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樊亮 《语文天地》2012,(22):53-54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教师的范读费时费力,于是把范读的舞台让给了多媒体或学生,甚至直接舍去。语文教师应该重拾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范读的独特作用。教师为何弃范读而不用呢?  相似文献   

2.
小学英语教学要结合教材,创设各种情景、编写情节故事,把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要通过让学生"唱、读、演、说",成为课堂"舞台"的主角,让学生在英语课尽情发挥,提高能力,增长才智。  相似文献   

3.
丘芳荣 《考试周刊》2014,(51):37-37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遵循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把问的权利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建校于1957年,从1986年开始进行"快乐教育"的实践研究。28年来,学校本着"让每一个学生快乐成长"这一宗旨,在课堂教学中倡导教师要关注学生需求,整体把握教材,合理选择学习方式。近几年,一师附小在课堂教学研究中一直进行着"四段式"教学方式实践。这种学习方式让教师更多地成为了"引导者"与"帮助者",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自己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自己动手实践,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思起来、问起来、辩起来、动起来,在快乐的学习中增知启智。  相似文献   

5.
曹爱清 《辅导员》2014,(15):52-53
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建校于1957年,从1986年开始进行"快乐教育"的实践研究。28年来,学校本着"让每一个学生快乐成长"这一宗旨,在课堂教学中倡导教师要关注学生需求,整体把握教材,合理选择学习方式。近几年,一师附小在课堂教学研究中一直进行着"四段式"教学方式实践。这种学习方式让教师更多地成为了"引导者"与"帮助者",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自己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自己动手实践,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思起来、问起来、辩起来、动起来,在快乐的学习中增知启智。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包括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本着"教"为"学"服务的宗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让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多给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创造空间,并加以指导。新课程中的教师要积极地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把课堂真正地交还给学生。老师要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最主要的是如何教给学生?怎么教给学生?课堂设问往往是大多数老师所选择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起来,将"朗读"这把宝剑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舞起来。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情感,让小学生变成"读"书郎:教师要做好范读;激发学生朗读情感;采用多种朗读形式。  相似文献   

8.
魏惠兰 《考试周刊》2014,(75):33-33
<正>新课改下,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中都有这样一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要抓好朗读教学,必须从低年级的朗读教学抓起。那么怎样才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呢?通过实践,我觉得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训练。一、精彩范读,让学生"想读"所谓范读,有教师范读与录音范读。这是教师常用的范读方法,也是学生最早接触的朗读形式。在教学中我们要发挥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在小学语文的课文教学中将"读"贯穿课堂始终,采用默读、朗读、范读,个体读、集体读,悟读、品读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内涵、感悟全文情感、学习表达方法,可达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感情是人们追求真理的原动力。要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高尚情操,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以情感染。文学作品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总是把他浓烈的感情渗透在所描写的人物、场景、情节之中。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一、绘声绘色,读出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起着"导演"的作用。范读就是示范之读。教师范读的效果佳,必然要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范读中如能"读之以情",学生就会"感之以趣"、'趣之以读"、"读之以思"。同时,范读的本身又是对学生"授之以法",学生从教师范读"导演"中得到方法,提高能力,教师的"导演"目…  相似文献   

11.
史蓓华 《成才之路》2009,(35):26-26
随着新课程的诞生,音乐艺术越来越光彩夺目,音乐教育的形式也在转变。诚心诚意地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真真正正把课堂学习的舞台让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这才是时代呼唤的课堂,是符合现代教学基本理念的课堂,更是学生渴望的课堂。那怎样在教师的指引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主角呢?通过自己努力实践与思考,已有了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12.
笔者聆听一节公开课《秋天的雨》.课堂上老师两次范读整篇课文,虽用时不少却因范读内容过多、时机选择随意、朗读功力不足让人感觉既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听完该课,我在思考,范读对学生能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但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范读呢?笔者认为,范读内容、范读时机都应视学生实际需要而定,切不可随意为之,为读而读.  相似文献   

13.
语文的朗读是打开理性思维的一把金钥匙。重视朗读训练,是提高学生情绪智力重要的一环。优美的语言,和谐的音节,深邃的语境,鲜亮的画面,都可作为载体,用来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以往的课堂朗读教学大多是放录音,或者教师范读。用准确的朗读,圆润的语音,情感的把握,去感染学生,然后学生再去模仿,结果学生的模仿本领越来越高,思维空间却越来越狭窄,一、知读———开启大脑感知的一把金钥匙知读,好比实战前的准备与练兵。查字典,读准音,为预读的读畅打好基础。在自我知读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情绪感知能力。(1)查字典,读准音,这样对课文有一个…  相似文献   

14.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课堂的实践,真正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从让学生自己读、自己问、自己谈、自己说四个角度,探索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实践和操作。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以"读"攻"读"的诵读见义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独特优势,即教学实践中进行自读、范读、竞读、译读、悟读、背读六个梯度的文言文朗读训练,以发挥诵读见义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让学"旨在"把学习的方便、学习的好处给让给学生,使尚蒙的学生觉悟、聪慧"。真正有效的"让学"应该让学生想学、教学生会学。践行新课标倡导的"以学生为主"理念,在课堂中采取"让学"策略,包括:导入让问、自读让探、合作让议、交流让辨(辩)、练习让选和评价让议,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自主精彩的小学英语课堂,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让学生自主课学习,要把课堂让给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己学;保证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尽情读;强化自主的意识,让学生尽管问;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大胆说。  相似文献   

18.
<正>多年的实践教学告诉我,教师在课堂上的最佳效果就是学生全员投入到学习中去。力求完成这样的目标,我尽量关心后进生,共同打造班级幸福场。一、一帮一,温暖后进生的自卑心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尽量把探究空间还给学生,把发言机会让给学生,把团队精神传给学生,课堂上突显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把班级分成各个小组,采用"一帮一"的互助模式,学生都能积极乐观地完成每次任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教学,历来讲究诵读。读,可以理解文句的含义,品味文字的优美,体会作品的感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受教学任务和时间限制的课堂,书读百遍较难做到,所以,教师精心指导好学生课堂诵读尤为重要。第一步,教师范读。初中阶段教学的文言文一般篇幅短小,教师的范读应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在备课中,对课文理解透熟、精到,融入了自己具体的感受。在课堂上,教师感情充沛,抑扬顿挫的朗读,会把学生迅速带入文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也使学生对课文有具体的感知,酝酿了情绪,有利…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有幸聆听了一位市优秀青年教师执教的《丰碑》一课。课堂上,教师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自读感悟、讨论交流、汇报展示之后多次声情并茂地范读。范读之后,教师让学生再次练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心读进去,把自己的情读出来。课后,教师们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了评析。其中,有位教师谈到这样一个观点:新标准倡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多次范读,这样会影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也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为进一步验证自己的观点,这位教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性格内向的人见到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