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举国体制科研模式是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广东通过改革创新全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探索构建了多主体、多要素、全链条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科研模式,并在科技创新政策制定、科技项目组织实施、科技项目管理服务、科技创新资源统筹配置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典型做法与经验,在全国形成重要引领示范作用。但对标科技创新强省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新型举国体制科研模式仍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如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投入与产出、研发与应用、固化与动态之间的关系,如何提升模式的情景适应能力和创新绩效?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若干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析新型举国体制的内涵及时代特征,按照科研规律、结合科技创新工作实际并以重大科技项目过程管理为核心,构建重点推进科技创新项目战略决策体系、组织实施体系和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的新型举国体制科研模式的组织运行机制。研究总结广东通过改革创新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探索构建的,多主体、多要素、全链条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科研模式,及其实施科研项目揭榜制、成立项目管理专业机构、面向全国开放项目申请、推进省实验室重大平台建设等典型做法与经验,并进一步对标科技创新强省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从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投入与产出、研发与应用、固化与动态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为广东应对新型举国体制科研模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是新时期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乃至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聚焦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用场景,以应急研发的新型举国体制为研究对象,基于新冠疫苗研发案例,集中回答了应急研发采取新型举国体制的必要性以及实现机制的问题。研究发现,新型举国体制依靠制度优势,能够满足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研发的特殊需求,成为开展应急研发的有效制度安排;应急研发的新型举国体制要想发挥其制度效能,必须重视政府与市场的分工合作、应急研发与常规研发的联系、中央与地方的协同合作,以及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的统筹协调等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新冠疫苗研发是新型举国体制在关键技术应急研发中的成功运用,其主要实现机制包括领导机制、组织机制、技术攻关机制、技术储备机制、央地协同机制和开放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家战略目标导向下的两个国家重大科技计划——“863”计划和“973”计划的深度解读分析,从任务提出背景、组织管理机制、效益与影响三方面揭示国家战略目标导向下科研工作组织的理念和运行机制,分析了政府、市场和专家在服务国家战略目标的科研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自由探索与国家目标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启发未来科技举国体制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新型举国体制是传统举国体制在新时代的适应性转型,在国家竞争日益加剧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新型举国体制成为发挥中国制度优势、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实现国家战略任务的重要抓手。如何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实现方式,尤其是在国家安全、军民融合等重大战略领域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已成为当前亟需回答的重要课题。鉴于此,在深入分析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内在逻辑及创新要素基础上,从组织体系及实现机制两个层面构建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分析框架,并通过对军民协同推进新冠疫苗研发的全景式回顾进行案例探索,揭示新冠疫苗研发的中国经验——以新型举国体制为制度优势,以定位“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前提,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发挥军民融合的战略支撑作用,释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的中国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神经疾病靶点"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十二五"期间"一六十"规划重大突破方向之一,以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所为核心组织实施。五年间,围绕目标、凝聚团队、优化配置、健全机制,积极承担科技部"973"计划重大科学问题导向项目"人类智力的神经基础"、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脑功能联结图谱"等重大科技任务,在新型基因编辑  相似文献   

7.
日本政府在科技领域采用的“有机开发体制”“整合推进体制”和“产学官合作”机制,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对于这种模式是否属于“举国体制”,学界存在不同认识。不同学者对“举国体制”内涵和特征的解读存在差异,对日本政府实施的攻关做法是否属于“举国体制”存在争议。文章梳理归纳科技领域“举国体制”内涵特征,选取日本半导体技术攻关为案例,从实证角度论证其做法体现了“举国体制”特征。文章还对日本半导体技术攻关“举国体制”的产业化目标导向、“大企业本位研发体制”、国立科研机构在应用研究和协调管理上的“双重职能”,以及日本政府在技术资助领域和项目遴选标准上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最后对“举国体制”的局限性进行了探讨,提出应全面、客观看待日本“举国体制”模式的成功要因,避免夸大该模式对技术研发所发挥的作用,以此加深国内对日本技术攻关模式的研究与认识,以期能够为我国推进和完善科技领域“举国体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我国以举国体制实现了“两弹一星”等重大突破,奠定了国家安全和迈向强盛的基石,积累了有意义的经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面对国家目标实现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为更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在攻克“卡脖子”难题,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上的关键作用,本文在对比分析国内外关键领域科技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科技创新举国体制展开辩证研究,深入分析科技创新举国体制的本质,归纳提炼共性关键要素和国别特征,并着重探讨科技创新举国体制的优势、可能存在的实施风险以及构建新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需要妥善处理的矛盾关系,提出要在辩证的利弊权衡中趋利避害,作出最有利的战略抉择和统筹部署,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集成创新,全面提高科技创新治理能力,以此实现新型举国体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最大助力。  相似文献   

9.
赵星  董晓松 《软科学》2017,(1):20-23
通过梳理数字化革新的实施方式,从数字资源的垄断程度与功能属性提出数字化革新的组织形式以及相应的组织管理方式,最终给出数字化革新控制与评估的标准框架,涵盖用户导向、价值生成、能力获得、机遇捕捉四个主要方面。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实施数字化革新战略管理的目标不仅是提供新型数字化产品、革新运营方式,还包括企业在新的数字化网络环境中捕捉新机遇,获得可持续发展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人才、项目、资源是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创新的必要要素,各类要素的有效配置是科技政策实践和研究的重要问题。回顾我国"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工程的组织和研制过程可以发现,在科技领军人才遴选、科技队伍组织和资源条件保障等方面,事实上形成了"点将配兵"的创新要素配置模式。文章提出,"点将配兵"模式是科技举国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实践中形成的"揭榜挂帅""赛马"等配置模式之外,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的科技创新项目应引入"点将配兵"模式。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国家发展的创新体制,新型举国体制是攻克核心技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法宝。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选择需要核心技术支撑的大飞机产业作为研究对象,以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战略优势、市场优势和组织优势为核心出发点,基于扎根理论构建科技创新动力机制模型,继而采用熵的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关键因素的作用机理,最终完善有利于核心技术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为新型举国体制下建设现代化强国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2.
王长峰  赵迪  史志武  檀程操 《科研管理》2013,34(11):131-136
负载均衡是特大型科技(工程)项目异构组织知识集成云计算网络空间联盟进行异构平台之间知识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关键问题,其解决机制将会极大地影响异构组织知识的有效性、准确性、时效性,大大提高了异构组织众多相关干系人利益相关者间的知识共享。本文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结合复杂动态环境下特大型科技(工程)项目异构组织知识的特征和知识需求,构建了复杂动态环境下特大型科技(工程)项目异构组织知识集成云计算网络空间联盟负载均衡机制,基本实现了知识载荷的均衡状态,以及异构组织知识资源最优化配置,提高异构组织知识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孟溦  宋娇娇 《科研管理》2019,40(8):20-31
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之一,新型研发机构在推动地区创新要素的集聚、开放与互融,打开从“科学”到“技术”再到“产品”的通道,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协同发展,支撑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被寄予厚望。目前,政府科技经费投入与相关政策支持是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的重要科技资源来源。在当今社会各界日趋关注公共财政配置绩效的情境下,为保障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目标实现,最大化财政资金的投资绩效,有关省市相继出台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与评估管理相关文件。然而,作为“四不像”的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如何评”依旧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主要表现为价值困境、多元主体困境、个性与共性兼具困境以及体制机制困境。本文基于新型研发机构组织特点,从资源依赖和社会影响力双重视角,建构了新型研发机构从资源投入到社会影响力产生全过程的绩效分析框架,并以上海微工院为例,针对其不同阶段关键绩效特征建构关键绩效指标与评估重点。其中,建设期重点考核政府资源投入、制度建设与资源集聚能力;运营成长期,关注资源集聚能力、技术研发能力、服务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并对新型研发机构近期社会影响力进行评估;运营成熟期,重点评估新型研发机构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论科技举国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钟书华 《科学学研究》2009,27(12):1785-1792
 科技举国体制是实施“大科学项目”的必然选择,但保留“小科学项目”生存发展空间;科技举国体制的绩效较高,但存在项目风险;科技举国体制与市场经济具有相容性,需要引进新的管理方法。中国特色科技举国体制是历史形成的,具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5.
新兴科技领域已成为当今大国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关键核心技术已成为塑造国际竞争优势的国之重器。文章在国家战略视角下深刻认识打赢新兴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重大意义基础上,从“863”计划的实施背景与现实比较入手,系统归纳了有关项目开展新兴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宝贵经验,基于此提出了新型举国体制下打赢新兴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董梅 《大众科技》2012,(9):49-51,39
BT(Build-Transfer,建设一移交)作为一种新型融资建设模式,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工程建设项目中正逐步得到发展应用。设计管理作为BT模式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BT项目的投资控制及项目实施效果。本文从BT项目公司设计管理在BT项目实施中的重要性、管理的目标、组织架构、实施等方面分析了BT项目公司如何进行设计管理。  相似文献   

17.
根据区域科技创新资源的要素分类进行配置筛选,由于资源筛选是一个非线性组合优化的过程,因此通过改进蚁群算法的多次迭代运算,发现启发式信息、正反馈机制、信息素挥发机制是影响主体参与机制和资源要素配置的3个决定因子。最后根据政府的参与实证为例,提出可以寻找最优经济和社会效益导向下的区域科技创新资源最优配置体系。  相似文献   

18.
项目组合配置协同进化是对传统多项目管理的拓展,是未来企业实施战略项目化管理的趋势和难点,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综述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以战略为方向的项目组合配置协同进化概念,分析流程、资源以及组件功能等项目组合配置主体的协同进化模式,设计以战略为方向的项目组合配置协同进化流程,引出涵盖耦合效应、集聚绿洲效应、协同创新效应以及荫庇效应在内的项目组合配置协同进化效应概念,在分析各进化效应内涵的基础上提出项目组合配置协同进化持续优化策略,为现代企业进行战略导向下的项目配置管理提供可供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项目组合配置协同进化是对传统多项目管理的拓展,是未来企业实施战略项目化管理的趋势和难点,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综述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以战略为方向的项目组合配置协同进化概念,分析流程、资源以及组件功能等项目组合配置主体的协同进化模式,设计以战略为方向的项目组合配置协同进化流程,引出涵盖耦合效应、集聚绿洲效应、协同创新效应以及荫庇效应在内的项目组合配置协同进化效应概念,在分析各进化效应内涵的基础上提出项目组合配置协同进化持续优化策略,为现代企业进行战略导向下的项目配置管理提供可供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论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配置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胡昌平  杨曼 《情报杂志》2003,22(3):52-54
在网络信息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分布、组织、开发和利用发生着深刻变化,传统的信息资源组织方式显得不合时宜,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配置的基本形式的阐述及现存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配置原则及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