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目标】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歌。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军港之夜》。一、创设情境,复习词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海睡了》(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2.了解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3.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感悟诗歌意境。4.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感悟诗歌意境。【教学安排】一课时【教法学法】诵读法想象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读通读顺全词,理解大意,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的情感。2.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背诵全词。3.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学会本课6个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3.通过比较,把握"登临诗"的特点。【教学重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通过比较,把握"登临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朗读、想象等方式,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吟诵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2.体会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探索未知美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宋词——《清平乐村居》。谁愿意来读课题?师:古人写词之后,要配上相关的曲子进行歌唱。“清平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诗歌教学要将朗读放在重要的地位,要引导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体会诗歌凝练的语言与丰富的内涵。【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2.在反复朗读中,增强学生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2.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美和形式美。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教学重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展示照片、画面、配乐朗诵等手段,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理解古诗的诗意,体会诗歌中部分字、词古今不同的读音和意思。3.诵读古诗,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想象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培养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教学目标的定位应依据两点 :(1)“单元提示”中“学习这个单元 ,要在第三册诗歌单元的基础上 ,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品味诗歌的语言 ;还要展开想象和联想 ,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 ,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的要求 ;(2 )本课“自读提示”中的要求 :“注意诗的表达方法 ,体会诗中的言外之意。”为了落实这些要求 ,宜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含英咀华 ,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 ,培养和提高阅读品质以及想象和联想能力。【教学过程】1.背诵《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  相似文献   

11.
陈卫兵  范里 《中国教师》2012,(12):68-71
<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课《珍珠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2.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鸟儿由"怕人"到"信赖人"的过程。3.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精读重点语段,体会课文中珍珠鸟与作者之间的亲密关系,领悟课文中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激发学生创造更多美好境界的愿望。【教学重难点】1.了解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过程。2.体会课文中描绘的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贺年片》选自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诗歌内容。2.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在朗读中感悟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播放《铃儿响叮当》音乐。同学们,每当耳边响起这欢快的乐曲声时,我们就感觉到新年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这一张张精美的贺年片就变成了新年最好的礼物。手捧着贺卡,你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因为祝福…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1.认识两首诗中的生字,正确读写“蓑”“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运用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3.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九课《词两首》中的《渔歌子》。教学目标1.读通读顺全词,理解大意,感受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背诵全词。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 2.用“快活”一词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父亲”对鸟的爱。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主题阅读自选文本(四年级)。【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诗人旅途“愁思”。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句,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味。  相似文献   

18.
A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内容,了解诗歌的结构。2.通过朗读、想象画面,初步习得本诗对比与反复的表现手法,并尝试加以运用。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从而激发起对战争的憎恨及对和平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诗歌第1~4节,体会诗句表现的情感。难点: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写法。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体会作者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20.
【教材简析】《井底之蛙》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大与小"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故事通过住在浅井中的青蛙和生活在大海中的鳖的对话,揭示了大与小相互转化的道理。主题明确,语言凝练,趣味性强,加上相对应的古文练习,能使学生在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受到关于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启发。【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词析句,了解"井底之蛙"的寓意,领悟大与小之间的关系。【教学流程】一、单元主题导入师:同学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