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政治发展的主要体现,它发端于18世纪,延伸到20世纪.其中19世纪三次大的议会改革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反映了英国社会变革的基本特征.适时而变,和平渐进的模式,这是英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近代时期,英国资产阶级的改革活动大致有两种情况:1.通过改革消除封建残余和改造旧的经济结构,进一步完善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体制,实现国家的近代化。这主要体现为19世纪上半期的3次议会改革,工业革命的迅猛开展,在议会立法的保护下进行的公开和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以及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2、适应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调整和改革政治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环节。这主要体现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议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文官制度和中央、地方行政改革,以及教育和社会改革。这一系列改革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完善、自我调节和应变能力的体现,是大工业发展后的上层建筑积极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及时作出的调整。它带来了深刻的社会改造,并推动着英国历史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3.
1867年议会改革就其成果和影响而言,是为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中最重要的一次。这次改革进一步消除了英国议会制度中的沉病积弊和腐败之风,彻底打破昔日贵族在谈会中一统天下的局面,把工业资产阶级推向政治前台,为议会政治朝着民主化方向推进铺平了道路,因而本次改革在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限于篇幅,本文仪就这次改革的背景、动因、后果成陈管见。1867年议会改革有着深刻复杂的起因。它是!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向土地和金融贵族展开夺权斗争的继续,也是工业革命在政治上引起的必然反应。首先,1832…  相似文献   

4.
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各种激进主义思想开始在英国传播开来,由此促进了工人阶级政治意识的觉醒。到18世纪末期,英国工人阶级开始建立设菲尔德宪法知识会、伦敦通讯会等激进主义组织,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以议会改革为目标的激进主义运动。它在唤醒民众的政治意识、动员民众的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也为19世纪30年代议会改革运动的兴起及其成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集宁师专学报》2018,(4):63-67
杰米里·边沁(1748-1832)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法理学家和社会改革倡导者,他既开辟了哲学激进主义先河,又推动了政治激进主义进步。18世纪末以前,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边沁的激进改革思想产生较大变动,但从19世纪初开始,他又重新倡导议会改革,从此不再动摇。在推动1832年议会改革的过程中,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把议会改革方案建立在功利原理基础之上,帮助中产阶级,尤其是工业资产阶级赢得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进而开启了英国议会民主制改革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议会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率先进行议会制度改革的国家。西方学者称英国议会为“议会之母”,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度的建立,也大多仿效英国。英国议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很久以前就有了议会。一般认为早在13世纪就有了议会,但它不过是封建王国统治臣民的工具。是封建的等级议会。近代意义上的资产  相似文献   

7.
背景和产生原因 英国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始于19世纪早期,是世界上最早有相关法律的国家。1802年议会通过了《工厂法》,①主要是为了调整在棉毛纺织厂里的童工的工作环境,随后又经过了一系列的修改,②形成了英国旧有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8.
高慧 《海外英语》2012,(21):161-162,184
该文以勃朗特三姐妹为例说明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作家的贵族情结。在工业化及议会改革大背景下,贵族一直是英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潮流和价值观等等。因此,贵族体制也对文学作家有深刻影响,在其作品中有一定的贵族的生活或其他方面的描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后叶,随着英国工业化完成及城市化推进,工人阶级的住房资源紧张及居住环境恶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住房问题由此成为议会立法的关注对象。19世纪英国的住房政策,经历了3个阶段的变化。19世纪中叶,英国出台公共卫生及住房法案,旨在对社会下层住所的卫生及环境进行治理;19世纪70年代的住房法案,授权地方政府清理贫民窟,由私人公司兴建住房并"重新安置"居民;19世纪末的住房法案,强化了地方政府在"重新安置"方面的义务,政府取代私人公司成为安置住房的主要建设者。在19世纪中后叶的50年间,英国住房政策的焦点完成了从关注质量到关注数量的转型,在住房供应来源上完成了从间接管控转为直接干预的转变。政府在住房市场中地位的强化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这为20世纪英国住房政策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律劳卑事件     
律劳卑事件,是1834年发生在广州的一场中英外交冲突。这场冲突,反映了资本主义英国千方百计要把“自由贸易”强加到封建中国头上,同时,也表明中国传统的邦交、外贸体制其时已经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一 19世纪30年代初,是英国资产阶级史学家乐于称道的年代。1832年,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借助当时的阶级矛盾和各阶层人民对土地贵族、金融贵族的不满,促使议会通过了议会改革法案;1833年,又通过了废止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权的法案,这两个法案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前者,虽未改变英国“是一个由富有的贵族统治的国家”的政治格局,但英国资产阶级毕竟由此取得了一定的发言权;后者,则使资产阶级“放开对  相似文献   

11.
英国在17世纪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然而,18世纪以后,英国失去了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地位,这一地位先后被法国、德国和美国所取代。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到20世纪初,英国开展了一场旨在改变古典教育传统,加强科技教育的大学改革运动,大学教育的面貌焕然一新。20世纪以后,古老的英国重振雄风,坐上了世界科学巅峰的第二把交椅。  相似文献   

12.
英国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确立的文官制度延续至今.竞争、通才、中立、常任是其基本原则,自创立以来,一直未变.但其中的"通才"原则造成了英国文官的贵族化趋向和英国社会对教育科技事业的普遍冷淡态度,以致使英国的教育科技事业落后,经济衰落.一个世纪后,针对这一原则,英国政府进行了改革.但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改革流产.考察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完善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修·阿诺德是19世纪英国国民教育运动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在他担任英国教育督学长达35年的漫长生涯中,积极投身于英国的教育改革实践,极力强调国家在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中产阶级的代言人,马修·阿诺德对中产阶级教育目的、中产阶级教育的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批判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点。马修·阿诺德关于中产阶级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国教育中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英国贫困问题与宪政调适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英国现代化的深入,贫富分化加剧,贫困问题及其所导致的秩序和法治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英国政府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中叶期间,十分关注并尝试于对这些社会问题的宪政调适。宪政调适实际上是政治体制现代化对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适应能力。英国在现代化过程中议会和选举权的变革,工业阶级地位的提升,以及对贫困等问题的宪政调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英国社会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职业技术教育在英国备受冷落。 185 1年以来的四次世界博览会使英国朝野大受刺激 ,进而对职业技术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政府也采取了许多措施 ,使 19世纪后期的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叶,英国最先进行近代文官制度的改革.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创立是英国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确立巩固和加强了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统治.不仅如此,英国的文官制度还为西方国家文官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仿效蓝本,在世界政治文明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英国是世界上较早实行简单多数选举制的国家,但由于受其政治体制诸多方面的影响, 一直未能对其现行的选举制进行改革.布莱尔执政的十年间,对英国选举制进行了20世纪以来最重大的体制改革,改革的总趋势是把简单多数制与比例代表制结合起来,实行不同形式的混合代表制.改革将会对英国政治体制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唯美主义作为美学现代性的一种姿态,是19世纪后期以英法为中心波及整个欧洲的文艺思潮。20世纪前期唯美主义在欧洲衰竭,却先后在日本和中国大放异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美派作家一直被视为堕落的资产阶级,处于“另册”地位,评论者对许多现代作家的唯美倾向也都视而不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都市文明的复兴,中国唯美主义思潮被重新发掘。邵洵美作为创作风格和理论主张都很鲜明的唯美主义者,很快吸引了研究者的目光,邵洵美研究正在渐渐形成规模,如何在此方面获得突破,更好地填补这块空白,成了学者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托马斯·哈代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通过对爱情、婚姻等问题的描写,表现人物与环境的悲剧性冲突。在这些悲剧作品中,哈代也批判了法律的不公。本文主要探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表现的哈代的法律意识。哈代通过苔丝的悲剧对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严肃的审视,控诉和批判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法律,尤其是批判了婚姻制度、财产继承制度以及刑事审判制度的不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