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们在“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的教改实验中,本着“立足课内,经营课外,由课内辐射课外,由课外扩展课内”的“大语文”实验宗旨,在课堂教学中既突出了训练主线,拓宽了教学内容,还重视了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训练。以阅读教学为例,我们由“例子”展开,成倍、成几倍地增加阅读量,并在一篇“例子”教学完之后.不是马上结束教学,而是循着“例子”的相关内容和人物线索精心设计好“结尾”,将学生的阅读活动从课内延伸、扩展到课外,使之成为  相似文献   

2.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资源整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广大教师应当勇于突破单纯课堂教学的制约,将语文教学活动向课外进行延伸与拓展,充分整合各种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资源,以课内外联动的有效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一、立足课内阅读分析教学,开展课外仿写训练活动部分教师将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拓展训练人为地割裂开来,影响了语文整体教学成效的提升。课内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阅读、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一环  相似文献   

3.
贾伟 《江苏教育》2012,(15):52-53
一、内外结合:课内课外,相得益彰语文作为基础工具课,与其他学科不同。熟练运用工具的技能训练仅靠课内是不够的。刘国正说:"语文要想学得好,还必须在课堂以外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去学习。课内,主要从书本上学习语文的规律和运用的方法:课外,带着课堂上学习所得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的实际运用;两者相辅相成,同样重要。只要课内不要课外,或者重视课内忽视课外,语文教学都是不完整的,都是跛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标指引下,语文教学更加开放地向课外拓展延伸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语文教师教学时应适当的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如《水乡歌》的教学可增加量词的训练,构建课文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练习表达等,以扩充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课内作文教学的延伸、补充和发展 ,是作文教学的第二课堂。课内的作文教学毕竟是有限的 ,要使学生写好作文 ,使作文更加真实、生动 ,还要联系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 ,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写作练习活动。课外的学习与练笔 ,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增加了写作素材 ,又有利于学生写作习惯和兴趣的培养 ,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去做 :一、提高教学质量 ,以课内的作文训练效果促进课外作文活动的开展课内作文教学与课外作文活动 ,具有奠定基础知识、传授写作技能、示范样板的作用。不…  相似文献   

6.
<正>作文是语文教育的重头戏,也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训练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提升学生思想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素质教育的高度下,研究和改进作文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它要求语文教师在一种大语文的背景下进行写作教学,实现多种因素的大综合。一、课内和课外相综合"得法于课内,收效于课外"。将作文课由课内延伸到课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让学生写出言辞优美、富有新意的文章,不但要做好作文教学的课外功夫,还要强化课内训练。  相似文献   

8.
针对学生课外读写活动盲目随意、单调乏味的现状,我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以读写训练为突破口,进行了指导学生记“阅读日记”的教改尝试。所谓“阅读日记”就是使学生在课余活动中日有所读,读有所记,读写结合,相互促进的一种课外读写训练形式。这项训练丰富了学生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实现了小学语文教学从课内向课外的有效延伸。学生乐读爱写,取得明显的成效。现将具体的操作情况简介如下:一、以兴趣为先导,让“阅读日记”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阅读日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设置语文课程的主要依据是国家课程计划。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课程 ,历来受到重视。它的结构形式 ,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教学空间的结合上来说 ,是“四合一” ,即 :课文教学、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和语文课外活动 ,相互结合 ,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0.
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把语文学习由课内推及到课外,由课内研究推广到课外阅读研究及课外实践研究,对扩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尤其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能使课改园地的这株奇葩根植的土壤更肥沃。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一些摸索体会。  相似文献   

11.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需要对语言文字有准确的把握,同时融入巧妙的表达和交流技巧。良好的写作能力离不开丰富的语言积累,因此需要在立足于课内教材的基础上,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通过一定的习作训练来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针对小学语文习作练习,从教学方法入手探讨如何实现习作练习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相似文献   

12.
黄晓德 《学语文》2007,(3):19-19
加强课外阅读是由语文教学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关系决定的。课内是基础,是先导;课外是课内的继续和扩展。由老师在课内教学指导方法,带动课外;而学生们对课外的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又促进课内的提高,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才能使中学生的知识面更宽广、更全面。因此,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就不能拘泥于课本,拘泥于课堂。只有既立足于课堂教学,又注重于课外阅读,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听了几堂观摩课,感触最深的是: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外延伸这个环节的操作。诚然,这体现了语文课实践性的特点。语文教学不是简简单单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过程,它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内与课外的学习过程,以形成迁移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但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外延伸必须注意“度”的问题。现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主要是靠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运用中掌握。开设语文活动课,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使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应用,学生的语文能力必将得到更好的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加强语文"课内外衔接"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具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把课内教学的"一滴水"放在课外生活的"海洋"里才不会干涸。那么怎样加强语文"课内外衔接"能力训练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归纳为"找点——架线——铺板——过桥"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16.
所谓深内外结合的大语文教学。就是教师要把课堂内的语文教学同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写作、课外生活有意识地给合起来,使学生课内的语文学习得到充实、丰富的机会,让学生课外的语文活动得到语文学习的帮助和指导。一、课内语文学习应对课外语文活动具有指导性教师课内的语文教学一方面传授有关语文知识,使学生的语文知识逐渐积累起来。只有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学生才能广泛地阅读理解课外各类文章。同时,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就能得到课内学习的语文知识的潜意识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内主要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衔接实验中时刻不忘“把脚伸到课外去”,本着立足课内,注目课外,由课内辐射课外,由课外拓展课内的大语文实验宗旨,坚持以教材中的读写能力训练点来确定寻找与生活相联系的“衔接”点,注重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衔接,并以“内引”“外联”“对比”三种衔接方式来打开课内通向课外的训练渠道,从而引进时代活水,以实现“语文教学一与生活相联系,必将面目一新”的课堂教学境界。现将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例说如下:一、内引 即“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到阅读中来”。美B·R·布格尔斯基在《应用于教学的学习心理学》…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设置语文课程的主要依据是国家课程计划,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课程,历来受到重视。它的结构形式,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教学空间的结合上来说,是“四合一”,即:课文教学,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和语文活动,相互结合,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读本》作为与教材同步、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学习辅导书,体现了语文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程资源由教材文本扩展到课外资源的最新教学理念。教师应该合理地使用教本与读本,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树立大语文观,从课外引向课内,再从课内引向课外,变课堂为交流会,为展示台。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诗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理解诗意,感受意境,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学习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诵读诗歌、写诗歌的兴趣。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训练口语师:孩子们,周老师非常喜欢画画,你们喜欢画画吗?现在周老师想知道大家喜欢画什么?(生:鸟、花、大海、山、石、房子、太阳、人……)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画的东西非常多,看来你们都非常热爱生活。周老师能把自己喜欢画的画用“为了”说一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