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梁漱溟的文化观是建立在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佛教的唯识学以及中国儒家哲学基础上的。他的文化观是中西印三个路向的文化观。即认为,人类文化分为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他的文化观是多元化的文化观。他强调传统文化的普遍性和永恒性,但忽视传统文化的特殊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2.
莱布尼茨是近代西方较上从事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且建树最多的一位大师。其中西文化观经历了一个由接触到深入比较研究并构建“中国学”的过程。其中西文化观的价值在于通过语言、文字、概念、范畴等贩比较研究,得出人类思维具有同构性、中西文化具有互补性这一结论。他那站在世界文化高芳和具有哲学穿透力的中西文化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在当今仍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柳诒徵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促使其中西文化观的形成.他认为中国文化重伦理道德与德治,中国史学有正史体例,以儒术为主导,而且因有史官制度而具有政治性;西方文化重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及法治,西方史学远逊于中国.其中西文化观主观上试图从学理上抗拒新文化运动的激进,客观上对今人了解西方文化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引路人,他的作品极大地消除了中西方文化的隔阂,纠正了当时西方人对中国片面甚至是扭曲的看法,使西方读者对中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当代,解读林语堂的文化观与文化传播策略对于弘扬中国文化,帮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欧游心影录》是梁启超撰写的访欧游记,集中反映了他访欧回国后的中西文化观。欧游归来的梁启超既批判西方物质文明和科技文明,又肯定西方文明中诸如"自由精神"、"科学的价值、方法"以及尊重"人的个性"的思想等优越部分。同时,梁启超对中国人的精神状况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如何继承和发扬的想法。梁启超中西文化观的变化并非传统观点所认为的是一种保守或倒退,而是对中西文化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是对其之前过于偏重西学的一种纠正,可以说,这时他的中西文化观恰是非常理性的。  相似文献   

6.
瞿秋白在其革命生涯中,对于发展民族先进文化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观;(二)倡导革命的文学观;(三)坚持文艺的现代化和文艺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观,其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观。毛泽东文化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起着引导和借鉴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毛泽东文化观的内容和在建设我国先进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李大钊提出学习西方文化精华,中西文化互补,形成了具有强烈爱国主义和辩证色彩的西方文化观。他与时俱进选择西方先进文化,最终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对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同时也是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他一生非常重视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工作,并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和社会主义文化观。在其社会主义文化观中,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思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的思想;严谨、求实的思想是其社会主义文化观的主体和最杰出之处,于今天、将来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早期的东西文化观独具特色,既不盲从于全盘西化思潮,也不赞成复兴儒学的观点,而是强调东西文化融通,并视社会主义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但是,受个人思想发展和时代的局限,其早期东西文化观存在一定的不足。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李大钊逐步克服了地理环境决定论和进化论的影响,深刻反思了西方现代性思潮并纠正了文化救国的片面路线。最终,李大钊的东西文化观产生了质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荣辱观就其文化特质而言主要包括:社稷情结,民惟邦本,实事求是,勤劳不奢,贵在和合,诚信为美,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是处世行为的智性和理性表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统揽当代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走向,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凝练为社会主义新文化新精神,使其既具有东方式的经典和厚重,又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和活力,它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的新特质正是我们长期坚持和恒守的民族准则和行事规范。  相似文献   

12.
青年毛泽东的世界观经历了由唯心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嬗变。这既是青年毛泽东主观情感的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影响和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文化认同的必然结果,更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实践经验教训的最终选择。青年毛泽东世界观的转变机制给当代大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和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参照。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这是科学发展观民族特色的时代内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发扬了传统文化精神;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理念相结合,既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秉承,更是对中国传统价值取向的大凸现和大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及根本方法体现了其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运用和发挥。  相似文献   

14.
文化传统有着自己固有的制度范围和价值取向,体现着独特的民族心理和经验。文化传统对数学课程设置有很大影响。一、中国数学教育形式上完全运用了西方数学教育模式,然而文化心理上却不自觉地运用着中国传统的数学文化观。二、中国文化传统强调文化中的德育精神,强调德智统一、以德统智,以及寓德于一切文化中。这是我国数学课程在内容和目的设置时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儒家文化积淀了丰厚的精神遗产。梳理儒家传统文化中有关荣辱观的思想内容,研究儒家荣辱观教育的当代价值,对于加强青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钱穆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资源饱含深情而又加以创造性重建的国学大师。钱穆的文化观从发生学上讲是一种自然环境决定论,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民族文化本位论。他探讨了文化和文明的关系,提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观点,阐释了中西文化的一系列差别问题。钱穆的文化哲学思想以及中西文化比较论为我们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中西文化的比较和中国文化的出路两大问题对钱穆的儒家本位文化观进行了探讨和评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安于此岸、缺乏终极超越,这使得山水画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独特视觉呈现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山水画中的观物方式、笔墨情趣和艺术理想这三者彼此相连,在显现山水画艺术本身所禀赋的特征之余,也显现出自然观“天人合一”的实质背景下,山水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呼应,必然浸润上中国文化浓厚的世俗气息。  相似文献   

19.
陈寅恪坚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信念,以其学贯中西的学识和"放眼看世界"的文化视野,提出在文化交流中坚持"文化本位论",并对中国文化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深刻的阐述。他的学术品格和人格魅力对当代文化和中国知识分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利安撰写的《唐君毅之中西自然宇宙观》是以西方人的视角,对唐先生《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第五章中西自然观的钩玄撮要。朱利安认为,中国之自然律为内在,与西方之恒视自然律为超越相对;中国之自然律为万物之性,而性则能随境变化而有创造生起,此与西方之必然的自然律相对;中国之以物之性,表现于"与他物相感通之德量",此与西方以物之本质为力之说相对。此三点乃是中国之自然宇宙观之核心,而最重要的是可由此引申出"自然物之实中皆有虚"之观念,但他同时认为唐先生对缺乏决定论的可能问题的思考不够严密。朱利安所撰札记以另一种语境皱折呈现中国当代新儒家思想,为读者带来新的阅读方式,意义自深一层,为法国研究该领域揭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