他不想买了。  相似文献   

20.
与苏克聊天     
我是先知道苏克,才知道克罗地亚的,是苏克使克罗地亚扬名。 苏克的父亲是前南斯拉夫最好的铅球运动员之一,地中海运动会的金牌得主,欧洲第4名;苏克的母亲是位妇科大夫,“我妈妈也喜欢体育,那就是和我一起‘练拳击’”,说到这里苏克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的姐姐是前南斯拉夫女排国手;叔叔是克罗地亚女排的教练,也是意大利女排甲级队中身价最高的教练之一。小时候,苏克打手球,玩篮球,练排球……还练射击,但足球踢得最多。他和许多孩子一样是追星族,搜集球星的照片,学着球星的样子踢球。“那时我爸爸拿我寻开心:你练这练那,永远也拿不到我所得到的奖牌数——最坏的是,我爸爸说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