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本性进行的教育。由于传统教科书理论形态的局限,使我们在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面临一系列必须正确处理的重大问题,诸如实践性、实践第一、唯物辩证思维方式和辩证逻辑思维等问题。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于搞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理论形态,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不能与大众的现实生活特别是工作世界相融,解释、解构或总结他人哲学思想的“理论哲学”研究过度,探究现实世界和现实问题的“现实哲学”研究不足。由李晓元、蒋德勤、吴贵春所著、近期出版的《工作哲学引论》,以工作世界的意义涌现和冲突问题为现实对象,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研究大众、民生之本的现实工作世界,把理论哲学拓展到现实哲学境地,形成了工作哲学理论体系。“工作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创新实现方式。一、研究视域、对象的大众化创新工作哲学生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语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根本和总体实现方式即工作世界总体视域的研究,而不是个别现实维度或罗列某  相似文献   

3.
通过系统探讨和谐思维方式的科学内涵,以期揭示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在新时代的发展,明确和谐思维方式的哲学地位,彰显其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们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中的两个基本问题:一、存在“两个马克思”,一个是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一个是非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从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确定的,不是多样的;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方式是不确定的,也是多样的。这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要确立正确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相区别的根本维度在于思维方式,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确立,表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意义,因为这一思维方式合理地阐释了入与自然的矛盾统一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思维方式的新发展体现在我们党的"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的确立上.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观念的三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受教育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素养,使受教育者真正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像马克思那样思考.由于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理论形态和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观念的局限,使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难以实现其根本的教育目标.本文认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观念,必须实现由唯物辩证思维方式向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由物质世界观向实践世界观的转变、由彰显世界观向彰显方法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适用于全部哲学 ,但同时应看到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具体的哲学中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只有考察了具体哲学中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特殊表现方式 ,才能具体地把握具体的哲学。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同时 ,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也有特殊的表现方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具体表现方式是人们的意识和人们的存在或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基本问题 ,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指导现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作为一门历史科学,它不仅研究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揭示理论思维的规律,而且应以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为基础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发展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不论是创立时期,还是创立后直至今天的发展都不能脱离时代的现实。我们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就在于它正确地回答了时代的现实所提出的问题,通过理论概括解开了每个历史时期的谜。因为“每个历史时期的谜……反映了时代所提出的问题。”①对时代提出的现实问题作出的答案,应该反映  相似文献   

9.
反思是哲学思维的特性,哲学反思思维具有事后之思、纯粹之思、本质性之思和批判性之思等特点。哲学反思思维是人类把握现实世界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阶梯,是事业成功的伴侣,是人生征途的灯塔。人类不断在发展中反思,又在反思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培养大学生的理性反思精神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当前,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教学改革,应重在促进大学生理性反思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从哲学产生伊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一直在哲学思维中居于支配地位,是人们思考问题的惯用思维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这种思维方式,我们需要追溯它的历史传承,总结它的根本特征,研究它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