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历史教科书的体裁主要有章节体、课题体和主题体,历史教科书的体例主要有通史体例、断代史体例和专题史体例。厘清历史教科书体裁、体例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丰富历史教科书的理论研究,创新历史教科书体裁和体例。  相似文献   

2.
依托成语开展作文教学实践活动,不仅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开展成语作文教学的基本路径有:依托教材写作框架,建构成语作文教学体例;根据各类文体特点,策划成语作文教学体例;基于中考作文评价,编制成语作文教学体例。  相似文献   

3.
追本溯源,编年史的写作可追溯至《春秋》。从《春秋》的编排体例与用笔入手,通过对文学编年史的特点及发展的探究,可见《春秋》对文学编年史的借鉴价值主要体现在写作体例、写作手法及用笔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研究《史记》体例者,多侧重于其对前代体例的继承与创新,鲜有论及其与封建社会形态之关系者。笔者从这一角度出发,结合战国泰汉以来封建社会形态不断完善的历史趋势。论证了《史记》体例产生的必然性,并从国家统一意识和正统观念、封建等级制、体例设计三个方面论证了《史记》体例与封建社会形态的契合关系。  相似文献   

5.
修志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方志的体例。把握好志体 ,是修好方志的关键。所谓体例 ,指著作的规定式样。例是规定的意思。“体例”一词最早出自《晋书·李重传》 ,当时主要指提纲或规划。至南北朝时“体例”一词的涵义趋向具体化 ,即指著作的体裁和凡例 ,也就是专指一类著作区别于其他著作的体裁形式。它的形成和“地方志”的产生和发展相关联。我国的历史悠久 ,方志亦源远流长。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受不同的指导思想的影响 ,从而志书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体例。那么 ,旧方志有哪些体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  相似文献   

6.
《世界文化史纲》规模宏大 ,时间跨度大 ,内容涵盖面广。它全面而系统地对世界文化的许多重大理论、重要成果进行深入研究 ,特别是在体例、结构和资料上 ,有重大突破 ,把国内世界文化史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该书撰写体例新颖 ,实用性强 ;综合性明显 ,可读性强 ;重视探究因果关系 ,时代感强  相似文献   

7.
《英汉大词典》(第2版)与新世纪其他同类词典对比,具有参见严密、符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出的译名规范、语用信息正确等优点。与第1版比较,第2版词汇量更大、收词更为广泛、查得率很高;释义更精确,例解更为清楚;更具有百科全书的功能等特点。通过实例,本文也分析了第2版中的美中不足:如实际操作与体例说明不一,成语的排列定位舍简求繁,体例划一不到位,释义的科学性及印刷校对存在问题),并提出可供参考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吴树平主编的《说汉语》第三版(韩文注释本)上册进行了评价。首先是对教材的总体情况介绍,包括它的类型、总体编写体例,主要内容等;其次介绍了本教材课文、生词、注释和练习四个部分的编写体例;最后对其作出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9.
诸多同行在讨论英语教改时往往聚焦于教学技术领域,认为通过教法、课堂组织等工作的优化将能提升教学质量。这种模式将使高职英语陷入与职教要求不相容的境地。因此,建立起"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改模式,并完成教材体例重构才能根本上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教材体例的重构模式可从深化对教改问题的认识、建立各部门的协作机制、完善教材体例编排框架,以及循序渐进进行教材使用等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10.
陈亚 《华章》2010,(33)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以前的历史教学大纲相比,课程体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学习主题方式来呈现人类文明渐进的知识体系,通过具体问题的探讨,看历史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课程体例的变化不仅仅是知识组合方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历史教学观念由传统的知识认识型向探究型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由接受型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型的学习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1.
郭店楚简《唐虞之道》对禅让制度作了全面、深入的阐述。从其语言特色的角度看,该篇主要运用了反复、排比、对偶、层递等修辞手法;从其思想归属方面看,该篇对尧舜禅让的论述着重强调了两点:一是"唐虞之道,禅而不传",二是"尧舜之行,爱亲尊贤"。  相似文献   

12.
扬雄《法言》是一部仿《论语》而作的语录体著作,在各方面都有其价值。由于其文辞艰涩难懂,研究者相对较少,近30年来,《法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学术论文。主要从版本、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对《法言》作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法言》在语言研究方面尚存在诸多空白。  相似文献   

13.
北宋王谠的《唐语林》是仿照《世说新语》体例创作的一部"世说体"小说。在小说的编辑体例、语言风格等方面,既有对《世说新语》学习仿拟,又有自己的特点。不仅语言隽永传神,优美流畅,气韵生动,而且在叙事方面也显示了篇幅短小、精炼简约、遗形取神的特征,生动地体现了《唐语林》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庄子》的研究历来多侧重其内容的哲学意义,而忽略其语言形式所表现出的哲学价值,庄子的修辞变化多姿,汪洋姿肆,很巧妙地体现出理想追求和现实表达、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具有明显的朴素辩证色彩。  相似文献   

15.
《水浒全传》中的选择疑问句分为列项选择问和正反问两类,数量虽不多,但表达方式多样,本对其特点和分布作了细致的描写和分析。最后,联系《水浒全传》成书的语言基础,对书中选择疑问句表现出来的几个明显特征进行了简单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In recent years, many scholars have called for greater inclusion of expository texts in early schooling. A first step in assessing the wisdom of these calls is to examine what young children actually know, and can learn, about the language of these reputedly-difficult texts. This study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20 preliterate kindergartners' knowledge of one genre of expository text, information books, at two points in time—in September, when the children first entered kindergarten, and in December, after children had spent 3 months in a classroom in which information books were read aloud on a near-daily basis. Children's pretend readings of an unfamiliar wordless information book in September contained key features of information book language: their December readings contained far greater use of these features, and among more children. These young children's fast-developing knowledge of information book language provides one indication that inclusion of such texts in early schooling may be well-advised.  相似文献   

17.
《朱子语类》文白相间,新旧质素交融,叠置着从历史上各个时期传承下来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和宋代产生的新词新义,现存各本的异文在某种程度上又反映了宋至明清的语言演变,为汉语文白演变和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语言实录。文章在比勘今存宋刻本《池录》、朝鲜古写徽州本、明成化本等各本异同的基础上,就"大小大、烦恼、浑沦、节掯、困善、潦草、秋采、提撕警策、偎风躲箭、絮"等方俗口语词作了考释。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young children’s developing understanding of three essential features of book language (i.e. autonomy, conventionality, unique grammar) in two curricular genres (i.e. narrative and expository) in a literature‐based, multigrade (1st–3rd) classroom. Each of the 19 participants was asked to compose two written texts (story and report) at beginning, middle and end of the school year. All texts were coded for inclusion of a variety of genre‐specific discursive markers that index the three features of book language. Analyses showed that (a) the children demonstrated emergent understanding of autonomy, limited familiarity with conventionality and an embryonic sense of unique grammar, irrespective of genre; (b) they gained significantly more understanding of the three book‐language features in both curricular genres over the school year; (c)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understanding is genre‐ and feature‐specific, unstable, complex and not consistently associated with children’s grade level. These findings were interpreted from both developmental and pedagogical perspectives. Limitation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we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以翔实的资料和科学的理论探索了白龙江流域汉语方言的语法特点,观点新颖,内容丰实,为语言接触学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语言事实。《研究》不但是一部颇有特色的方言学论著,也是研究语言接触与地域文化必读的一部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20.
朝鲜《吏文》是明代政府的公文集,内中含有朝鲜政府给明政府的公文,是研究近代汉语的珍贵资料.该书在语言材料上的价值具有“同时代性”“真实性”“复杂性”“公文性”等特点;该书在词汇上的价值体现在如实记录了明代初年词汇的实际使用情况及当时朝鲜社会使用汉语词汇的情况,朝鲜汉学家崔世珍对该书词语的注解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明代的汉语词汇和朝鲜语词汇的面貌,以及当时中朝两国的社会生活状况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