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四论何谓编辑(下)──为出版“界说”与刘辰先生商榷刘光裕真的还是假的──所谓“国际流行的出版概念”刘辰写文章,也许比一般人更喜欢夸张。比如,把“公诸于众”作为出版界说已经不妥,而《特征》还说这是“国际通用的界说”,这样的夸张不着边际,已经明显地离谱了...  相似文献   

2.
自1991年刊出《再论何谓编辑》以后,我有幸得到姚福申等几位先生的批评。去年以来,又见到王耀先先生的《关于编辑、出版的概念和范畴的一点建议》(《出版科学,1993年第2期)、李长声先生的《漫说一个三角锥,出版的》(《读书,1993年第9期),特别是林穗芳先生的《“编辑”和“著作”概念及有关问题》(《编辑学刊,1994年第1期),受益甚多。深感编辑概念这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已日趋深入,不同观点的佳作并起,美不胜收,它或许可望成为出版科学中收获最大的一次学术讨论。而近两年来,为这讨论而询问和关心我的人颇多。于是,想到联系自己的读书心得,写这《三论何谓编辑》。  相似文献   

3.
徐栩 《新闻世界》2011,(2):128-130
编辑与作者是出版界一对基本的关系,在出版过程中,二者相互依赖,密不可分。我国出版界的老一辈工作者邹韬奋、叶圣陶等先生曾主张以"尊重作者,  相似文献   

4.
青年编辑与跨世纪出版战略──访中国编辑学会青年编辑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胡守文孙琇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新世纪的大门已经遥遥在望,在全国出版界实现“阶段性转移”和制订“九五出版规划”之际,中国编辑学会青年编辑研究委员会于1995年11月底,...  相似文献   

5.
郭小霞 《编辑学刊》2016,(4):104-107
商务印书馆在我国出版界有响当当的名气。它由最初一个不起眼的小印刷作坊到后来成为当时民族出版行业的巨头,其中的巨变可以说和出版家张元济先生的加入密切相关。文章在重点梳理分析张元济在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出版活动的基础上,探讨了其编辑思想对于当下出版活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编著合一到编著分离(下)刘辰行业性不是出版的本质规定每当出版史涉及到需要把握出版的历史整体的时候,驳方一般都认为必须从“出版业”的概念出发,强调“出版”是一种“行业活动”,主要从行业活动的角度出发把握出版的历史整体。以此推理,还进而认为印刷术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蔡克难 《出版科学》2010,18(2):20-21,24
明确并界定出版与编辑两个概念,指出出版活动与编辑活动关系密切,出版活动包含编辑活动,出版活动早于编辑活动。  相似文献   

8.
谈编辑选题策划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洁 《编辑之友》1998,(1):12-14
“选题策划”,这在当今的出版界已经不是什么时兴的名词了,无论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范畴,作为出版界的一个概念,或是作为编辑自身的一项硬功夫,它都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这不仅在于选题策划几乎囊括了出版编辑工作的全部过程,还涉及图书市场调研和读者信息反馈等内容,是编辑人员全面掌握出版技能的充分体现。更重要的是,在市场的竞争机制下,选题策划还是维系一个出版社正常的、有生机和括力的运营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学术期刊的评价与“核心期刊”——与王振铎先生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振铎先生发表于《出版广角》2000年第12期上的文章《质疑“核心期刊”论》(《新华文摘》2001年第4期转载)对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核心期刊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说核心期刊“已闹得我国编辑出版界搔首踟蹰”,甚至“泛滥成灾”,“应尽快弃置不用”,或加以严格限制。笔者在此就该文的一些观点与王先生提出商榷。一、学术期刊的评价办法王先生的批评所涉及的实际上是学术期刊的评价问题(“核心期刊”这个概念是就学术期刊而言的,人们最关心的也是学术期刊的评价,所以以下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编辑》2005,(1):20-20
《编辑心语》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编审、原副总编辑郑一奇的编辑工作研究文集。郑一奇从事编辑工作近30年.这部书既是他编辑工作研究的心血之作,也是他多年来编辑业务教学成果的汇集。全书分8个部分:出版理念、编辑实务、编辑案例、出版调研、读者工作、图书点评、史学散论、出版史与出版人物。  相似文献   

11.
随着出版业从纸质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出版环境正趋向数字化、网络化。教材出版也不例外,很多教材出版社都在尝试对教材资源进行数字出版的探索与实践。随着出版界对数字出版认识的不断清晰,业内普遍认同的一点是,纸质印刷教材和数字教材仅仅是出版介质的差异,出版内容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在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工作仍然是出版的核心工作。但是编辑也必须在新的出版形势下转变观念,积极探索,重新定位和适应自身角色,并在这一角色的探索过程中运用新的编辑方式、方法去推动出版业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多出书、出好书,这句话对于搞出版的人来说,是经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可以说。它是出版界的追求,广大读者的渴望,出版改革的目标,编辑工作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3.
网络出版的编辑技术初探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周荣庭 《编辑学报》2001,13(1):38-40
提出了网络编辑技术的概念,归纳出适合于因特网的网络编辑技术的5大特点。从Web出版、电子函件出版总结了网络编辑技术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并对网络编辑技术所产生的编辑培养、编辑环境和技术管理等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出版”概念与出版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出版”概念与出版史●刘辰一近年来编辑学基础研究中,对“出版”概念的探讨日渐引人重视。这是因为编辑与出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中,似乎存在着与专业编辑概念对应的、与印刷对应的、与行业对应的几种出版概念。把这些概念用之于出版史,逻辑上则有出版发端于现...  相似文献   

15.
从编著合一到编著分离(上)刘辰目前,编辑史研究还处在初拓阶段,在某些问题上不免众说纷坛;但多数研究者大致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的见解是相同或相近的。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4点:一是认为传统的编辑界说“收集材料,整理成书”是古代特有的编辑现象,可以为编辑史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编辑力”是编辑学的重要范畴,研究编辑力在新的出版生态与产业链中的内涵和要素,对编辑主体及出版企业的生产活动大有裨益。本文说明了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特征,系统阐述了编辑力的历史概念及讨论范畴,并以广东省出版集团为例,提出了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编辑出版活动应体现的新编辑力“五力”,即基于强化内容精品建设的资源整合力、基于优化内容呈现方式的全媒传播力、基于深化科技创新赋能的技术应用力、基于细化项目运营管理的产品经营力、基于活化文化产业融合的协同创新力,以期帮助编辑个人和出版企业更好地投入高质量出版实践,为出版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今出版社的技术编辑人员,大多集中在出版科(部),但作为出版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的一个分类,技术编辑应该有其独特的技术内涵和岗位作用.不过,现时出版界在实际工作中对技术编辑工作尚存在模糊认识.因此,对技术编辑进行再认识,以激发出版人重视技术编辑,发挥技术编辑的素质优势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影视与出版联动的现象,在影视界与出版界皆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其在出版行业对编辑策划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促使编辑扩展出版视野,促进多元选题开发;关注衍生产业,打造立体产业链;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出版IP;增强版权意识,夯实产业根基.在出版与影视联动的背景下,编辑策划应当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在精选内容,兼顾版权的基础之上,着力打造出版IP,完善产业链,让出版工作更好地与时俱进,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徐柏容先生新作《编辑创意论》,已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没有像许多编辑学著作那样论述选题、组稿、审稿、加工等过程,而是以做好编辑工作的一个关键——编辑创意作为主线,论述如何创造性地进行编辑工作:从总体编辑构思到选题创意,从创意基础到思维方法,从创意的主体到创意的源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云出版迅速由概念变成现实。云出版的重要基础是云编辑。首次解释云出版概念;提出云编辑概念,探索云编辑行为、工作和身份内涵,分析其与传统编辑概念的异同,揭示其特点,并举例介绍其在学术期刊云出版平台的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