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只要一提及《湖南教育》,我就忘不了《湖南教育》来湘西采访的记者。我任州教育局长的13年里,《湖南教育》密切关注湘西教育,采访报道了大批湘西教育的典型经验。我时常想,如果说湘西教育有了一点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湖南教育》促成的,是《湖南教育》的记者用自己的笔让山外人进一步了解了湘西教育。湘西教育也在他们的关心支持下眼界穿越大山,不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众多的教育类刊物中 ,最能留住我的目光的当然要数《湖南教育》了。这是因为 ,《湖南教育》 ,我的目光投向你———一能看到我学习的榜样。你报道过许多优秀教师的事迹 ,他们都的确值得我学习。如石门县的洒满泪水、汗珠和爱意的“妈妈老师”覃申媛(《山赛红烛》) ,凤凰县的用一片痴情托起苗山的太阳、躬耕教坛的吴生权(《一片痴情为苗乡》)等。他们的优秀事迹感动着我 ,感召着我。二能作为我进修的教材。我原是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 ,从1992年开始从事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 ,我得重新“拜师学艺”。于是 ,我把目光投向了…  相似文献   

3.
结识《湖南教育》仅仅6个年头。与相伴40春秋的读者对比,我确实是相随甚晚的后来人。然而,我要坦诚地说:时间的长短不是情长情短的决定性因素。在与《湖南教育》铸造感情方面,自以为我是“后来居上”的。6年中,二千一百九十天的积累,《湖南教育》真正成了我事业上终生不忘的良师益友。中华的崛起呼唤着教育,教育的振兴呼唤着改革,改革的浪潮呼唤着引路。《湖南教育》的舆论导向,便及时地发挥着引路作用。比如典型引路,这  相似文献   

4.
几年来,《湖南教育》成了我离不开的好朋友。每期《湖南教育》一到,我马上认真阅读起来。我是一名小学班主任,我教育学生的方法及教学经验,许多都是从《湖南教育》中学来的。在当今众多的教育刊物中,《湖南教育》始终是我最爱读的杂志。当我翻开1988年第6期《湖南教育》时,更觉耳目一新,尤其是《面对“癌症”的思考——解决片面追  相似文献   

5.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载着墨香徐徐而来,着实让我陶醉。我参加教育工作已经55个年头了,可以说是湖南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见证者,而对语文教育,更是浸染其中,热爱之,体味之。《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6年第3期《夕拾朝花长精神——新时期湖南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回顾》和2006年第7期《长岛人歌动地诗——新时期中学语文教研人物访谈录》两篇文章读后,我又一下子回到了过去的峥嵘岁月,也就又有了一些思索。湖南语文教育的传统是什么?正如曾仲珊老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湖南中语研究的传统就是追求坚实足印与宽阔视野的融合。”其实,湖南中…  相似文献   

6.
乘着飞奔的骏马,《湖南教育》进入了不惑之年。作为她的一名忠实读者,一名远在山区的教师,我向她遥致衷心的祝贺! 几多风雨,几度春秋。《湖南教育》和我们共和国一同成长。而我的教龄,也近40年。在我漫漫教学生涯中,《湖南教育》只要没有停刊,就始终伴随着我。现在我已退休,回首往事,《湖南教育》在我终生的感情天平上,占有很重的法码。我能及时获得各种精神营养,树立终生育人的信念,离不开她的引  相似文献   

7.
没想到一时的邂逅,竟促成了一份永久的美丽,一见钟情注定了必将一生相随的情缘。那是我在大学读书时,在学校图书馆,学师范专业的我偶然翻看了《湖南教育》,结果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就爱不释手。我被其中的不少文章深深吸引,仿佛找到了一位渴盼已久的良师益友。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湖南教育》,不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来看《湖南教育》。大学毕业后,爱好写作的我走上了教育文秘工作岗位,我与《湖南教育》和《湖南教育》的记者、编辑老师有了更多的接触。参加工作不到半个月,我就陪同《湖南教育》的记者采访一位为了39张高考准考证,与歹徒浴血搏…  相似文献   

8.
屈指一算,我与《湖南教育》相识相知已有20个春秋了.每次与同仁谈及教学生涯中的引路者,总忘不了与《湖南教育》这份"老交情".记得刚迈步教坛,初为人师,恰如咿哑学语的稚童.望着脚底的长路,不知所措,便迫切地寻觅着依靠.于是,我一面求教于先辈,一面博览群书.在众多的优秀教育期刊中,《湖南教育》以她笃实、清新的内涵一直引导启迪着我,使我在艰辛困苦的求索中感  相似文献   

9.
说起我与湖南教育报刊社的渊源,可谓由来已久:1988年我考入益阳师范学校,课余时间最大的爱好就是泡在学校的阅览室看书,一次偶然的机会,《湖南教育》里的精美文章一下子吸引了我,从此我的成长岁月里总有《湖南教育》一路同行。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在《湖南教育》的目录页的右边有一个小栏目是发表读者与《湖南教育》互动文章的,我就试着写了一篇《我与<湖南教育>同行》的短文,那个时候电脑还没有普及,写的文章只能是用信件邮寄。没过几天,《湖南教育》的编辑老师打电话给我,对我写的文章做了点评,认为我的文笔不错,鼓励我坚持写作。  相似文献   

10.
我的建议     
对《湖南教育》,我是有着深厚感情的。我不仅每期必读,而且在上面画了很多圈圈点点。《湖南教育》在教学上给了我不少的帮助,我感谢《湖南教育》。  相似文献   

11.
搞教育少不了看教育杂志。而在我接触的众多教育杂志中,每期必读的则是《湖南教育》。这固然由于自已是湖南人,又在本省工作,对家乡难免怀有某种特殊的感情,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我生平的那些“第一次”中,就好有几个是与《湖南教育》密切相关的: ——帮助我上好第一堂语文公开课的,是《湖南教育》; ——发表我第一篇教学研究短文的,是《湖南教育》; ——刊登关于我的第一篇长篇报道的,也是《湖南教育》。  相似文献   

12.
2004年5月的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湖南教育》编辑部的老师打过来的,让我尽快将自己近年来的教育、教学、教研情况,写一个简短的文字材料发给编辑部。我很感意外。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来,《湖南教育》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一块圣地,我精神的家园。我读她,用她,汲取着她的营养,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编辑部突然和我联系,我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位有二十多年教龄的一线教师。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深感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紧要。过去,为了外出听一堂课,不惜起早贪黑,舟车劳顿,远赴长沙、株洲、岳阳,学生为此还得放假一天。心里总希望着有一条更便捷的、提高自身素养的途径。今年,我迷上了看《湖南教育》。年末盘底,自己通过阅读《湖南教育》的收获,由衷地感到《湖南教育》就是我们教师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14.
我和《湖南教育》最初的牵手是在大学图书馆,那时候我最喜欢看探索、思想、副刊之类。大学毕业后分配,我当上了高中语文教师,《湖南教育》成为我案头灯下的亲密伙伴,这时候我品读最多的是教改前沿、教学案例、教育论文、教育随笔之类。  相似文献   

15.
《湖南教育》“以漫谈、特稿、管理、教学、生活、编读”等丰富多彩的栏目,为我们敞开了教改的视野,丰富了课余生活,展示了教育教改风貌。在《湖南教育》的熏陶和启迪下,我的许多好友成为教学佼佼者,优秀的班主任。我在《湖南教育》的雨露阳光下成长着。25年前,我踏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我来自农村,学生时代是“文革”中度过的,所学知识当然甚少。初来乍到,教学不知从何谈起,于是,我寻师访友。这时,《湖南教育》走进了我的教学生活,当了我的老师,从“老师”的教学片断中,我理清了教学的程序,知道了怎样把握一节课的难点、重点,知道怎样去上课了。1991年,学校推荐我参加乡里的公开课竞赛活动,所选的课文是《捞铁牛》的阅读教学。参赛的前个晚上,我翻阅了几本《湖南教育》,看看别的老师的教学实录,于是我巧妙地设计了板书提问式:学生按着以上问题去阅读课文,对掌握文章内容有很大的帮助,我也受到了听课老师和领导的好评,该课被评为了一等奖。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改精神在《湖南教育》的每期中体现,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倡导,教师角色的改变,语文教学应着眼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等内容的文章使我受益匪浅。记得我在教老舍爷爷写的《草原》一文时,我采用了:初读...  相似文献   

16.
我是《湖南教育》的忠实读者.读了本刊今年第4期,我不禁拍案叫绝!该期从四封到芯页,从文字到编排,从内容到形式,都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读后我连声喝彩:棒!棒!封面摄影题诗,在《湖南教育》尚属首次.欣赏着精美的封面,再品味那行行诗作,给人以无限的启迪."摄影小说"也是《湖南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战斗在教育战线几十年的普通一乒。我长期如饥似渴地阅读《湖南教育》,该刊已成为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我长期担任班主任,很需要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经验和文章,而《湖南教育》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就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开辟《班主任之页》专栏,从不间断,现在又发展为德育版。此外《湖南教  相似文献   

18.
《湖南教育》与我相伴已三十年有余。我自走上三尺讲台起,《湖南教育》就是我教书育人的启蒙老师。我向责刊编辑讲一句心里话:假如没有《湖南教育》,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社会里我可能早被淘汰了。我由衷地感谢《湖南教育》。  相似文献   

19.
刘建春 《湖南教育》2008,(11):46-46
得知《湖南教育》杂志要改版了,我为它感到高兴。回顾与《湖南教育》走过的一段难忘历程,我真的应该好好感谢《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20.
“鸡唱凯歌天除旧,狗跃山河地更新”。踏着新年春讯的鼓点,《湖南教育·语文教师》登台亮相了!翻开《湖南教育·语文教师》第一期,我首先感觉到的便是它的独立意识和独特定位,从办刊立足点到读者对象都表现出一个“变”字,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一个“新”字。但是,它的精神品格、内在气质仍然是《湖南教育》的传承与发扬。我们知道,一本杂志的生存方式、办刊思路、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这些构成了潜在的深层文化品位,深藏于刊物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杂志文化的成长与发展。《湖南教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散发着师道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