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投融资体制和经济发展环境是市场配置资源、引导资本流动原则下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力.我们以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湖北省黄冈市为例揭示问题"瓶颈",且对其成因进行解析,提出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刘骏  薛伟贤 《软科学》2015,(1):129-134
借鉴粘滞摩擦学中阻尼系数概念,建立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阻尼系数测度模型,运用非参数估计方法对阻尼系数进行估计。研究发现:阻尼系数逐点估计值围绕总体估计值0.07695在区间[0.06898,0.08799]内小幅波动,说明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动力的耗损是其固有的一种能力;城乡数字鸿沟对科技进步动力的耗损远大于对经济发展动力的耗损,通过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更为"划算"。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8,(6)
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为研究视角,构建创新投入、创新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理论模型,基于省际面板数据(2005~2014年),以VAR模型为基础对三者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先后进行了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检验及方差分解检验等。得出以下结论:短期来看滞后1期和2期,增加创新投入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而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未导致创新投入增加,创新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长期来看滞后3期和4期,创新投入、创新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互为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农产品质量认证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利用2010—2018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从空间维度实证检验农产品质量认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31个省市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在地理上具有空间相关性;农产品质量认证对农业经济增长同时具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传统的OLS模型扩大农产品质量认证的直接影响力,而忽略农产品质量认证的溢出效应.提出建议如下,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以共享平台为助推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带;以政策制度为保障明确农业发展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5.
投融资体制和经济发展环境是市场配置资源、引导资本流动原则下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力。我们以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湖北省黄冈市为例揭示问题“瓶颈”,且对其成因进行解析,提出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黄河流域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超效率SBM测算了黄河流域98个城市2005-2020年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构建面板模型时引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实证检验了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集聚对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并进行了经济发展速度的异质性检验;同时使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知识溢出、基础设施、环境规制和高质量劳动力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2005-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呈上升趋势;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集聚对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呈现倒“U”型关系,异质性检验也得到相同结果;除了直接作用外,研究发现存在知识溢出、基础设施、环境规制和高质量劳动力这4个中介变量,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加快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2—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得到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得分,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效应,并分析区域异质性和试验区类型差异性的影响效应,从而探讨创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研究表明:创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显著促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并且所产生的政策效应与区域发达程度有关,其中对东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作用更加显著,但同时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数字经济的后发赶超提供契机;影响效应差异在短期内并不显著,但从长期来看跨区域类型试验区有更深远的政策效应;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表现为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规范市场环境等方面.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贯彻大数据战略、构建发展评价体系和创新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商业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循序结构突变检验、变结构协整模型、Cusum平方检验和Theil不等式系数分析出我国区域能源价格和碳排放强度的结构突变点,在考虑结构突变的情况下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拟合能力更强。利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表明:能源价格通过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能源效率间接作用于碳排放强度。我国东、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呈正影响,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呈负影响,其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影响最大;各区域的经济结构对碳排放强度呈负影响,其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对碳排放强度影响最大;能源效率对碳排放强度呈负影响,其中中部地区的能源效率对碳排放强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环境问题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也会从客观上影响环境质量,经济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该背景下,讨论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提出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模式下进行养老金给付精算模型研究,促进养老财政支出和老人消费的协调发展.采用传统养老金给付模型的计算时滞较大,不能有效平衡短期的经济变化,对养老金支出产生影响.提出结合主成分分析和FMOLS实证检验算法的互联网模式下养老金给付精算模型,通过互联网模式下养老金给付的精算模型总体设计,对养老金给付的约束指标选取分析.以2005年~2015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合FMOLS和DOLS方法,实现对养老金精算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合理确定养老金的计算标准,实现养老金财政收支、居民消费、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均衡。  相似文献   

11.
泉州的制造业为泉州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福建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其前期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逐渐消失,产业发展亟需转型升级。首先通过对泉州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泉州制造业目前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然后对泉州制造模式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相关结论;最后为泉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出针对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变结构协整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张兆响  廖先玲  王晓松 《资源科学》2008,30(9):1282-1289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问题已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而作为煤炭生产和煤炭消费第一大国的中国,研究其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结构突变理论,对中国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的数据生成过程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它们均是由单位根过程所生成的;采用循序检验的方法并运用EViews5.0编程,检验并确定了中国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均值突变和趋势突变的变结构点,证明变结构点的发生与中国50多年来的政治经济形式变化非常吻合.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利用变结构协整理论研究和建立了反映中国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长期均衡关系的变结构协整模型,通过模型的预测能力验证,证明变结构协整模型及其预测性能明显优于未考虑结构突变点的模型,也证实了变结构协整分析是反映经济关系和经济结构变化,体现经济系统内部长期均衡关系的新型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绳立成  刘峰  张浩 《情报科学》2012,(2):178-182
以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分析信息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的微观行为与产业集群宏观现象之间的联系,提出信息产业集群形成模型的设计策略。以Multi-agent为主要的建模和技术手段,在Simphony repast的环境下,建立政府主导环境下信息产业集群形成模型并仿真,通过实证数据检验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不可再生能源全生命周期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春友  赵奥  卢小丽 《科研管理》2012,33(2):147-155
随着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主体的不可再生能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日益突出,不可再生能源效率问题成为突破能源约束、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以往单纯强调能源投入与经济产出的效率评价模型无法从根本上对不可再生能源自源头开采直至终端利用的全过程效率进行测算,因此,本研究构建了不可再生能源全生命周期效率模型,运用DEA方法对1981-2009年中国不可再生能源全生命周期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相关政策背景下,中国不可再生能源全生命周期技术效率受技术水平和要素资源配置影响,呈波动变化态势;不可再生能源全生命周期链条具有较大的节能空间,特别是开采端和终端利用环节;环境效率水平普遍较低,亟待通过技术层面和要素配置层面予以提升;效率测算结果通过计量经济学平稳、均衡检验,验证了模型构建的科学性和实证结果的可控性。最后,从技术层、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及政策约束层面,提出不可再生能源全生命周期效率改进与提升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才聚集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以1995-2014年高技术产业省级年度数据为样本,结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Hansen提出的门限检验方法,以人均GDP为门槛变量,运用双重门槛模型,对科技型人才聚集度和协同创新产出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协同创新产出的贡献率最大,但并非高技术人才聚集规模越高,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关系,并以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资源环境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泰安市数据为例,将国内生产总值与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治理投资额作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资源消耗及环境保护投资额并不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Granger原因,因此采用丁伯根改进的C-D生产函数,利用索洛余值法计算泰安市1990-2008年的各生产要素贡献率.结果显示,科技进步为泰安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同时泰安市经济发展已经进入集约型经济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7.
刘影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18,38(3):79-86
随着泛在学习广泛应用和发展,泛在学习环境对大学生的信息采纳意愿产生了影响。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技术采纳与利用整合模型及信息采纳行为模型,结合泛在学习环境特征,确定影响大学生信息采纳意愿的因素,并构建其信息采纳意愿初始模型,据此提出研究假设、设计问卷。利用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单因素方差检验。利用AMOS进行结构方程分析,并对初始模型进行修正,最终得到修正模型。根据最终模型,对泛在学习环境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信息采纳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0-2019年30个省市区的数据,建立3个具有不同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以分析环境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环境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这意味着环境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在研发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业依存度低的地区,环境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积极的;在研发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工业依存度高的地区,环境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负面的。通过研究环境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我国目前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机场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机场的数量和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航空运输投资,航空运输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的研究在国内鲜见.本文运用中国1985-2007年相关数据分别建立两变量VAR模型,通过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全面探讨航空运输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长期关系及因果方向,再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其动态时滞性.研究结果表明:航空运输投资通过资本积累、投资吸引、需求促进、进出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化等效应影响经济增长,同一效应各期影响程度各异,不同效应间时滞期数各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预测分析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关心的问题,但有关的定量研究比较缺乏。该文首先解释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基本概念与模型内涵,并介绍了灰色系统在贫信息系统中进行预测的基本原理。通过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90年代我国省级区域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度进行了计算,经过检验,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因此运用此模型对2005年与2010年的区域协调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与环境关系基本处于调和状态,即经济的增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未来10a的协调度空间分布仍然呈现“U”型特征。处于转折点附近的省区协调度波动比较大,包括广大的中部地区。尽量减少波动并尽快实现协调度的转折是这些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西部大部分地区如果继续沿用90年代的发展策略,对经济发展政策和手段不作宏观的调控,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