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各阶层体育休闲活动的共同点(1)体育休闲的时间支出随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阶层体育休闲时间逐年增加,所占休闲时间比重越来越大,体育休闲已成为各阶层的主要休闲方式。(2)对体育功能的认识由过去一味地强调健身而变得日趋丰富现在人们在追求体育运动的本质功能的同时,也比较注重体育运动在其作用方面的多重性,这也预示着各阶层的体育需求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不断增加,体育休闲活动将会更加丰富多彩。(3)耗费在非运动性体育休闲活动的时间偏多,运动休闲意识有待提高各阶…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分层理论的视角对宋代体育休闲活动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宫廷皇族阶层的体育休闲活动引导了宋代体育休闲活动的社会风尚;平民阶层得到充分的孕育和发展,使其成为宋代体育休闲活动的大众版图的扩张者;士大夫阶层受到理学的影响,其体育休闲活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精神上的休闲.同时,宋代政治较为开明,各阶层经济收入和闲暇时间增加,文化教育及价值取向的多元是宋代体育体闲活动兴盛原因.  相似文献   

3.
体育休闲在近代美国的发展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休闲时代美国的体育休闲在美国近代工业革命以前,下层人民的闲暇时间很少,他们所进行的主要体育休闲是观看斗鸡、斗牛比赛。上层人士的体育休闲活动主要是高尔夫球、板球、赛马等。从19世界中期开始,各种体育活动迅速发展起来,垒球、足球、羽毛球、网球、溜冰、田径运动纷纷诞生,特别是足球和田径比赛不但吸引了许多参加者,而且吸引了更多的观众,成了各阶层人士所喜爱的休闲活动,对体育下赌注也是很普遍的做法。狩猎在19世纪中期是盛极一时的体育运动,竞走比赛和其他的运动也是广大美国人爱好的体育休闲活动。这一时期的美国人对休闲追…  相似文献   

4.
以现代社会发展为背景,分析了社会结构的演进过程与休闲体育发展的阶层差异.研究认为,由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社会分层客观存在,各阶层因职业特点和对社会资源占有情况的不同,使他们在休闲体育社会方式和休闲体育技术方式上有明显差异,并各自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进而指出应努力发展休闲体育产业迎合各阶层的消费需求,缩小各阶层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方式的差距,从而保证社会各阶层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以及促进休闲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福州居民体育休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州市为例,对城市居民体育休闲的现状进行分析.主要结论:福州城市居民参与体育休闲活动有明显差距;体育休闲活动组织形式以与家人朋友为主,呈现出年龄越大越倾向于与家庭成员一同进行体育休闲活动的基本趋势等.建议普及科学、健康可持续的休闲观;在体育休闲发展中充分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体育休闲需求特点;充分重视居民的体育休闲需求特点,体育休闲要避免面向少数社会阶层的贵族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6.
研究提出了规范休闲活动的四个标准,并对休闲体育在休闲活动中的作用进行详细的论述,指出休闲体育是一项规范的休闲活动,在高校中促进休闲活动的规范和推动休闲体育的普及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2007年国际社会调查项目(ISSP)"休闲时间与体育"瑞典数据为基础,对瑞典人民的休闲时间与体育现状进行描述,通过分析瑞典人民休闲时间的分配、体育休闲活动的内容、参与休闲活动时的主观感受和影响休闲活动的因素,结合瑞典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对瑞典人民独特的休闲理念和休闲方式形成的原因进行讨论.认为瑞典人休闲生活满意度高的原因至少包括以下三点:理念上重视休闲与体育,强调平等自愿快乐;社会制度完善,休闲有保证;注意保持和发扬休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8.
武玉元 《冰雪运动》2006,(2):110-112
黑龙江省冬季体育休闲活动对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冬季体育休闲领域必须及时对自身的发展趋势及新出现的情况做出反应,确保每个黑龙江人都能够享受到冬季体育休闲活动所带来的收益.  相似文献   

9.
潘玮 《精武》2012,(12):56-57
现今体育休闲活动已成为人们休闲活动的重要方式,本研究在探讨体育休闲形成背景和体育休闲的内涵的基础上,从文化论和哲学角度阐述了体育休闲的文化载体性和现阶段我国大众体育休闲的“轻体育”性,灵活多样性,“圈子化”,“贵族”性,产业化以及大众体育休闲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等特征。通过大众体育休闲的特征得知我国大众体育休闲要想和国际接轨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体育休闲空间是城市社会空间的组成部分,也是居民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重要空间.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体育休闲空间的概念与特质出发,探讨体育休闲空间对参与者所发挥的社会功能.以广场、马路、看台、健身房为例,阐述社会学视角下体育休闲空间的社会意义,并为我国社会体育休闲空间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居民体育休闲水平的全方位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趋向探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趋向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从宏观经济形势看,未来上海将出现一个体育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但社会各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投资趋向表现不同;上海市居民的体育消费将出现明显的分层特点;实物型体育消费在未来上海体育消费市场上仍将占据重要地位,但参与性体育消费支出增长明显加快,且将表现出随社会阶层地位升高消费投资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柏慧敏 《体育科研》2009,30(2):30-32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休闲体育中存在的阶层差异表征进行了论述,并运用文化资本理论对其差异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休闲体育中存在的阶层差异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学科建设的思与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应具有一定判别标准,各国家地区之间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存在差异.确立休闲、体育休闲、休闲体育等基本概念体系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学科建设特色主要体现在:融入国家体育事业发展进程之中,紧跟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步伐,走中国特色之路和具备国际化视野.  相似文献   

14.
中西运动休闲文化发展理念的传统差异与渐进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运动休闲文化发展理念的传统差异表现为运动休闲的历史走向不同,西方的运动休闲活动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型曲线,而中国静态的运动休闲活动却是数千年一脉相承;从运动休闲的活动性质来看,中国人以静态为主,而西方人则以动态为主;从活动的内容来看,中国人的传统运动休闲活动多是一些平和、悠闲、修身养性的项目,而西方人则多是从事一些运动竞技项目和具有冒险性质的刺激性运动;在活动功用方面,中国传统的运动休闲文化重在向内发掘心灵世界,而西方则重在向外张扬人的个性;从健身方式来看,西方是通过定量化的身体运动来弥补其体力支出的不足,而中国的则是从整体着眼,将强心健身与生活方式融为一体。因为中西运动休闲文化具有极强的互补性,运动休闲项目的相互引进和运动休闲文化的融合交流也将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女职工闲暇体育活动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辛利  周毅 《体育科学》1993,13(4):9-11
文章对中国城市女职工闲暇体育活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发现有57%的城市女职工不同程度地参加闲暇体育活动,并在项目内容选择、活动形式、活动场所、活动时间和参加动机上显示出年龄的差异。影响城市女职工参加闲暇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阻碍她们参加闲暇体育活动有来自主、客观方面的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福建沿海地区16岁以上农民的体育休闲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的闲暇时间较多,活动内容单调,健康和保健意识较弱,体育休闲意识差;体育休闲参与率不足一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差别较大;参加体育休闲的项目单调并以非正规的体育休闲场地为主;参加体育休闲的主要动机是增强体质、形体健美、社交活动、消磨时间、治病保健。影响参与体育休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没有兴趣、缺乏体育休闲设施、家庭负担重和不懂锻炼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江西省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现状。研究发现: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主动性不足;活动空间以学校体育场馆为主;活动内容向娱乐化方向倾斜。提出高校应树立整体的学校体育思想,建立积极的余暇体育消费观,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突出大学生社团在余暇体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体育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运动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活动内容。休闲体育的蓬勃发展,由此引发对休闲体育专门人才的大量需求。本文对国内外高等体育院校培养休闲体育专门人才的概况进行分析,探讨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培养休闲体育专门人才的必要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社会体育是体育的基本环节之一,社会体育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下,以增强体质、丰富余暇生活、调节社会情感为目的,以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把社会体育方向向前推进。发展社会体育主要是以娱乐健身为目的,在业余时间进行,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的,活动形式多样化。发展群众性的娱乐体育活动,能扩大体育人口,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丰富广大群众的余暇生活,调节社会感情,预防和治疗职业病或因职业养成的生理缺陷和机能障碍。提出跑走交替、骑车、登楼梯、慢跑、快走等多种全民健身运动途径,并指出不同年龄阶段应注意的运动时间、运动项目及运动量等问题,以期为实现全民健身事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