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痴迷”是记者的第一品格,这是刘向东同志从事新闻工作数十年的心血结晶。编者以为,这不仅是对从事新闻工作而言的,干其他任何一项工作也都要有“痴迷”般的执着。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没有戏痴成不了著名戏剧家:没有棋痴成不了著名棋手;没有艺痴成不了著名艺术家;没有对科学的痴迷,也成不了著名科学家。因此,我们即使不直接从事新闻采访工作的同志,也应该从此文中得到启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曹海永 《青年教师》2004,(12):27-28
中小学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正是中小学教师主体自我选择的结果,而自我选择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自觉超越。自觉超越,理应成为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自觉超越就意味着教师自身要不断地更新自我、突破自我、完善自我,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主体生命价值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社会个体社会化的根本途径是在实践理性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标示着社会个体实现自我超越的基本依据。人的社会性是社会个体实现自我超越的重要现实依据。人与群体的基本关系决定着社会个体必然实现自我超越。人类社会发展的无限性和曲折性决定着社会个体必须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4.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彼得·圣吉说:“自我超越的修炼,则是以厘清我们真心向往的事情为起点,让我们为自己的最高愿望而活”,“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笔者体会,自我超越的修炼,就是鼓励员工,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重新认识自我和人生,开发出内心奋发向上的欲望和潜能,为实现心灵深处的渴望而努力奋斗。自我超越在“五项修炼”中居于重要位置,它是“五项修炼”的精神基础,因为它涉及到人生的目…  相似文献   

5.
萨特认为自由是人的本质,任何东西都不能真正限制和束缚住人。作为自由的人,是在不断地自由创造和选择中拥有自己的本质和价值的,人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只要生命不止。就存在着改变和重塑自我的可能。人的自由是在具体境遇中的选择和行动的自由,这种自由的根本在于人选择的自主性。自我的一切归根结底取决于自己。自我应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负责。人生的价值是在人的自由、选择、创造、超越和责任中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学习型组织理论要求掌握五项技能,也就是进行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这五项技能,既可单独使用又可系统操作。所谓自我超越。就是能不断地打破自己的成长上限,不断地产生创造性张力;自我超越是个人成长的学习修炼,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精熟  相似文献   

7.
论自我超越     
求新、进取、追求完美是人类特有的本质之一,由此人便具有不断的自我超越的品格。自我超越的品格是自然、社会和思维辩证法在人类思维过程中的自觉运用。自觉地树立起自我超越的观念,才会充满朝气,永不满足,勇往直前;才会使人的思想与实践不断升华到更高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8.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正确的认识是全面的、具体的和发展的认识。因此,对于一个事物,我们既要看到其局部,也要看到其全体;既要看到现在,也要看到未来;既要看到工作的成绩也要看到伴随成绩所产生的问题。高职院校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必须不断增强自我批判意识,在自我批判中追求卓越,实现超越,从而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现实生活的实际出发,阐述了自我生活设计的现实性原则与灵活性原则,并提出了自我生活设计的具体途径。自我生活设计对于自我在生活中不断地反思,明确与超越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学毕业生转变成记者职业后对如何自我定位、工作定向、线索寻找和价值把握等方面进行简单的探索和分析用理论和自身实践相结合,在不断摸索中成长进步。  相似文献   

11.
<正>所谓"自我教育"就是指个人把自我作为教育对象并依据一定的规范、自觉主动地自我认识、自我调控,不断矫正自己的目标,激励自我向更高的境界攀登,最终实现自我超越,塑造完善人格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超越就是人的存在的不断提升,人总是在不断地谋划、不断地投身,从而不断地超出自身而趋向未来。超越性对个体自身来讲更具有本质意义,即人不能停留于简单的现实存在状况,人有超越自己、谋划未来、改变现状的一面。超越性课程是培养学生超越意识和能力的课程。超越性课程以学生自我为对象,通过自己对自己的主动改造和超越而实现主动发展。本文具体从超越性课程的心理学基础、超越性课程结构、超越性课程实施几方面阐述超越性课程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高职教育得以发展的最重要的依靠力量,因此促进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大量涌现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教师自我激励角度探讨了高职教师如何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需要从而实现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队伍年龄偏大、中青年干部青黄不接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在短期内迅速提高中青年干部素质,使他们早日挑起企业发展的重担是许多企业共同面临的课题。早在1989年,我们石油一厂就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着手培养中青年年备干部。我们把加强中青年干部理论培训作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走育人与用人一体化道路,促进了中青年干部的成长。八年来,我们先后举办了12期青年干部理论培训班,培训中青年干部295名,到目前为止,已有251名同志走上了副科级以上领导岗位。特别是95年以来,我们根据中央“努力培养高素质的领导干部”的精神,不断拓宽干部工作的思路,加大了中青年干部理论培训和提拔使用的力度,仅这两年多来就举办了6期中青年培训班,培训中青年干部136人,从中提拔副科级以上干部108人,其中有1名同志被提拔为企业党委书记,有9名同志被提拔为副厂级或副总级干部,除此以外,还有21名同志被提拔为专责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现在这批中青年干部已成为我厂各部门的骨干,他们的成长,提高了中层干部的整体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5.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习型组织中,个人的自我超越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每个层次的人不能做到自我超越,则无法建立学习型组织。从当前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情况来看,其瓶颈也正在于此。因此,企业应加强“自我超越”的修炼,为员工实现自我超越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组织环境。  相似文献   

16.
邓涛 《培训与研究》2009,26(1):82-84
本文为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而作。文章通过梳理周恩来同志的新闻工作经历,追寻其早期、抗战时期的新闻思想及他关于新华社等媒体性质及记者修养的论述,以期较全面地揭示其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内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为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而作。文章通过梳理周恩来同志的新闻工作经历,追寻其早期、抗战时期的新闻思想及他关于新华社等媒体性质及记者修养的论述,以期较全面地揭示其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内涵。  相似文献   

18.
构建教师“学习型组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型组织所指的学习不同于我们一般所理解的吸收知识、获取信息的学习 ,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透过学习 ,人们重新创造自我 ,认识世界 ,不断扩大创造未来的能量。它包含四点含义 :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在学习型组织中 ,工作已不再是人们单纯谋生的手段 ,工作的意义在于追求自己内在的价值。通过工作 ,人们不断学习 ,自我否定 ,自我创造 ,探求生命的真正意义。帮助树立自我超越的意识。“自我超越”是指学习如何拓展个人能力 ,创造我们想要的结果。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具有自我超越品格的人 ,能够…  相似文献   

19.
哲学的突出特点.在于其基本问题的不断转向,即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超越和自我创造。古代本体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为何物的问题,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把握存在的客观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把握存在的方法论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现代转向.必须立足于实践.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技术作为人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的纽带,承载了人的价值选择与维持自我存在的能力,构成了社会性自我的本质。角色履职的技术客观上内在地涵盖着创新要求,表征着作为角色存在的自我认知、价值追求及实现能力等的变化和发展。于是,技术创新通过创造新的社会角色期待和提供履行角色期待的新技术要求,推动着文明进程中的作为个体的自我和作为整体的人类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不断超越,展示着人类通过不断地突破自我而实现的对外部环境的真理性认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