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名篇,最能集中反映庄子的思想。理解庄子所说的“逍遥游”的境界,对把握《庄子》全书的思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天下》乃《庄子》全书之最后一篇。对于《天下》是否为庄子所作,历来争论不休,而从《天下》篇所描绘的“内圣外王”之理想人格与庄子内七篇中的理想人格相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天下》乃庄子所自作。  相似文献   

3.
《庄子》全书的结构主线历来备受关注。今人叶舒宪与刘生良业已指出《庄子》文章具有“回环”结构,却未明确串接起来回环结构的那条主线。根据杨立华的提点,通过逐篇分析《庄子》内七篇、外十五篇、杂十一篇中关于“知”的论述,可知《庄子》全书是以“知”为线的“回环”结构,其“知”是作为《庄子》“技进乎道”之技术寓言的理论背景而存在的。《庄子》对“知”的关注,在当时是绝伦的,于后世也是超群的。  相似文献   

4.
《庄子》一书是庄子学派文章的汇集。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庄子》原有52篇。今传《庄子》有33篇,为晋代郭象的选本,分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学者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自著,外、杂篇为庄子后学所作。但全书的思想观点基本一致.所以也可以说《庄子》是先秦时代道家学派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5.
谈庄子学派,只能依据《庄子》一书.它是庄周及其后学的集体创作.司马迁在庄周木传中说:“其著书十余万言.”我们基本同意传统的看法.内篇应为庄周观点的代表作.因此,庄周的思想是全书的主体思想,内篇及与之观点一致的外杂篇、章,都应属庄子学派的正统思想.至于整个庄子学派的思想,我以为当以《天下》篇的观点为界限.《天下》篇的作者,以往一般认为是庄周本人,是庄周给《庄子》所写的后序.但近人从《天下》篇中找出许多与内篇不合的地方,或者根据篇中提及公孙龙之事,断定非庄周所作,更有提出是荀况或刘安作的.我们把《天下》篇与《庄子》全书比较,清楚地看到,它确实与内篇有出入,但并没有违背内篇的基本思想,作者是站在庄子学派的立场,以庄子学派的观点对全书所进行的总结,并力图调和、统一内篇与外、杂篇的一些矛盾,概括了庄子学派的继承与特点,阐明庄子学术在整个学术思想发展中的崇高地位.这应该作为庄子学派与非庄子学派划分的标准.只要不违背《天下》篇的,都应该看作是庄子学派的.过多地把《庄子》书中的外杂篇摒除在庄子学派之外是不恰当的.既然《庄子》是一个学派的总集,那么写作的时间就有失后.写作的水平就有高低,作  相似文献   

6.
邓联合博士新著《"逍遥游"释论:庄子的哲学精神及其多元流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以下简称《释论》),是一部立足"逍遥游"解读《庄子》及庄学史的专著。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章以《逍遥游》篇为切入点,着力分析庄子"逍遥游"思想的二重意涵及内在紧张;下篇五章  相似文献   

7.
《序志》篇作为《文心雕龙》之"总序",是作者自述志趣并总结全书之关键。从"赞"的本义来看,它最初产生于对事物的赞美感叹,后来这种文体的主要功能是辅助说明文义。《序志》篇赞文作为全书的纲领性篇章,是《文心雕龙》之精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能体现魏晋玄学思想的《庄子》郭象注为参考,逐层细致、深入地探索了该篇赞文与《庄子》思想的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8.
黄忠晶 《重庆师专学报》2008,27(2):50-52,99
从《庄子》全书的总体内容看,“上无为而下有为”的思想不是庄子的思想,它应该是夹杂在《庄子》一书中的其它思想流派的东西——是儒家的甚至法家的南面术,与庄子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庄子的思想应该是“无为不治”。建立在“无为不治”的思想基础上,庄子对仁义,即通常的社会规范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相似文献   

9.
《南华真经直音》上承《经典释文》,全书主要采用直音法给《庄子》(即《南华真经》)的文字作注,另辅以反切和标注四声等方式注音,是一本主要采取直音法注音的道典音书。全书注字简明,浅近易读,在语音研究上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先秦又一难懂的著作,用《庄子·杂篇·天下》中的话说,全书尽是“荒唐之言,谬悠之说,无端涯之辞”。其实这恰恰是因为庄子采用了自己独创的写法,即将“寓言、重言、卮言”三言交错融合,故意将完整的表述肢解开,而将义理晦藏于看似支离破碎的文字表层之下。  相似文献   

11.
从《庄子》全书的总体内容看,“上无为而下有为”是夹杂于其中的其他流派的思想——儒家甚至法家的南面术,与庄子思想格格不入。庄子的思想是“无为不治”。在“无为不治”思想的基础上,庄子对仁义即通常的社会规范制度进行了猛烈抨击。  相似文献   

12.
一、《庄子》是一部不朽的哲理著作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约生于公元前三六九年(周烈王七年),卒于公元前二八六年(周赧王二九年),与盂子同时而稍晚。他的生平知之甚少。只知他可能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在那里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可是他的思想和著作当时就很出名。 《庄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说有五十二篇,但是今天流传的《庄子》,大概是公元三世纪郭象重编的,全书共三十三篇。郭象是《庄子》的大注释家,  相似文献   

13.
庄子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中占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和儒家思想一道,成为中国文化的两大源头。特别是庄子的人生哲学,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曾产生过极为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就《庄子》全书为依据,对庄子人生哲学(严格说应是庄子及其后学的人生哲学)产生的原因、庄子人生哲学的特点及其影响,作一试探性论述。  相似文献   

14.
《庄子》全书是如何编定的,现在已经是难于索考了,但它不是出于一人一时之手则是可以肯定的。可是内七篇中的思想自成体系,首尾一贯,我颇疑为庄生躬自编定,尤以《逍遥游》为首篇,显系对庄子思想深通无误者所为,我们说是庄子的有意安排,恐怕还是说得过去的吧!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因为开宗明义首先提出了庄子精神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逍遥游”  相似文献   

15.
王充闾的《逍遥游·庄子传》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丛书"首发之作,在史实极为模糊稀少的条件下,充分挖掘《庄子》文本内藏和庄子的生平隐迹,由史事而向文学审美描述曼衍,在极大近似的程度上以文化散文的笔法,踵事增华,立论不失史据,行文追求形象,探索《庄子》文本深义和梳理庄学精要,展现了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庄子形象,显示了庄子作为旷世文化哲人、市井布衣、天才士子、语言大师和浪漫诗人的鲜明特征。在全书的篇章结构上,以折扇展开的方式上编制章节,条分缕析,环节紧扣,把庄子的生平与著述、评说与影响,索引钩沉,有机地统合在一卷之中。  相似文献   

16.
<正>推荐书目:《庄子》庄周著推荐人:上海市美兰湖中学徐永来推荐理由:本书是中国古代道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境界豁达,语言瑰丽优美,值得我们阅读品鉴。它借一个个小寓言故事,向我们阐释了一个个大道理,也曾在我烦恼的时候使我豁然开朗。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中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全书有50多篇,但只有33篇流传至今,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每一篇中,庄子(或者他的传人、朋友)都会讲述一个个小寓言故事。我喜欢读《庄子》,不仅是因为《庄子》的语言优美,更是由于它豁达的格局和开阔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庄子》思想博大精深,意味隽永,令人品评不尽。细读全书不难发现,其中透露出丝丝平等气息,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显得尤为可贵。而这样的思想和意识即便对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们也同样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即拟试对《庄子》思想中的平等思想作一番评述,并在此基础上阐发自己的一点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庄子人生哲学的价值核心是"道",其人生理想的生命旨归是"逍遥游",二者互为表里且始终贯穿于《庄子》全书,并成为庄子思想理论体系之精神内核。通过对庄子"逍遥游"的解读,品味庄子"逍遥游"境界的生命情愫和美感韵味,分析庄子从生命的本原、自然的本性来思考人的本质、人格理想和人生归宿,从而悟化到庄子始终以"道"作为生命的自由皈依和审美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19.
从《庄子》文本出发,总结分析"忘"字在全书中的使用。将"忘"这一概念从语义层面分为动作和状态两方面,"忘"经历在动态中的层层技艺的提升过程,最终达到静态的"忘",并从此与庄子的"自然"、"逍遥"等审美理想结合,与庄子的人生理想和艺术境界达成一致。"忘"既是庄子美学的超越方式,又是庄子美学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20.
姚高峰 《学语文》2009,(2):35-36
《庄子》这本书看起来零散,读起来也很是费劲,但是其内容是有线索贯穿其中的。读《庄子》也当抓住其线索,才不会茫然无头绪,不知其所云。我们大都知道。庄子所处的时代是战争频繁的时代,也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庄子当然痛恨当时的诸侯们为了一己之私而大动干戈.以致天下大乱,君王犹傈于庙堂之上.有志之士隐其身而不出。对于百家争鸣,庄子并没有感到庆幸.相反他认为古之大体为百家之所裂,以至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在庄子看来,与其说百家争鸣是思想活跃的表现,不如说是是非之争的恶果。因此,关于是非之争的问题就成了《庄子》全书的一个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