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语法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可《语课程标准》又要求“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中的语言难点”,“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可以引导学生随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而我们的语教学,相当多数的教师是围绕着中考“指挥棒”转,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既然中考不考语法知识,那么语法知识就不教了,或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或干脆让学生自己看,教师则成了局外人。窃以为。如此功利性的不负责任的行为,有悖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2.
陈晓洁 《现代语文》2008,(12):105-10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不少人将这一精神误解为:既然课程标准不要求、高考中考也不直接考修辞知识,那么我们也就不需要修辞教学了。由此造成当前语文教学普遍忽视语法修辞教学的现状。面对现状,我们不得不思考:语文教学到底需不需要修辞教学,它的教学价值或者说教学的价值取向何在,又应如何开展切实有效的修辞教学呢?  相似文献   

3.
对一般的中学语文教师而言,无缘参与中考命题,更无力对命题者施以直接影响,我们力所能及的是把握命题的范围,分析命题的思路,寻找命题的规律,使我们在语文复习备考中少些焦虑,多做些有用功;少些盲目崇拜,更不会以猜题押宝的方式来获取侥幸的成功。研读中考语文试题,明确"考什么"、"怎么考",才能确定"教什么"、"怎么教",这理应成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不变的期待和永久的指向。笔者在组织学生语文中考复习备考中,通过分析我  相似文献   

4.
从功能上来看,中考应该是一种选拔考试.其重点应该是考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不是考学生的熟练程度.基于我国的国情,中考对初中的数学教学影响很大,甚至起决定性的导向作用.中考的试题怎么出,初中的数学就怎么教.譬如说,现在数学中考试卷题目数量一般稳定在30题左右,那么几乎所有的初中,特别是初三的期中或期末试卷也是在30个题左右,这就是中考的影响力.一张试卷30个题是否科学,是否合适,好象没人进行科学的考证.最近,笔所在的中学进行了初三期末考试,出了29个题.当然除了考题的数量和中考题差不多,我们也有一个所谓的压轴题.遗憾的是这个压轴题竟没有一位同学做对.为此笔仔细琢磨,此题难道真的是过于刁钻古怪,以至于无人问津?我们的压轴题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5.
《海南教育》2013,(2):35-36
<正>对一般的中学语文教师而言,无缘参与中考命题,更无力对命题者施以直接影响,我们力所能及的是把握命题的范围,分析命题的思路,寻找命题的规律,使我们在语文复习备考中少些焦虑,多做些有用功;少些盲目崇拜,更不会以猜题押宝的方式来获取侥幸的成功。研读中考语文试题,明确"考什么"、"怎么考",才能确定"教什么"、"怎么教",这理应成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不变的期待和永久的指向。笔者在组织学生语文中考复习备考中,通过分析我  相似文献   

6.
经过多年的思考与实践,本人认为落实中考复习实效性,复习教学中必须着眼五个环节,在"实"字上下工夫。 一、认真研究、准确把握《中考考试命题说明》《中考考试命题说明》是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制定的指导中考考试命题以及复习迎考的纲领性文件,是《课程标准》在中考中的文本体现,是搞好复习迎考的基本依据。因此,解读与把握《中考命题说明》、了解考察内容与要求、明确复习目标是搞好中考复习的第一环节。教师在实施复习教学前,首先要钻研《中考考试命题说明》,整体把握考什么、怎么考。  相似文献   

7.
2000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在对语教育目的的表述中,取消了原大纲中“指导学生学好课和必要的语知识”这句话;据报,新版的初中语教学大纲,更明规定:语法知识不考,修辞知识不考,章章法知识不考。按习惯,不强调往往被理解成不重要,不考试往往会演化为不教不学。这是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台的震荡式更迭,也许不是不可以询问的、不是不值得询问的。当然,上述的取消或规定,是基于特定情境的特定考虑的结果,长期以来,我们以“语法”为代表的“语基础知识”教学.确实声誉不佳,问题多多。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学习》2004,(3):18-19
中考语“基础知识及运用”中,古诗默写占了重要的一块,有的省市基本只考古诗默写。由于《语课程标准》的试行,近几年简单“积累”型的命题(写出上句或下句补充另一句)虽然不多,但情境题(“运用”和“感悟”型)有  相似文献   

9.
彭惠 《中学理科》2004,(6):23-25
信息题的题干是以日常生活、生产及现代科技中的某个事件、问题为情景提供一些信息,提出一些问题.它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的特点.试题中的问题与哪些物理知识发生联系,应该应用什么物理规律,采用什么物理模型解决问题,不是一目了然,但解答信息题的过程一般并不复杂,运算也不大,可归纳为起点高,落点低.信息题又以其强烈的时代气息特点,越来越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下面精选考例作解析.  相似文献   

10.
正初中语文修辞教学至今仍然处于"附庸""点缀"的位置,其重要原因就是修辞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的缺失。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当然是要从对策上拟定课程标准,使修辞教学有明确的方向,让初中语文教师知道修辞教学应该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更明白怎么具体去教。可见,初中语文修辞教学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对策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提高初中语文修辞教学效果不可或缺的。修辞教学方法需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在课文教学中融入修辞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全省统一中考命题和考试要求的出台以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的不断深入,贵州省英语中考的题型发生了一些改变。从2023年开始,贵州省英语中考出现了新题型——语篇型语法填空题。题型的设置主要从语篇层面出发,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将语法知识和阅读能力结合在一起,避免了纯粹为考语法而考语法的情况。这个题型对学生的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对语言和知识的提取与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以贵州省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英语学科样卷中的相关样题为示例,为同学们分析和梳理语篇型语法填空题的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2.
程鸣 《现代语文》2004,(10):22-23
现代阅读试题历来是中考语命题用来综合检测考生的语素养,拉开考生分数距离的题目,这是符合中考的选拔功能的。2004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试卷是在学习贯彻新《语课程标准》、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出台的,绝大多数地方的现代阅读题都体现了《语课程标准》的最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有关精神。  相似文献   

13.
目前各地中考语命题的趋势是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其中“选词题”,是指说明阅读题目中所点出的某些词语是否前后矛盾、能否互换、能否去掉;所用词语原义是什么,在中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效果;结合意补写词语、选择词语等等。下面简单分析一下“选词题”的分类及解答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中考语文不考语法,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就不教学生语法知识,导致初中语法教学在最近几年呈现出一种淡化的趋势,渐渐远离语文课堂。笔者认为,语法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懂得语法才会说明白话,会阅读明白文章,会写明白作文。语法是撑起语文庞大身躯的骨架,在初中阶段教学生语法知识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是完全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几何命题,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遵循教育部有关中考命题改革的文件,出现两个新的特点:一是努力降低几何论证难度,不出难题,加强几何的探究能力的考查;二是设计几何的实际应用题,加强几何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对于几何应用题,我们将在《中考中的几何应用题》中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中考命题具有双重任务,一是鉴别考生潜质,为高中招生选拔提供依据(评价功能);二是发挥“指挥捧”作用,推动新课程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导向功能).随着新课标教材在全国各实验区的广泛使用,中考考什么怎么考,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纵观2004年各实验区考题(有的虽不是实验区,但命题思想已与新课程接轨),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几何命题,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遵循有关中考命题改革的文件精神,出现两个新的特点:一是努力降低几何论证难度,不出难题,加强几何的探究能力的考查;二是设计几何的实际应用题,加强几何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本文将集中研究中考中的几何探究题。  相似文献   

18.
中考是初中教与学的风向标,每年的各地中考试题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师的第二教材.当前的现状是:中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中考怎么考,教师怎么教.而初中学生尚不具备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能力,只能是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就怎么学.毫不夸张地说,中考左右着初中数学课堂.但遗憾的是,每年都有少数中考题有违课标精神,偏离教材,脱离学生,不但使当年的考生望题兴叹,而且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知所措.现列举几例并作评析与同仁商榷、共勉.  相似文献   

19.
就笔者了解的情况看,目前中学修辞教学存在不少弊端,择要概括为二:一是专家培养式的修辞教学。我们的教师往往多方搜罗有关修辞知识,不加筛选地灌输给我们的学生,倘是教得好,学得优,便真有些专家的味儿了。二是应试式修辞教学。倾心研究中考、高考涉及修辞的考点,追根溯源,特别之于知识,更是细致且系统;抑或致力于多年修辞试题研究,煞费苦心地总结考了什么,怎么考的,有哪些层次要求诸类,再以之“指导”修辞知识教学,臆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应该说,系统的知识传授和基于提高学生成绩的检测研究无可厚非,但是忽略修辞教学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中考是初中教与学的风向标,每年的各地中考试题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师的第二教材.当前的现状是:中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中考怎么考,教师怎么教.而初中学生尚不具备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能力,只能是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就怎么学.毫不夸张地说,中考左右着初中数学课堂.但遗憾的是,每年都有少数中考题有违课标精神,偏离教材,脱离学生,不但使当年的考生望题兴叹,而且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知所措.现列举几例并作评析与同仁商榷、共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