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廖慧贞 《文教资料》2020,(5):203-206
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工学矛盾、费用限制、时空规范等,传统教研中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教学观摩、专家点评等消减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可能。本文分析要点为中学历史学科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情况,为构建网络教研活动效果策略找到问题根源。该研究结果能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为网络教研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一些设计方案,让网络教研、教师专业发展更上一层楼,并且在实践中满足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需求。  相似文献   

2.
“听后记”是反思美术教研策略的有力依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教研员除了知行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教师的真实需求,使学科教研更贴近基层教师的发展需要。教师的“听后记”,是教研员及时捕捉教研活动信息、了解教师真实感受的主要渠道;是教研员反思教研活动成败、及时调整教研策略、提升教研品位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远程英语网络教研平台进行具体的设计、制作与创建,探讨研究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与远程英语网络教研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探索英语教师如何利用技术整体提高远程教学研究的水平及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同时探讨分析远程英语网络教研策略,使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网络教研活动成为可能,有助于专家、英语教师成为教研活动平等的参与者和实践问题的探索者,多主体共建共享资源,真正实现跨时空的深度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4.
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中小学教师的教研活动往往存在教研时间投入少、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针对性有待提高以及教研资源不均衡等问题。构建区域网络教研平台可以促进教师教研发展。建议加大投入建设网络平台,坚持教师为本、资源共享原则,统筹规划满足教研需求,建章立制保障网络教研有效开展,同时把网络教研和传统教研工作相结合,取长补短,有效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研水平。  相似文献   

5.
虚拟校本教研是在基于网络环境下开展校本教研的一种教研方式,它是对传统教研活动的一种延伸。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使得校本教研能突破时空限制,方便校内教研人员、学科教师以及校外专家广泛地参与,因而有利于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全面普及,形成学校人人参与教研的局面,有效地推进校本教研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小学普遍存在的教师工作压力大等原因,影响了教师的教研活动的经常性和持续性开展。本文提出松散型半离线网络教研模式,该模式采用教师自组织网络教研形式,其目的是使半离线网络教研在中小学普及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本文分析了松散型网络教研的特点、组成要素,以及半离线网络教研实施过程,并研究设计了移动通讯和网络技术支持下的松散型网络教研支持平台,该平台的设计考虑了松散型网络教研模式持续性、自由性和实用性特点,有力地支持了松散型半离线网络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7.
周加有 《现代教学》2012,(Z1):114-115
2011年3月,我区启动初中英语学科网络教研试点工作,到目前为止共开展了五次网络教研活动。作为一种新的教研形式,网络教研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一、对常规教研工作的分析一、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教研工作,我们对一个学期的常规教研工作进行了仔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每个学期教研活动时间最多为17周。目前,我区初中英语学科教研活动的次数已经达到了每周一  相似文献   

8.
“菜单教研”是一种扎根本土、注重实践、群体参与、浸润有序的常态化教研方式,它使教研过程更独特、更平实、更充满生机与活力.当前,“菜单教研”适应校本教研的纵深需求,在研究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搞好课程开发、体验课堂文化等方面作用明显.在实践上可采用教研需求上迁、教研菜单下移、学科教师互动和网络辅助反思等操作方式,从而搭建校本教研新机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增强校本教研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学科教研活动,常常存在着缺乏研究主题、缺乏热情、缺乏连续性以及活动基本囿于学科等问题。我们凭借以提高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为主题的跨学科教研活动,通过课题组的多元化管理,为教师们深入实践新课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搭建了一个多元交流的平台,使教师们变换了角度看问题,发现了全新的教学和教研新景观。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这样的跨学科主题式多元化教研管理是有效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它培养了教师的合作能力和意识,激发了教师们的科研热情,拓宽与深化了教师们的教学反思,最终提升了教师们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联片教研是将本地的学校分片组成学科教研组,定期组织开展教研活动的一种校本教研形式,它是解决因学校规模小不便于开展教研活动的一种有效途径。开展联片教研不仅可以使教师走出校门,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在一起同备一课书、同讲一节课、同评一节课,共同探讨教学,解决具体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2014年秋,我校针对规模小,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少,开展教研活动难的实际,因地制宜地组织构建了联片教研网络,扎实开展了联片教研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研效果。  相似文献   

11.
借助网络教研工具,发挥教师专业优势,弥补传统教研的诸多不足,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是必然趋势。文章从实践出发探讨了信息技术学科开展区域网络教研的必要性、实施要素、技术平台与传统教研的结合以及信息技术教师参与网络教研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对信息技术学科区域网络教研的开展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2.
叶聪文 《考试周刊》2011,(39):223-223
教研活动是帮助教师解决困惑、促进互助合作、实践教学理念的平台。学校通过师生教研、组际教研、村校教研和网络教研,构建立体教研体系,可以有效地提升教研的活力,促进教师的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邓琳 《学子》2014,(3):100-100
开展网络教研是为了更好地借助现代网络优势推动教研活动的开展,进而提升教研的质量和效益。网络平台上的教研内容可以看做传统教研实践内容的映射和延伸。教研员开展不同形式的网络教研活动,从而促进研究活动持续化,使教研活动的指导性、有效性得到加强。通过网络教研活动实现一种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有效教研模式,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全天候开放"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网络教研活动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和研究者的关注.好看簿作为Web2.0大家庭的一员,吸引了很多教师基于该平台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本文以好看簿平台中淄博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为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该群组的网络密度、中心性和凝聚子群等方面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发现,大部分网络教研成员还是处于观望、沉默状态;专家对网络教研群组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如何更好地设计、管理网络教研活动,并激发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仍是需要我们积极探究与实践的.因此,希望本研究能对利用Web2.0开展网络教研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教研活动是开展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校教学规模的扩大、教学内容的改变、教学手段的改进,传统的教研方式、内容和所涉及的范围已与现在的教学发展不相适应。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教研新平台,改进现有教研模式,开创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研新途径——网络教研,不失为一种新途径。网络教研可以做到教研成果最大化、途径最简化、方法最优化,这在我国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中是一项新型探索性的工作,富有深刻的内在价值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研活动需要做好主题分解、通知细化、角色分配、工具设计等前期准备,使教研活动的目标更明确,准备更充分,过程更规范,研究更科学,进而成为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教育发展新形势和教师成长新需求要求教研工作突破传统模式,推进创新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发挥教育综合优势,成立直属附校学科教研共同体,整合多所附属学校和大学学科资源,聚焦学科教研核心,开展跨学科、跨学段、跨学校的教研活动。针对不同学校、学科、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和特点,定制化设计教研内容,创新教研形式,将大学学科和专业资源与中小学教师教研需求进行有效连接,激发教师参与的主体意识,提高教研活动质量,形成了“大学-附校”共同体教研的良好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研的教研方式也应运而生。网络教研即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研活动,这样的而教研方式是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研方式的不足,如受时间和空间条件约束较强,网络教研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教师的发展。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操作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很高要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网络教研的重要意义,并在教学中发挥网络教研的作用,促使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9.
借助网络教研工具,发挥教师专业优势,弥补传统教研的诸多不足,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是必然趋势。文章从实践出发探讨了信息技术学科开展区域网络教研的必要性、实施要素、技术平台与传统教研的结合以及信息技术教师参与网络教研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对信息技术学科区域网络教研的开展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网络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并日益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必然影响到教师的生活方式和教学形式。作为职业学校的政治学科的教学改革应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积极将日常教研与网上教研活动相结合,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提高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