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暮秋 《世界文化》2002,(1):11-11
多年以前,在荷兰一个小渔村里,人们目睹了一个勇敢的少年如何因自己的行动得到了无私奉献的报偿。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海面上乌云翻滚,狂风怒吼,巨浪掀翻了一条渔船,船员的生命危在旦夕。他们发出了SOS的求救信号。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报,火速召集自愿紧急救援队的成员,乘着划艇,冲入了汹涌的海浪中。忧心忡忡的村民们都聚集在海边,翘首眺望着云诡波谲的海面,他们每人都举着一柄提灯,为救援队照亮返回的路。  相似文献   

2.
7月的阳光照射着爱尔兰海岸丁格尔港中游船的风帆,无数双眼睛扫视着船下的海水。忽然一个年轻女子指着水面喊道:“喏,你们看!”只见一条海豚突然跃出海面腾空而起,随后掉过头来又扎入水中。它不断地以优美的身姿和灵巧的动作向人们显示它的风采。船上的导游向游客介绍这只海豚,说它是丁格尔港湾地区一个渔村村民的良友  相似文献   

3.
有朋自远方来,说要拍一组原汁原味的大理白族民居的照片。于是找了个老乡,由他带着我们走进了银桥的一个村落。村民们大多数都在老村子前面盖了新房搬出去住了,差不多一半的老屋都是闲置的,没人居住。大门上也没有上锁,随便用一根棍子插着门环,我们轻轻地推  相似文献   

4.
平日,捷克斯洛伐克的穆尔豪森小村庄的街道寂静无声,仿佛大家都入睡了一般。然而到了节假日,村民们则穿着节日盛装,扎着迎风飘扬的缎带,载歌载舞,热闹异常。每逢在这样的日子里,农民们都合着“福利安特”或“杜姆卡”舞曲快速的节奏飞快地跳舞。在村里小旅店门口,站着一个皮肤黝黑身体结实的男孩,正起劲地拉着小提琴。他有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的土路上,牛们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走来.路边的庄稼地是他们一生劳作不息的田园,地里的庄稼青了,黄了,在庄稼的青黄之间,牛们一天天老去,老成了瘦骨嶙峋,老成一座山的样子,老成了中国农村一个个永不枯朽的寓言.在乡间土路抑或田间小道上与你相遇的牛们静静地为你让开一条道来,站在路旁默默地注视着你,眼神里满是关切,当你消失在他们的视野之后,他们又重新上路,尾巴在身后悠悠地摇摆,晃动出一种心情.牛们的形象从春秋战国沿着历史的长河一直晃动下来,中国历史的每一个皱褶里都印着他们的身影,晃动着肩负重轭的牛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6.
正英国萨姆塞特郡一个名叫南斯托克的小村子里,有一个看起来非常普通的酒吧,但在开业的那天,几乎整个村子的居民都赶来庆祝。大家开心地说,每一个村民都是这个酒吧的主人。这是怎么回事呢?南斯托克村盛产一种苹果,用这种苹果酿造的苹果酒极其好喝,村民们都非常喜欢。村子里一家名叫"驮马"的酒吧专门经营这种苹果酒,当地人下班之后,都喜欢来这里喝一杯,然后放松地与众人聊天、谈笑,一天的疲劳都会随风消散。虽然酒吧的经营者更换了多次,但这里始终是世代村民们聚会和休闲的最佳场所。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居民选择酒精饮料的途径越来越多,而且很多村民开始对新兴的娱乐项目产生兴趣,因此  相似文献   

7.
赌注     
正一离开花村20年后,司徒杰重新回到了花村。和他出走时所不同的是,他的左手臂不见了,一截空袖管随着身体的摆动而摇晃着。他个儿长高了,却瘦得像一根老玉米秆。他脸色苍白,一双眼深深陷在老眉下,头发很长,黑得像墨汁。一条牛仔裤,裤管上破了几个洞,两个膝盖从破洞中露了出来,一件白色衬衫也是脏兮兮的。这一切都让村民们唏嘘不已,尤其是那只没了手臂的空袖管,让村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唯一让村民们欣慰的是他身边多了  相似文献   

8.
孙浩 《寻根》2003,(2):65-71
山东省章丘市圣井镇政府驻地南面有一座坡度平缓的孤山,因处于二十八星宿中的危星之下,故名危山。2002年11月23日,圣井镇寨子村的两位村民在危山上挖树坑。突然镢头“叮当”一声,像是砸到了块石头。他们弯下腰捡“石头”,一下子惊呆了——不是石头,是个马头!“石头”做的马头!出于好奇,他们继续挖了几下,又是一个“石马头”!两人赶紧跑下山去向有关部门汇报。省里市里的考古专家们闻讯赶来,一番探测勘查之后,断定这是一处全国罕见的汉代彩绘陶俑群!一经过两天的初步勘测,考古工作者在危山半山腰上划出一个长约九米半、宽约两…  相似文献   

9.
远眺,吴安臣印象我始终认为,大理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地方,地处滇西要冲的大理,仿佛是一个驿站,用它的山水和田园,为每一位南来北往的人提供一个不让心灵孤独的所在。与大理的地理位置一样,大理的作家中,始终保持着一种沉静而淡泊的风气,不喜张扬,更不喜欢拉帮结派、划地抢滩。每一位作家都似乎怀着一种开放而包容的心理,去接纳州内外不同地域的作家们,因而在全省文学界中保持着良好的口碑。这样的情形,使得大理作家群落中的每一位作家,都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各地的作家都发自内心地敬重他们,喜欢他们,乐于与他们亲密无间地相处。吴安臣是我多年的挚友了。第一次见到吴安臣是在几年前,我去大理参加滇西笔会,  相似文献   

10.
许多怀念“过去美好时光”的美国人都在抱怨国家的教育制度,不只他们,移民们也加入了这一行列,特别是在和他们近期的本国教育制度作出比较之后怨气就更大。最近,我听说一个波兰难民忧心忡忡,因为他女儿的中学没有告诉她如何区分贝尔格莱德和布拉格。一位德国朋友则  相似文献   

11.
哈佛,是一种魅力。哪怕是匆匆的过客在这里停留片刻的时光就可以感觉到她的魅力所在。这种魅力飘过哈佛广场,飘过遍布哈佛大街小巷的书店,最终飘向哈佛的各个学院。哈佛广场,每天都有数千人穿越这里,他们当中有手里夹着书本的学生,他们急匆匆地奔向下一个教室;广场上还有脚步悠闲得多的游客,游客们可能不知道:身边走过的吹着口哨的男子可能就是哈佛的大牌教授。游客们去了哈佛的书店。他们发现:这里的书店似乎有别于一般的书店,既有入门新生的课本,也有冷门的书。游客们去了草坪,不知哪位教授的讨论课搬到了草坪上,或许这就是你感兴趣的专业…  相似文献   

12.
初春的夜仍有一些寒意,喧嚣的城市已渐渐平静。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大多回到了自己的小屋。然而在一个叫作网吧的地方,有一群人却迟迟不愿归去,他们已被那一闪一闪的屏幕引到另外一个世界,在那里,他们正尽情编织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梦。据了解,本市现有注册网吧777家。这些大大小小的网吧可以说遍布了城市的每个角落,其中又以市中心和高校周围最为集中。而这些网吧大多是24小时营业的,夜晚正是网吧生意兴隆之时。网吧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究竟是什么吸引着人们在那里流连忘返呢?让们走进这群都市网吧人,跟他们—道经历一次网吧之行吧。上网只是为聊天。  相似文献   

13.
华宁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历史悠久.化底蕴深厚而美丽的地方,又因它与山、与水、与寺相关而得名,显得格外的灵气和秀雅。在漫长的岁月中,居住着的汉、彝、回、苗四个主要民族的祖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屯垦生息.每一寸土地无不印记着人类化发展史上的步步足印.山林沟壑浸透了先民们与大自然斗争的艰辛场面.平原山川留下着先驱们开发自然的斧迹锄痕.一草一石流传着历代先民们浪漫神奇的民间传说故事.他们一代接一代地拓土开疆,辛勤浇灌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所有这些逐步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生产方式及生活习俗的民族民间传统化。然而,又因它地处滇中高原南缘,交通闭塞,不占发达地方区位优势,外来化影响较少.  相似文献   

14.
百合圣母     
在封二这幅画里,圣母用她纤丽的双手抱着圣婴,一群天使围绕在她四周,圣母正在听他们合唱,他们唱的是奉献给她的颂歌。每一位天使都手执百合花,枝枝直立的百合如同出一个模式,象征圣母的纯洁。天使中有一位用百合花枝指着书中他们正在唱的歌,另一边的天使们等着轮唱。圣母神情温和,目光显得有些恍惚。这幅画的作者波提  相似文献   

15.
黑龙潭     
在红塔区研和镇大梨园的山脚下,有一个黑龙潭。它犹如一块巨大的绿宝石,镶嵌在这片肥沃的红土地上,在潭子的中部有六股大泉,那水眼子足有碗口粗,泉水咕嘟嘟地直向上冒,一个个白色小泡缓缓上升,望之极似一串串明珠,这源源不断的泉水,顺着小河流经各村塞。极大的方便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当地的村民每年都要在黑龙潭旁边搞祭祀活动。据说,关于黑龙潭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似文献   

16.
方陵生 《世界文化》2007,(10):42-43
在英国有许多被废弃而荒芜的村庄,其中大多数都是在中世纪时由于疾病、气候、人口压力以及经济上的原因而造成的,但也有一些村庄是在现代消失的。英国作家莉·德赖弗在她的著作(筷国消失的村庄》一书中记述了英国多塞特郡一个美丽村庄泰尼哈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奇特的牺牲品的故事。1943年年底,村里所有居民突然接到通知,必须立即撤离村庄,以便军队在此进行集训,从此以后村民们再没能重返故里。  相似文献   

17.
在苍茫、神奇、俊秀的哀牢山下红河流域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境内,生活着一个如花似玉的民族,这就是新平花腰傣。花腰傣,属傣族的一个支系,人口约7万余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生活在新平县境内,他们世居红河流域,与红河水为伴,与哀牢山自居,创造了几千年新平傣乡的历史与明,特别是他们的奇异婚恋,堪称中华民族婚姻史的一绝。  相似文献   

18.
金领进村     
一样是"逃离北上广",他们没有移民海外,也没有到二三线城市去,而是选择来到一个中国村庄,过着半隐居且自己真正能够"主宰"的生活,只为精神上更富足或与孩子相处时间更多。一年前,当看到阳光穿透云层,如同聚光灯一般打在海面上时,丁磊的内心掀起从未有过的波澜:就是这里了。找地、签合同,一个星期内,丁磊完成了36年人生中最富戏剧性的一个角色转换:从上海的一位高级白领变身为洱海边的一位新居民。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与城乡对立等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然经济 经典作家多次指出,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基础,它是一种生产规模狭小的自给自足的经济。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政变记》对于这样的小农经济有具体的说明。他说:“小农是一个广大的群众,其成员生活在相同的条件下,但是彼此并不发生繁杂的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每一单个农民差不多都是自给自足的,都是直接生产着自己消费品中大部分,因而多半是在自然交换中而不是在与社会交往中取得自己藉以维持生活的资料的。一小块土地、一个农民和一个家庭,旁边是另一块土地、另一个农…  相似文献   

20.
100年前,在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上有一个偏僻的村落。多年来,岛上居民的生活必需品都依靠过往船只的实物交换。村民们用淡水、肉和土豆换取木材、钉子、粗帆布和颜料,也换取面粉、糖、大米和茶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