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专利制度是推动和保护技术创新的长期稳定起作用的强有力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有效机制,是政府推动技术创新的核心政策手段。专利制度在技术创新中具有激励发明创造、推动技术创新,避免重复研究、有效配置创新资源,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专利制度对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发展以及对保障技术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专利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激发国民发明创造的热情;有利于打破技术封锁,推动科技进步与发展;有利于为科技创新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法律环境;有利于促进国际间经济、科技交流和合作四个方面的根本性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2015年9月5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标志着大数据上升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专利数据作为重要的数据资源之一,本文通过研究欧美主要国家地区运用专利制度的经验与特点,从专利制度在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发展、促进技术转让与经济建设等方面的作用进行论述,总结出对我国制定有关专利宏观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对"十一五"期间专利制度在芜湖市的运行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表明:专利制度有力激励了芜湖的发明创造,有效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并且极大推动了该区域在技术创新意识、技术创新能力、GDP创新科技含量等微观层面上的发展。芜湖在专利领域的成功对于安徽其他城市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专利法》自1985年实施以来,迄今为止历经三次修改,对我国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专利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将对我国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从科技创新视角,对专利制度进行分析,同时提出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6.
姚维保 《现代情报》2007,27(12):2-4
国际专利制度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发展,对专利基本理论、基本原则的探讨继续深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弹性判例推动了专利制度创新发展;专利法案改革与专利制度国际合作步伐加快,可专利性主题的扩张引起的学术争论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7.
专利制度是世界各国广为采用的促进企业创新的政策,它可以保障创新者在一段时间内对创新成果的独占权,但由于许可垄断也导致了社会福利损失.本文研究了专利制度设计的方法和原则,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专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专利保护对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专利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又服务于市场经济,推动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利制度为规范、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提供了法律保护。市场经济越发展,专利保护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后发国家,中国的专利制度主要通过4种作用机制来促进技术进步:提供技术线索实现逆向工程;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技术交易;提供技术知识实现差异化的模仿创新;发出信号完成创新资源在公共研究部门的配置。在主观博弈论分析框架下解析这4种机制的实现过程,研究认为:专利制度可以看成是主观博弈均衡的信息浓缩,当参与者的自身条件、所处外部环境和对专利制度的认知发生变化时,参与者的主观博弈形式和均衡结果也会改变,进而影响专利制度功能的发挥。因此,主观博弈论不仅可以解释中国企业利用专利制度提高自身技术进步的实现方式,还可以揭示出专利制度形成和演进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论专利制度对创新的激励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郑友德  高华 《科研管理》1999,20(3):69-74
技术创新是从发明创造到科技成果实现商业化的过程。西方专利制度发展史显示了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专利制度能够实现对技术创新激励作用的关键在于它是关于产权界定的制度。专利权是私人财产权,也是人们对其发明创造享有的独占权。对这种产权进行界定将大大激发人们的创新活力。因此,专利制度是一种最有效的创新机制。作者认为,在依法保护专利同时,应对这种独占权给予必要的限制,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持社会恒久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衰退和欧洲统一专利制度的双重压力下,芬兰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不断改革其专利制度和审查标准,优化流程、加强服务,为激励芬兰国内创新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将对芬兰专利制度、审查标准和实践的调整优化进行阐述,并提出完善我国专利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后发国家,中国的专利制度主要通过4种作用机制来促进技术进步:提供技术线索实现逆向工程;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技术交易;提供技术知识实现差异化的模仿创新;发出信号完成创新资源在公共研究部门的配置。在主观博弈论分析框架下解析这4种机制的实现过程,研究认为:专利制度可以看成是主观博弈均衡的信息浓缩,当参与者的自身条件、所处外部环境和对专利制度的认知发生变化时,参与者的主观博弈形式和均衡结果也会改变,进而影响专利制度功能的发挥。因此,主观博弈论不仅可以解释中国企业利用专利制度提高自身技术进步的实现方式,还可以揭示出专利制度形成和演进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专利文献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专利文献已经成为推动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且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和运用,专利文献已不再让人陌生。众所周知,专利文献是专利制度的产物。专利制度是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鼓励发明创造、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国家创新体系下,专利制度连接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技术扩散各子系统,适度合理的专利保护强度是实现创新系统之价值创造功能的重要保障。运用综合评价法,测度52个国家2006年-2017年的实际专利保护强度,从而探究经济发展、跨国技术扩散与基础科研能力对专利保护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上看,经济发展、跨国技术扩散和基础科研能力均与专利保护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分组模型结果显示,中低收入国家受国际贸易地位及国内市场压力影响,往往会适用偏高的专利保护强度;国家综合实力提升会推动中高收入国家从专利制度的被动适应过渡到主动运用的新阶段;不仅如此,当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足够高时,专利制度的首要作用将从直接增加社会总福利转向保护和激励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与专利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推进技术创新的制度供给中,专利制度无疑是一种国际上通行的,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来推动技术进步的有效办法。它以专有权为诱因,“给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同技术创新一起携手走过了几个世纪。然而,专利制度为激励创新授予的独占权是否又会反过来阻碍创新呢?本文从专利制度本质属性着手分析,拟在专利制度与技术创新的双重关系中寻求一种动态的协调,以适应于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的需要。(一)历史与现实:专利制度与技术创新的双重关系分析技术创新作为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经济活动,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要…  相似文献   

16.
新冠病毒的流行和随之而来的药品专利问题,在2020年初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专利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创新成果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在公众健康和医疗卫生领域中,专利制度保留了充分的人文关怀。而另一方面,为更好的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利益,专利制度也扩展了间接侵权的概念。但在药物制剂领域中,专利制度的人文关怀和间接侵权将会发生冲突,此时,对药物制剂专利的保护,会变得进退维谷。  相似文献   

17.
徐珍  孙颖 《科技通报》2010,26(1):13-19
在以科技决定经济发展、争夺知识控制权作为重要发展战略的今天.专利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从浙江省专利相关数据和对中小企业的调查情况入手,审视浙江省企业的专利创造、运用和保护情况,分析企业在运用专利制度中的共性问题,探讨政府在推动企业运用专利制度上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的专利工作是我国专利工作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专利工作必将卷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因此,探讨并作好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的专利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市场经济与专利市场经济是当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基本的经济体制,而专利制度也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推动科技进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一种基本制度。专利制度与市场经济存在着内在的密不可分的有机联系。专利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又是促进市场经济有利发展的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9.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保护创新是核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专利制度通过保护专利申请人和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专利技术公开和信息交流与共享,提高社会的整体创新能力,实现社会整体效益最大化。我国专利制度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目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还不成熟,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
梁玲玲  陈松 《科研管理》2011,32(10):104
专利制度长期以来被学术界和政府视为激发创新热情、鼓励创新投入的最佳制度,然而随着主要发达国家的专利制度日趋强势和严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及创新专家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过于严厉的专利制度不仅会阻碍创新而且不利于经济增长。温和的专利制度,并辅之以公共资助、政府奖励以及专利买断制度会使创新激励制度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