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静昕“笑声” 《孔乙己》这篇小说,主人公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孔乙己又是在“笑声”中消失的——他“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孔乙己从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表演,在笑声中谢幕。  相似文献   

2.
每当我读完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心头总不免觉得很沉重,这一方面是由于孔乙己最后的结局那样悲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吞噬了无数个孔乙己的封建社会那样无情,那样凶残。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恐怕都会有我这样的感觉的,这正是这篇不朽作品所产生的深刻的社会影响吧。但是,值得深思的是:表现这样一个悲剧性的主题的作品,却多次地写到了“笑”。例如:“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甚至直到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完最后一次酒,用双手“慢慢走去”的时候,给他送行的仍然是一阵“说笑声”。作者这样写,究竟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孔乙己高大而懦弱的身躯出现的,是无尽的嘲笑之声,孔乙己迂腐,麻木的变态性格及其病态身份,“是这样的使人快活”,以致使这小小的“咸享酒店”常常“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咸享酒店的笑声构成了小说喜剧式的氛围,从而更反衬出孔乙己这个黑暗时代殉葬品命运之辛酸和结局之可悲。小说从头至尾的许多笑声,除了“一副凶脸孔”的掌柜和“赶热闹”的孩子们发出的外,最多的是“短衣帮”的“哄笑”.孔乙己是在他们的笑声中来,又在他们的笑声中去的.他们笑孔乙己的  相似文献   

4.
短篇小说《孔乙己》,全文仅2500来字,前后却出现了14个“笑”字。这14阵“笑声”,使“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笑声”引来“快活”,“快活”却带来了“可悲”。仔细品读,其“笑声的可悲”,流露于小说的字里行间。 小说第一部分写道:“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接着,小说第二部分描述了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残废的情景。究竟人们对孔乙己笑什  相似文献   

5.
《孔乙己》一文中笑声迭起,其作用大致有三种:一造成悬念第3自然段中,掌柜是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在孔乙己出场之前,作者先勾勒了一幅清代末年江南小镇以酒店为中心的社会风俗画,在冷酷的氛围中突出“笑”声,既设下悬念,又笼住全文。二烘托环境在孔乙己一次到店喝酒的过程中,作者将短衣帮对他的嘲笑切分成两个  相似文献   

6.
读《孔乙己》,恰如欣赏一部充满笑声的悲剧;教《孔乙己》,正像品尝一盘略带苦涩的茴香豆……一、他从笑声中走来小说以“笑”贯穿全文,从“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一“笑”,既造成了悬念,又笼罩全文。笑声中走来的是“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不伦不类的样子,鲁迅先生只有在悲愤中才能勾画出来。而看客、酒客的笑便只徒有其表了。他们笑他脸上的伤疤,笑他以“窃”换“偷”的狡辩,笑他没有进学甚至笑他没有名字。由外到内毫不手软地揭开他内心的伤痛,直到有人哄堂大笑为止,这笑声也就成了与茴香豆同根的调料了。这笑声中,短衣帮的笑最具魁力,他们近乎是刁钻的、“不见黄河不死心”的笑,非要把孔乙己剥个体无完肤不可。他们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其品行未必比孔乙己高,笑的过程简直就是“同室操戈”,实质就是“受害者”笑话“牺牲品”。如果说短衣帮的“笑”是愚昧的、无知的,至少是无聊的,那么咸亨酒店老板的笑便是另有所图了,他已把孔乙己当成了类似茴香豆的下酒料,是否可以理  相似文献   

7.
读《孔乙己》,恰如欣赏一部充满笑声的悲剧;教《孔乙己》,正像品尝一盘略带苦涩的茴香豆……一、他从笑声中走来小说以“笑”贯穿全文,从“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一“笑”,既造成了悬念,又笼罩全文。笑声中走来的是“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不伦不类的样子,鲁迅先生只有在悲愤中才能勾画出来。而看客、酒客的笑便只徒有其表了。他们笑他脸上的伤疤,笑他以“窃”换“偷”的狡辩,笑他没有进学甚至笑他没有名字。由外到内毫不手软地揭开他内心的伤痛,直到有人哄堂大笑为止,这笑声也就成了与茴香豆同根的调料了。这笑声中,短衣帮的笑最具魁力,他们近乎是刁钻的、“不见黄河不死心”的笑,非要把孔乙己剥个体无完肤不可。他们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其品行未必比孔乙己高,笑的过程简直就是“同室操戈”,实质就是“受害者”笑话“牺牲品”。如果说短衣帮的“笑”是愚昧的、无知的,至少是无聊的,那么咸亨酒店老板的笑便是另有所图了,他已把孔乙己当成了类似茴香豆的下酒料,是否可以理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这篇小说里不仅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一艺术形象,而且还成功地塑造了一群麻本不仁者的艺术形象——“短衣帮” 《孔乙己》一文中作者多次写到“笑”:“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孔乙己的“君子固穷”“之乎者也”之类的话语,常常“引起众人都哄笑起来。”孔乙己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孔乙己是在别人的笑声中出场,又在别人的笑声中走向死  相似文献   

9.
我在《孔乙己》的教学中 ,发现鲁迅先生反反复复写到人们对孔乙己的笑 ,孔乙己在人们的嘲笑中出现 ,又在人们的笑声中默默地离去 ,人们对他的笑贯穿了他的一生。因此 ,这个笑也贯穿了全文 ,难道这不是这篇课文的“主旋律”吗 ?鲁迅说 ,写《孔乙己》是要写出“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而文中的“苦人”孔乙己 ,人们对他的“凉薄”是通过人们对他的笑来实现的。课文也正是通过这样的主旋律 ,通过这样的一条主线来揭示主题的。基于这样的思考 ,我在教学中做了下面三点 :一、让学生找出《孔乙己》中的“主旋律”点…  相似文献   

10.
《孔乙己》文字不满三千,但“笑”字却出现了十好几次之多。我们从“长衫主顾”和“短衣主顾”的笑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了他们的精神状态以及他们对待孔乙己的态度。“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接着是“故意的高声”地揭孔乙己心上的伤疤,使他现出种种窘态,陷入尴尬狼狈的境地,以“引的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孔乙己偷丁举人的东西被打折了腿,他们对丁举人的残暴行为不置一词,却一味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读《孔乙己》,恰如欣赏一部充满笑声的悲剧;教《孔乙己》,却像品尝一盘略带苦涩的茴香豆。“笑”犹如调料,“笑”出了世俗的冷漠,“笑”出了“我”对孔乙己的喜爱,“笑”出了孔乙己的可笑,“笑”出了科举制度的毒害,“笑”出了作品所揭示的社会问题。我从“笑”字人手,设计了问题链,进行教学预设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例如:学习《孔乙己》一,中从“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说起,以下写到一连串的笑,特别是两次写到“大家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根据以上可知。整篇小说简直是用“笑”贯串着的,“笑,实际上是作精心构思的“眼”。教师可提问:“那么中这样写用意何在呢?  相似文献   

13.
提到孔乙己,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因为从新中国建国以来《孔乙己》一直都被选编入初中语文教材,读过初中的人都“认识”这位“大名鼎鼎”的无冕“秀才”. 说到这篇小说的线索,大多教材分析和教师讲解都认为:“我”——咸亨酒店的小伙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由于职务的关系,“我”是孔乙己悲剧的见证人,作者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描写孔乙己.这样归纳很有道理,也很“直观”,教师便于讲解,学生听起来易于接受.然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认为“笑”也是贯穿这篇小说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笑”,是人之常情。文学作品描写笑声,屡见不鲜,不足为奇。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描写“笑声”,却能显示出一种奇特的艺术工力,对构思全篇、刻画人物、表现主题,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一,小说主要是写孔乙己的命运的。从全篇的结构层次来看,很明显,孔乙己悲剧的故事情节以“笑声”开端(开头三个自然段,通过小伙计的观察来描写咸亨酒店里的“笑声”),在“笑声”中发展(中间五个自然段写了酒客和孩子们两个层次的“笑声”),最后在己受到众人的冷漠,没人谈天,“只好向孩子说话”。小说通过孩子们的笑声,补充刻画了孔乙己心地善良、待人诚恳的性格特征。最后在“酒客和掌柜的谈笑声中,我们又得知他被丁举人毒打,看到了他残废的身体。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显示他的性格特征,在笑声中演完他一生的悲剧,他所演的是下层知识分子被封建制度毁灭的悲剧。最后又在笑声中消失。第三,作者还用“笑声”表达创作意国,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5.
《孔乙己》一文中十三处出现“笑”字,写小伙计的“笑”有三处,短衣帮(众人、旁人)四处,掌柜四处,邻里孩子两处.而这些不同身份人的笑,都是由孔乙己可笑的行状、言语、动作而引发的,穿长衫站着喝酒不伦不类,一到店酒客看着他笑:要面子,“偷”和“窃”的辩解,自欺欺人,实不高明,酒客哄笑;戳痛精神,满嘴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招致哄笑;教“我”“回”的四样写法,无用,无聊,真是好笑;不看对象,面对单纯、天真的孩子,也是“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孩子不解在笑声中走散;以手帮脚,凄惨兮,仍要面子,落得个最后一笑.  相似文献   

16.
张思乾  李洪荣 《师道》2006,(7):35-37
《孔乙己》是鲁迅短篇小说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文中塑造了孔乙己这样一个艺术典型,这也是该小说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果目光只局限于这一点还远远不够,文章对孔乙己之外的人物的刻画也同样精彩,甚至可以说是更胜一筹,但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一同为来酒店喝酒的酒客,短衣帮与孔乙己都处于社会的最底层,都受着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他们之间本应当互相同情,互相帮助,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些短衣帮在穷极无聊中拿不幸者的痛苦作笑料来寻求一时的快乐:“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  相似文献   

17.
孔乙己挪动着又红又肿的腿出了咸亨酒店。一路上许多“短衣帮”都对孔乙己指指点点。一个常去咸亨酒店的酒客打趣地嚎道:“孔乙己,那么久不见,你是不是又在偷东西啊个你看你被打成这样。活该啊!。说完还放肆地大笑起来。孔乙己在一片笑声中。脸色一会儿青。一会儿白。但他又能说什么呢?只是不停地挪动着,挪动着。  相似文献   

18.
孔乙己·咸享酒店和绍兴老酒凡读过鲁迅小说《孔乙己》的人都不会忘记孔乙己经常去喝酒的咸亨洒店。当年,咸亨酒店(古人有“品物咸亨”之说,作为店号是取其通达顺利之意)在周家新台门所在的东昌坊口,是鲁迅先生的远房本家开的。有个象孔乙己这样的人常常去喝酒,此人的绰号叫孟夫子。鲁迅写“孔乙己”并非为那孟夫子写照,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牺牲品中的典型人物。当时象孔乙己这样不肯脱下长衫去做工,却已  相似文献   

19.
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笑”字出现的频率很高,粗略统计有14个之多。孔乙己作为主要人物,不仅在笑声中出场,也在笑声中离去。“笑”贯穿了孔乙己的一生,也贯穿了全文,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深刻揭示了主题。教学时,可以抓住“笑”这一线索,引导学生剖析“笑”中呈现的复杂人性特点,理解文本潜在的深意。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描写一个叫做孔乙己的人物:他读书不成,潦倒非常,终于做小偷,被人家打断了腿,默默而死。其中表现出旧式教育的不易发展人的才能,潦倒的读书人的意识和姿态,以及社会对于不幸的人的冷淡——除了随便的当作取笑的资料以外,再没有其它的关心。全篇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那酒店小伙计说他在店里专管温酒,单调而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就从孔乙己引人发笑,使人快活这一点上,把孔乙己这个人物刻画出来,让读者认识。刻画虽不限于一方面(计有孔乙己所受的教育,生活越来越坏的过程,心绪上的颓唐而自负等方面),可是着墨不多,而且都以小伙计在酒店里的所见所闻为范围,而且都不脱离“引人发笑,使人快活”的线索。后一部分,用孔乙己所欠的酒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