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堂英语课尤如一出戏。其中的“开场戏”要“镇住观众”,而“收场戏”却似“编筐收篓”,有“重在收口”的作用。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哪些“收场戏”呢?一、巧设悬念,再起波澜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一般的说,教师授完课,学生的课堂学习便由难变易了。但在结束学习时,学生们却往往“欲知后事如何”。嘎然而止,巧设悬念,可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期待,从而使由难变易的教学过程再起波澜。如初中英语第三册第25课,讲完现在进行时态和begoin…  相似文献   

2.
邹建军 《中国教师》2011,(16):46-47
<正>学习、从教以来,我听过不少诸如汇报课、交流课、示范课、研讨课等公开课,这些课生动活泼者有之,气氛热烈者有之,别出心裁者有之,但却始终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让我越听越麻木。于是我对南粤名师大讲堂活动也照样没作过多的期待,以为说不准还是时下那种摆弄花架子的表演课而已,不听也罢。碰巧12月24日那  相似文献   

3.
语该怎么学,我认为仅有课堂45分钟和若干篇课是不够的。即使在课堂内对若干篇课进行精耕细作,也很难学好语。因为语的范围就是生活的范围;生活有多广,语就有多广。这也是语不同于其他科目的地方,叶圣陶曾说:“语教材无非是例子而已”,“国选本无非是一个凭借”,既是“例子”,“凭借”,意在举一反三、以一当十。教学实践证明,把课和课堂  相似文献   

4.
黄山松     
没有到过黄山之前,常常听人说黄山的松树有特色。特色是什么呢?听别人描摹,总不得要领。所谓“黄山松”,一向在我脑际留下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已。这次我亲自上黄山,亲眼看到黄山松,这概念方才明确起来。据我所看到的,黄山松有三种特色:  相似文献   

5.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我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灵魂支撑起来!”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却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  相似文献   

6.
王强 《师道》2011,(10):9-10
记得我上高中时,有位老师长得五大三粗。同学们望而生畏。新学期上第一节课进行自我介绍时,他说他姓“樊”,名“同军”,然后猛一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樊”字.提高嗓门特别强调说:不是吃饭的“饭”.同学们听后哈哈大笑。虽然长得“严肃”,但随后一年他上课时的风趣幽默,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很喜欢上他的课,教学成绩自然很好。  相似文献   

7.
陆庆国 《教师》2012,(34):57-57
叶圣陶先生说:“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追求语言的完美。朗诵的工夫,无论对语体还是对文言教学都很重要,仅仅讨论,只是知识方面的事情,朗诵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鉴于此,我认为朗诵体悟是古诗文教学的本源!  相似文献   

8.
感谢仿痕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避免不了受到意外的伤害,伤痕带给我们不少的烦恼和痛苦,而我却要感谢伤痕,感谢它的出现和存在。 小时候学骑自行车时摔了一跤,左下巴上留下了一道伤痕。当时我很苦恼,妈妈也遗憾地直摇头:“可惜,漂亮的小脸儿留下了一道抹不去的伤痕。”听到这句话,我哭得好伤心,第二天就不肯再去上学─—我害怕受到同学的取笑。但我的老师却和蔼地轻抚着我的头笑着说:“傻孩子,这是残缺的美,你应该高兴呵!”我当时不懂什么叫“残缺的美”,但我听到了一个“美”字,而且是出自老师的口中,于是脸上又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因为…  相似文献   

9.
最近听了《银屏之声》一课,充满灵性与智慧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没有空洞的情感说教,没有空泛的知识探究,也没有流于形式的合作活动。它看似平实,却处处体现一个“巧”字。  相似文献   

10.
儿子有时对于我很不满,有一回,当面对我说:“我做起爸爸来.还要好……”甚而至于颇近于“反动”,曾经给我一个严厉的批评道:“这种爸爸,什么爸爸!?”  相似文献   

11.
我佩服自己     
当你问我佩服谁时,我会说:“我佩服牛顿、诺贝尔……”但我还要说:“我也佩服自己!” 请别吃惊。 我很平凡一个小小的学生而已,既无高  相似文献   

12.
柔以克刚     
在我的地理课上,一个名叫杨羽的男生旁若无人地在底下做着他自己的事,我很想提醒他一下,于是走到他身边,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慢悠悠地站起身来却一言不发。我示意他坐下,并悄悄地提醒他说:“要好好听课!”他却很大声地回了我一句:“我听课了啊,只是不会而已!”  相似文献   

13.
说到战争,豪斯特曼有一种很朴素的怀旧心态。他说:“历史是非已经很清楚了,我不愿再去重复别人的总结。我回顾那段生活,是因为它给我留下了一生难以磨灭的记忆。我是个恐高但不惧怕悬空的人。站在屋顶上我会害怕,但飞行在浩瀚蓝天时我却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14.
一次听桌位教师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这位教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他的导课是这样的:首先猜一个谜语,答案当然是小鱼,然后出示课件:一条小鱼困在水洼里,它睁大眼睛可怜地说:“谁来救救我呀!”这样的开头当然能够吸引学生,但这样的开头却无法使学生读懂课文。因为课文中的“我”是这样劝正在救小鱼的小男孩:  相似文献   

15.
王作槐 《甘肃教育》2005,(12):20-20
一般来说.聪明的学生都能读好书。但我们发现.个别智力很好的学生学习成绩并不好,而有些智力中等的学生却成绩优异。我们也常听到学生说:“我最爱上XX课”、“最讨厌上XX课”.爱上的深成绩就高,不爱上的课成绩就低,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就是“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庆明 《湖北教育》2005,(12):57-57
前不久,笔者作为区级教师赛课的评委,听了十余节课改展示课。回昧其中一节挺成功的数学课后,心头却总有一个细节的印象挥之不去:整整一节课里,讲课教师的一根食指频频指向教室的各个角落:“你说!”“请你说!”学生应“指”而起。虽然老师满脸笑容,但那似“指挥棒”的食指如刺在喉,使人的感觉很不舒服。  相似文献   

17.
那天的班队课,在我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深的印迹,那天孔老师的话也牢牢地印在了我的心里。那天落选班长虽然让我大哭了一场,却也使我不再像队前那样在乎“班长”这个职位了。那是星期五班队课。班队课的主题是“竞选班队委”。我是候选人之一。按照常规,我们这些候选人需要到教室外面等结果。然而结果是:徐莜铖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生活在湘西北的土家汉子。“文革”时期度过了我最宝贵的学生时代,随着时光的流逝,白发已悄然爬上了两鬓。记得曾有人问大师:什么是真正的人生?大师答道:人生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我暗自思忖,我的一生成不了大器,但使用权还掌握在自己手中。既然当上了教师,如果不在人生旅途上留下一丝淡淡的痕迹,就会懊悔不已,如同小草虽然没有大树挺拔,但萌动的春意也能给大地增添些许生机。于是,我逼迫自己走上了“研究——写作——教书”的道路。由于我经常看书、收集资料、写作,同事们戏称我“教授”“专家”。我总是付之一笑,要问我在写作上的秘诀,我只能说:我不过是利用了全部星期天和别人娱乐的时间而已。  相似文献   

19.
钱雨 《教师博览》2006,(10):6-7
课前20分钟,我走进了五(四)班的教室。教室的墙壁洁白,阳光正透过明亮的玻璃窗照进来.孩子们用好奇的眼光上下打量着我。我弯腰问站在教室前面的几个孩子:“你们一会儿要上什么课呀?”他们说:“探究课。”“什么是探究课呢?”一个男孩说:“就是查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另一个说:“就是讲一些课外的知识。”我问他们最喜欢什么课,男孩不假思索地说:“电脑课。”女孩则说:“音乐课!”  相似文献   

20.
本人是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小学教师,从教十余年,听的课可谓不少,但真正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寥寥无几。有的课即使当时上得精彩绝伦,但现在回忆起来也只能是一个模糊的轮廓而已。究其原因,我觉得这与我们当前教育界存在的一种听课误区有极大的关系。 历来,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被认为是执教者的事,听课者只需在几分钟前赶到教室,等待执教者开讲。至于所讲的内容,教材的处理往往是一片糊涂。为什么这么教 ?还可以怎么教 ?我会怎么设计这节课 ?那是听课者来不及考虑的问题。所以,听课时交头接耳者有之,看书看报者有之,忙于记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