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老师最头痛的事莫过于批改作文了。耗尽了大量的心血,学生拿到作文本后很可能看都不看一眼,就扔进了书包。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就很冷漠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很难提高。  相似文献   

2.
说起作文教学,每位语文老师都感到头痛。不管老师在课上讲了多少,可学生作文仍不尽如人意。老师辛辛苦苦地把作文改出来,可本子发下去,根本没有多少学生看。在作文教学中,如果能改变过去那种专由教师评改学生作文的方式,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己能够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技能,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也是小学教学中学生最为头痛的事: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从下笔,提到作文就头晕。本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余年,从中有所领悟:教师的评语是作文评改中最应注意的环节,更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写作兴趣的关键所在。我们不妨比较一下下面几位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有位老师是这样评价学生作文的:"本篇作文中心明确,能围绕中心组织材料,语句通顺,用词准确,但描写还不够具体、生动。总体评价‘优’。"此种评价模式,先指出学生多多的优点,最后才小心指出缺点。结果作文本发给学生,学生一看"优",再看老师的评语都是优点,自以为写得不错,随即合上了作业本,其实后面的内容连看都没看。还有位老师这般评价学生作文:"本文  相似文献   

4.
近段时间,拜读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先生的专著<贾老师教语文>,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贾老师评作文>一节.这里面刊载了贾老师评点的6篇学生习作,其批语之独到、新颖、睿智,乃是作文批改的一大创新,给我们一线的语文老师留下了一笔极其宝贵的教育财富.请看他评点的其中一篇学生习作:  相似文献   

5.
尹秀萍 《西藏教育》2011,(10):29-30
语文老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经常看到学生们的作文构思、立意、布局千篇一律,甚至内容都似曾相识。出现这种现状我们语文老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教师了解作文教学取得怎样效果的重要判断之一,可它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长期以来,语文教师的一般做法就是全批全改。由于学生增多,作文批改量加大,结果有时候不可避免地会走马观花,一带而过。即使老师精批细改、呕心沥血,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批改学生的作文,可是等老师把批改好了的作文本发到学生手中的时候,学生对当时作文的印象已经淡薄了,多数学生连看都不看,更不认真仔细地研究,教师再进行评讲,劳而无功。这种由教师单向作精批细改的传统方式,收效低微,还增加了教师的负担,降低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作文批改的有效性呢?作者进行了这方面的作文教改实验,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批改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一直都是困扰广大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而批改作文作为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更是让语文教师伤透了脑筋。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多数是尊奉着"学生写,教师改"的传统原则。作文批改全由教师包办。老师改一篇作文,至少也得用5分钟,有的甚至要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然而,学生拿到被教师修改得较多、有很多红杠红圈的作文后,一般看一看分数后,就将作文本丢在一旁,不愿意看了。至于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批改,就无人问津了。教师要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9.
丁润选 《甘肃教育》2005,(10):21-21
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大都认真负责、不辞辛劳地斟词酌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可遗憾的是,学生对老师不辞辛劳的做法往往无动于衷,对教师的批语,他们常常连看都不看,结果以前作文中所批的问题在后面的作文中照样会出现,鉴于这种情况,教师不能光顾给学生的作文“治病”,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关注的重点,它的难度也好,重要性也好,都排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首位。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把作文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还要注意培养他们作文情感,才能保证学生写出理想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有不少语文老师避重就轻,随便扔给学生一个题目,让学生"自由创作",甚至有个别老师将一周两节的作文课放到周末,让学生找篇作文抄一下,就算完成任务。在批改作文时,不少老师很是随便,缺少实效性和科学性。有的语文老师只给学生打上一个分数,或者在作文下面写上几句不着边际的话或者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写者无心,看者无意,到头来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改革是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都是由教师先命题,再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具体指导作文,最后由教师批改和讲评学生的作文。从整个教学过程看,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结果造成学生的作文质量不高,为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首先要研究作文,使之促进作文训练。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领导检查作文,对作文中有个别字未改出而“委婉”批评;家长看孩子的作文因一个错别字未改出而说老师不认真,如此种种,将一个巨大的“改”字压在了语文老师的身上。“改”成了衡量一个老师工作态度的尺度了。“文章不厌百回改”,这句话没错,但这是对习作者本人而言,如果用在老师给学生  相似文献   

14.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最近我在一本书上看到日本语文教师评改作文的方式,他们在学生作文后面设立同学评、家长评、老师评几个栏目。一篇作文写完了,先是同学互相传阅,然后是家长看,看过后都要写上自己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语文老师和学生的关注,在作文教学中作文批改又是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意义上说,学生通过作文批改这一环节能知道自己作文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以后能扬长避短。但是从实际情况看,仅仅是教师批改,学生收效甚微,作文批改的创新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温静 《现代语文》2011,(7):120-122
作文批改在作文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然而,我们语文老师往往在这个环节做不好,花了大量时间、费了无数精力精批细改,结果学生往往只看个分数就把作文本关掉了,至于老师作的旁批、写的评语,  相似文献   

17.
仲蕾 《考试周刊》2013,(38):55-56
<正>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常听到学生这样感慨:"写作能力是最难提高的,每次考试作文写好写坏分数差不了多少。"不时听到老师们这样抱怨:"作文作业最难批改,每次花很大的力气写评语,可学生拿到作文看一眼就放到旁边,总也没有多大的改变。"师生都很头疼作文的原因,其实是没有把习作者也就是学生自己放到写作主体的位置上。因此,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修改,而老师批改后的作文又成了被宣判死刑的囚犯,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学生每次习作都没有太大的改变,越写越没信心,而老师越批越没希望,久而久之,写作便成了恶性循环,成了语文教学中的痼疾。  相似文献   

18.
王佩佩 《现代语文》2008,(7):123-123
提起作文教学,很多语文教师感到头疼。对于作文教学,教师普遍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1.作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由学生独特的个性特征决定的;2.作文需要老师来教,老师的任务是教给学生作文的一些所谓的“章法”,即应试作文的一些基本规则,比如首尾呼应、中心突出等等。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些偏颇: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改作文难,到头来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传统作文教学无论是老师命题、学生写,还是学生写、老师改,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要改变现状,实施作文教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关键,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20.
写作文是令许多学生都感到头疼的事。五、六年级的学生写不出一篇完整的作文,这是常有的事。一到作文课,学生都感到厌倦、压抑、畏惧。交上的作文.老师看了都感到乏味、烦恼、失望。这可以说是不少老师共同的感受。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给作文教学开辟新的路,许多资深的语文教师都进行了许多尝试。以下就我自己做法,说点浅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