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掘墓人的女儿》是乔伊斯·卡罗内·欧茨最新一部优秀作品,作者运用心理现实主义手法刻画了受纳粹迫害的德国犹太人的心路历程。其中丽贝卡是贯穿始终的核心人物,三代人的生存观念截然不同。父亲雅各布·施瓦特这一代自从来到美国心中就充满了"排他"意识,丽贝卡这一代在犹太身份与美国身份之间抉择,扎克这一代展现给读者的就是美国人的生存观,最终获得音乐家的成功身份。  相似文献   

2.
《简爱》是由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一部女性小说,书中的女主人公简爱,成长于逆境,但是却始终自强自立,自尊自爱,她的斗争精神和反抗意识,可以说成功的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文章结合《简爱》的故事情节,对这部家喻户晓的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主题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3.
古龙是写作武侠小说的一代大家。他力主创新求变,一生都在创作新派武侠小说的道路上探索实践。其作品吸收了西洋小说的形式和特点,并带有现代人文主义气息,开创了武侠小说创作的一代新潮。无论从贯穿始终的浪子情结、侠义仁爱精神,还是从写作手法、人物塑造、语言艺术、结构设置来看,都有其独到创新之处和不容忽视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杜甫是客观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一代国史”的伟大诗人.他在悲剧性的政治生涯和“诗史”般的创作中,始终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为崇高的政治理想,始终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真挚(《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情怀反映现实,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虽然他屡遭排挤和打击,但他从未消沉和遁世,始终以积极入世的态度参与政治,关心皇朝的盛衰和民生疾苦,表达了深沉的忧国忧民思想.  相似文献   

5.
唐王朝与突厥之间多次商议和亲,但有唐一代,二者之间始终未能实现和亲之举。究其原因,大致有三:首先,双方曾多次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使彼此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其次,突厥自身反复无常,使唐王朝对其常怀不满。再者,和亲进程中一些偶发事件,造成和亲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6.
个性教育是社会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教育者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培养和强化受教育者良好的个性品质的过程.在个性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环节中始终蕴含着德育教育的内容及实践活动.实现个性教育的宗旨和目的,必须在个性教育的过程中全面贯穿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当今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就是要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的思想体系,展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信念的一代儿童.  相似文献   

7.
北京奥运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鸟巢一代"大踏步地主宰了局势。通过分析"鸟巢一代"所具有的特质,指出中国未来的希望在于"鸟巢一代",他们将引领中国未来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书虫T型台     
《阅读》2011,(1):F0002-F0002
我最喜欢的读书名言是培根的这一段话: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培养一代接一代,一代胜一代的接班人,当代大学生是正在造就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状况,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因此,高等学校负有培养合格人才的重大任务,班主任工作正是学校完成这一任务的中间环节,做好班主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原生态舞蹈应该是未经规范的,在原始社会的民间生产劳动中自然形成的,没有固定的形式或节奏,是即兴的,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反映生产生活的肢体行为。这种舞蹈不一定协调流畅,然而它却能一代一代的传衍下来,作为后来一切优美舞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构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历史生成的双重语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概念经历了由"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互动体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的当代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走向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应该坚持的传统,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秉持这一传统和取向,就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凝结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由时代发展的现实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秀品质与中华民族精神有着天然的契合共通性,这些相通共容的精神基因,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华大地生根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中华民族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契合相通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不仅为当前信仰危机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定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在互动中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经过无数的挫折和失败,最终在西方传入中国的各种思潮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实践中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和方法在解决中国现实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具体化,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的现代化找到了一条光明而正确的道路。中国的现代化,又必将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使之在中国现实条件下得以充实和发展,两者在互动中成长。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视野及其学科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是一个牵涉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等在内的社会性、历史性以及实践性的整体变迁过程。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内在本质属性的外在展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体系构建的重要前提和逻辑起点。为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化建设也就必须着眼于整体性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6.
以《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以后,在短短的20多年里,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就有所接触。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力的是代表中国无产阶级的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从19世纪末零星传入中国到具体指导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其间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历史选择,包括对传播主体的筛选、在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斗争中选择马克思主义、对来自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进行甄别,也包括对马克思主义本身内容的选择。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质上是中国社会与马克思主义双向互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实践性和创新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根本属性;实践理性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创新精神的基本理论视野;着眼于实践理性的理论视野,实践创新是我们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有生命力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直接转换者.社会主义民族化是社会主义具有现实生命力之所在,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民族化的忠实推动者.不断推动中国社会全面进步,增加人民的福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主义民族化实现成功转换的根本保证,同时,中国共产党因此而取得任何政治力量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功垂中华.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说是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系统化、理论化、知识化的整体看法和根本观点;解读实践与实践解读的逻辑互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说发展史的基本问题并贯穿于其始终;其它所有问题都是由这个基本问题衍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农村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其理论和实践依据。新时期我们正全面贯彻和落实新农村建设战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推动新农村的民主政治、农业现代化、精神文明和民生建设有重要意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有具体的途径或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