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袁德雨  周晔  杨琪 《内江科技》2008,29(5):49-50
张店油田属高凝油油藏,原油含蜡量及凝固点高,且储层物性差,注水困难。本文针对张店油田欠注井层从油层物性、毛细管力、油层润湿性、注水温度等方面进行了欠注影响因素研究分析,找出了张店油田主要影响注水因素,储层岩石润湿性、高含蜡原油的结蜡及胶质沥青质沉积与毛细管力共同作用形成了张店油田注水难的现象,为油田增注及注水过程油层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向东 《今日科苑》2014,(8):104-105
现河采油厂低渗透油藏存在诸如储层物性差,地层渗透率低、注水启动压力高、欠注严重等问题。为了解决物性差、欠注井增注难度大的矛盾,达到降低注水压力、实现有效注水、提高采收率的目的,通过室内系列静态实验和动态驱替实验,研究开发出适应于史深100沙三段储层的ZX活性降压增效剂,通过现场试验取得较为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黄鸿雁 《内江科技》2013,34(1):143+176
史深100区块为一深层高压低渗透油藏,该区块自2005年以来由于水质不达标,水井欠注情况比较普遍;中部砂体较厚、物性较好油井水淹水窜,边部油井砂体发育差,油层厚度差的油井,能量较差,采油困难,区块自然递减大。针对这种情况,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水井主要采取了水质节点管理、活性水增注、周期注水、高压分层、水井调剖等举措;油井主要采取边部油井重复压裂、油井解堵、仿水平井技术、局部注采完善等措施,区块稳产基础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4.
注水水质不合格以及地层出砂、出灰浆等影响,一直是注水井欠注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结合注水井现状,提出了提高洗井有效率的方法,分析了洗井无效原因,以解决油田生产过程中日益严重的欠注问题。  相似文献   

5.
杨柏松 《金秋科苑》2013,(2):122-122
注水水质不合格以及地层出砂、出灰浆等影响,一直是注水井欠注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结合注水井现状,提出了提高洗井有效率的方法,分析了洗井无效原因,以解决油田生产过程中日益严重的欠注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平平 《内江科技》2013,34(5):100-101,132
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是目前油田开发的重要研究课题。储层物性差、注水开发困难、油层改造难度大,注不进、采不出,是目前低渗透油藏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以现河采油厂为例,重点研究分析目前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状况,进行欠注机理研究,寻找适合于低渗透油藏攻欠增注的有效技术手段,并提出了下步对策和潜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张晓枫 《内江科技》2013,34(5):158+110
乾安油田是典型的三低油田,依靠注水补充地层能量来保证油田稳产。目前有污水回注、清污混注和清水注入三种注水水源,其中最主要的是污水回注。由于污水含油、机杂处理不合格及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差,腐蚀结垢严重,再加上储层渗透率低,天然裂缝沟通差,泥质含量较高,导致注入压力持续上升,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水井发生欠注和注不进的情况,较为严重地影响了油田稳产开发。本文主要介绍改善注入水水质与改善储层吸水能力上下游相结合的注水增注技术研究及所取得的增注效果。  相似文献   

8.
《内江科技》2015,(10):25-26
<正>东辛深层稠油油藏主要分布在辛68、辛109、营72等区块,地质储量3231万吨,占采油厂总地质储量的7.82%。油藏埋深2200~2400 m,地面原油粘度2000~5000 m Pa.s,无法进行有效热采,采用常规注水开发。由于油层物性差,原油粘度高,注水启动压力高,欠注严重,欠注井占40%以上,且常规酸化增注效果差。通过室内研究,筛选出了适用于稠油区块的杂双子表面活性剂配方,2014年现场应用8口井,成功率100%,平均降压6 Mpa,平均增注50 m3/d。  相似文献   

9.
针对注水系效率低,注水单耗高,注水系统腐蚀、结垢、老化、欠注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以满足油田开发各油藏能“注够水、注好水”为原则,通过深入研究和引进,形成了一整套提高注水系统效率、降低注水单耗的工艺和技术,即:“高效往复泵+变频调速技术”对注水机泵进行机电一体化改造技术;注水站采用微机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技术;运用清管器物理清洗技术对注水管网进行清洗除垢技术;新建注水站,降低原有注水站注水半径,并实现分区、分水质注水,满足不同特性油藏的注水水质要求。经过技术应用,油藏开发形势好转,提高了注水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滨南油田开发过程中注水开发油田中水井欠注比例较高的情况,以滨南油田开发区块为例,通过从地质、开发因素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欠注制定了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后取得了理想效果,对今后油田注水开发中水井欠注问题的治理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陕北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中注水井注入压力上升快,吸水能力差,采油井产量下降快,采收率低的突出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由于低渗透油藏自身性质,注入水水质问题,储层的敏感性,开采过程中储层有效应力的增加,以及低渗透油藏过度压裂造成注入水沿裂缝窜流等是造成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注水水质精细处理和注入水与地层水的配伍性,而且要注重保持地层能量,改变常规的注水模式,因此提出了超前注水和周期注水模式。  相似文献   

12.
营11断块沙三段为东辛油田高压低渗透油藏。开发初期大部分油井都实施了水力压裂投产,并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然而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由于人工裂缝闭合,加上前期注入水质不合格,地层堵塞伤害严重,注水井欠注,注水效率低,地层能量下降大,导致油井产量低,区块“注不进,采不出”的生产矛盾突出,开发效果不理想。针对以上问题,近年来通过开展精细过滤深度处理水质、高压注水、酸化解堵增注、水力压裂增产、小泵深抽和井网加密等工艺技术的研究和集成应用,为油藏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将单元区块的采油速度由原来的0.56%提高到目前的1.53%以上,实现了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油田注水开发时间的延长,受注含聚污水的水质问题及注水井管柱使用年限增长的影响,使现阶段注水井的日常管理、洗井管理、测试管理工作中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就此结合实际生产针对注水井分层测试资料使用周期缩短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油田污水回注过程中污水处理成本高且水质难以达标,特别是低渗透油藏对污水回注的要求更高。苏北油田经过多年分析、论证,提出一种新式污水处理方式——环保注水,重点介绍了环保注水的工艺流程、现场试验及对环保注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水质是保证油田"注够水、注好水、有效注水、精细注水"的基础,但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水质不稳定,指标波动大,严重影响了水井的增注能力,增加了水井的作业工作量。水质稳定与水井增注是两个息息相关的生产过程,以水质指标、水质控制成本、水井增注周期、增注成本为主要的考察目标,认识和了解两者之间措施周期及成本,优化水质稳定与增注工艺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油田注水开发时间的延长,受注水井管柱内杂质,压力波动、水质变化及设备异常等的影响,使现阶段注水井的测试资料使用周期缩短。本文就此结合敖包塔油田注水井生产实际,针对现阶段日常管理、洗井管理、测试管理工作中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对注水井分层测试资料使用周期缩短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赵明华  许敏 《内江科技》2006,27(6):135-135
在油田注水开发中,注足水、注好水是保证提高注水开发效果的基础,要保证注足水、注好水必须根据注水层的物性和地层流体性质,控制好注入水各项指标,达到不伤害地层和不腐蚀注水设备。经在安徽采油厂铜庄清水注水站安装NLC型电杀菌器,开展紫外光杀菌技术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杀菌效果,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8.
<正>受源头水质及注水沿程二次污染影响,大芦湖油田樊一注沿程水质恶化情况严重,直接影响到区块注水开发效果。通过对沿程水质二次污染因素进行考察分析,开展了治理技术研究,开发出利用表面活性剂清洗与低浓度酸洗的复合清洗技术,取得较好效果,实施后井口水质得到明显改善。1注水沿程二次污染因素分析樊1注1992年建成投产,初期注入水源为清水,2007年樊家输油站水处理系统改造完成后改注污水,下有配水间4座,承担着大芦湖油田樊29等区块共32口注水井注水任务。受源头水质  相似文献   

19.
邢淑霞 《内江科技》2013,(10):47-48
<正>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过程中,水井憋压欠注;油井低压低产,寻找合理的注采方式,提高低渗透油藏最终采收率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难题。针对新欢27块沉积微相平面摆动频繁,注水见效难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有利于油藏整体开发为出发点,从沉积微相方面运用数值模拟对新欢27块进行注采方式探索与研究,模拟结果显示沉积相内薄注厚采可以有效改善低渗透油藏注水难见效的问题,对日后该块及类似注水难见效的低渗透油藏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东升  姜红 《内江科技》2011,32(4):119+155-119,155
本文分析了注水井欠注原因,总结了近几年来酸化增注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氧化解堵增注技术、缓速酸酸化增注技术、氟硼酸深部酸化增注技术酸液特点、主要机理及应用情况。文章还有针对性的介绍了缓速多氢酸增注技术、乳液型注水井增注剂等增注新技术的试验情况,并结合注水井注水现状及增注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增注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