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美国文学史上,纳撒尼尔·霍桑是一位对人类灵魂具有卓越洞察力的大师。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文坛上的一部经典著作。自其出版以来对《红字》中霍桑女性主义意识的探析一直吸引着众多批评家的兴趣。在其生活经历和十九世纪女权运动的影响下,霍桑孕育了女性主义意识。正是他的女性主义意识促使他在书中塑造了海斯特这样一位反叛女性。海斯特转换了字母"A"的含义并塑造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构造和男女主人公的描写,霍桑谴责了男权社会里女性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从而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在《红字》中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在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中,"女性"占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他后期的许多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深刻反映了女性在男权社会的生存状态。大江健三郎在后期先后发表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人生的亲戚》、《静静的生活》、《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早逝去》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由"对男权社会妥协的地母形象"到"批判意识觉醒的女性形象"再到"通过批判和反抗男权社会、获得希望的女性形象"的变迁。通过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的改变,大江健三郎的女性观也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3.
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是一部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小说文本描述了女性形象莉丽.布里斯科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理过程——从对女性意识的困惑、到对男权社会的反抗直至对自身女性气质的觉悟。通过对她心路历程的解读和对她所具有的女性气质在男权社会中所占据的不可或缺的社会地位分析,现代社会并非是绝对对立的男女二元对立的社会,男女两性因素在社会中应该相互依存才能共同创造世界,由此提出建立两性和谐的文学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中的地位都是卑下的。本文拟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对《喜福会》与《灶神之妻》中母亲形象进行解读,说明男权社会是造成女性次等地位的原因,揭露中国传统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女性的觉醒与反抗,说明女性只有谋求自身的解放,才能达到男女之平等。  相似文献   

5.
在《红字》中,霍桑通过探索女性与自然复杂而紧密的联系,揭示了女性和自然在男权的清教社会里遭受压迫和掠夺的悲惨命运。本文在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通过对霍桑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形成、男权社会中的自然和女性、女性对男权的反抗和对和谐社会的追求来解读《红字》,批判了男权社会中二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其目的是呼吁人类构建一个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众多家庭伦理电视剧的热播,塑造了大量经典的女性形象。近期播出的《辣妈正传》深刻地探讨了当代女性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成功塑造了两个为人妻、为人母的辣妈形象,极具研究意义。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女性在大众媒介作品中的形象建构、女性意识表达、男权文化对女性的束缚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深层次审视《辣妈正传》对女性形象的建构和所传达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宫本百合子的"自传体"小说《伸子》,历来多围绕女性形象、女性意识、人物形象对比或从女性主义、社会性别、叙事学等角度进行研究。本文拟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来探讨作家对"男权中心社会"的解构,解读作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借用女性主义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对美国名作家霍桑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所表现出的女性意识进行探讨。在《红字》中,霍桑揭示出女主人公海丝特在清教男权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批判了男权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厌女意识;并且通过把女主人公海丝特的坚强和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同男主人公的软弱和对命运的无助进行对比,颠覆了男权社会把女性作为“客体”的传统观念,在自己的想象“红字”世界中为海丝特赢得了一个“主体”的位置。正是通过对海丝特这一女性人物的塑造表达出霍桑潜在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女性没有人格尊严,她们一直处于男权社会的最底层,成为各种封建制度和礼教淫威下的牺牲品。本文试以电视剧《水浒传》在尊重原著的同时又对潘金莲等女性形象做了相对美化为突破口,浅论中国古代女性命运悲剧形成的历史、社会原因及近现当代女权意识的崛起。  相似文献   

10.
《喜福会》是女性主义作品的一部代表作,意在表达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探索华裔女性在特殊生存环境下,对女性自尊的追求。本文以女性主义意识为源头,分析女主人公们在不同时代所遭受的来自男权主义的压迫及她们逐渐走向反抗的过程,揭示她们追求女性的独立平等、自由解放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中国女性小说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女权意识,她们以女性的热忱和强烈的自我意识,表达着共同的主题——对男性、男权社会的失望和反抗以及弘扬女性主体意识的女权思想。从男女两性的不平等、婚姻家庭的羁绊、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奋斗的艰辛等方面来解读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的女权意识,使“女权意识”不仅是一面旗帜,而且成为文学、社会向着完美的“双性和谐”的方向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相似文献   

12.
试论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敖先红 《学语文》2008,(3):36-37
“女性意识”是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现代“女性意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女性的意识,更确切的名称,应该是“女性主义意识”,这些女性意识在男性社会体系和语言体系中遭到压迫、至少是排挤,所以要向男权社会的权力建构、价值常规和话语方式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男权文化已成定式,男性作家在这些强势文化的影响下,以他们自己独特的视角并通过他们的想象和理解塑造了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文章试图从男女两性作家对女性形象的诠释角度着手,运用女性主义的批评理论去客观解读西方男作家笔下的女性意识观。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女性主义者看来,现代学校教育是男权社会的利益的代表,它所灌输是男权社会下形成的文化与价值观念,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把任何个人思考都残酷地排除在知识王国之外的地方。现代学校教育排斥女性的经验、感受。更强化男女学生之间存在的性别差异。而且,无论是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还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方法都偏离了女性的经验和生活。  相似文献   

15.
冯雁 《钦州学院学报》2010,25(2):41-44,69
从伍尔夫开始,评论家们常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简·奥斯丁的作品,认为她早在十八、十九世纪之交,就有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主义立场.但是处于那个历史时期的简·奥斯丁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到男权主义观念的影响.男权主义强调男性自然拥有统治权,包括男性认同、用男性的思维模式来约束女性、将女性客体化等内容.这种男权立场对作品中女性的主体意识造成的压抑.  相似文献   

16.
在男权制的社会中,男性主宰着文学叙事空间,女性成为被剥夺声音的群体,处在沉默的失语状态。从早期单纯的女权抗争到20世纪妇女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女性们逐渐认识到抗争的狭隘,把重心转移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层面。从英国的夏洛蒂、伍尔芙到法国的西苏,她们不断吸收和发展前人的创作成果来试图构建女性独有的话语权,走出"女性失语症"的尴尬情境。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实现女性独立解放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7.
新西兰女导演简·坎皮恩执导的影片《钢琴课》以"女性觉醒"为出发点,透过哑女艾达冲破道德伦理的"钢琴别恋",揭示了女性主义意识下的"爱与重生"主题,展示了男权社会中一个柔弱女性固执而又坚定的反叛力量,被誉为"女性觉醒"意识的范本。通过对影片中女性觉醒三次历程的阐释,以及对其独特的女性叙事手法的分析,揭示其深厚的文化意蕴,并结合女性主义电影发展的现状,探索女性主义电影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中国大陆的女性主义创作经历了从私语化写作的人在边缘的踽踽独行,到躯体写作的顽强突围冲破堡垒,再到对男性话语的颠覆,女性不断冲破既定的男权主义樊篱,逐渐创作出一系列既接榫于外来女性主义模式,同时又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主义文本。90年代的女性主义创作表现出充分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自觉,显示出独特而丰厚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男权社会是女性本质异化和失落的根源,而女性骨子里的以男性为中心为天为世界的奴性意识及病弱心理则成为阻碍女性自身发展的内因。执着于人性阴影的指认与鞭挞,是张爱玲对女性主义文学的深入拓展。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色彩浓郁而别致,本文拟通过对张爱玲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剖析、从女性异化的角度来探讨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中国大陆的女性主义创作经历了从私语化写作的人在边缘的踽踽独行,到躯体写作的顽强突围冲破堡垒,再到对男性话语的颠覆,女性不断冲破既定的男权主义樊篱,逐渐创作出一系列既接榫于外来女性主义模式,同时又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主义文本。90年代的女性主义创作表现出充分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自觉,显示出独特而丰厚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