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林黛玉教香菱学诗的全过程。学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为香菱不幸的遭际和勤奋苦学的精神而感动。作为老师则更多地惊叹于黛玉的教育天才,一个柔弱孤独、多愁善感的女子,竟有如此深厚的学识和育人的艺术,让人佩服不已。如果把黛玉的诗教过程看成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一个特殊的语文案例,我们必能从中获益良多。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效率为何难以提高,语文老师究竟要怎样教才能让学生有信心有乐趣地登上语文学习的快车。探讨黛玉教学的步骤和环节,借鉴她的教学经验,学习她的育人智慧,对当前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1.学校附近有间发廊,洗剪吹12元,洗吹10元。一天,我同桌跑去问:“单剪是不是2元?” 2.一日,图书馆内,忽听得这样一段对话:“《西厢记》是怎么写的,好好的林黛玉怎么就死了呢?”“唉,一切都是注定的,就像你怎么想也想不到唐僧那么笨也能上梁山,亏得孙楠如此保他!”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一读再读,我最大的收获是读出了一位“教育家”——林黛玉。香菱得机会住进了大观园,便央求黛玉教她作诗。黛玉满口答应,给香菱布置了作业,并说香菱“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更指出香菱努力的结果:“不出一年的功夫,不愁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作家曹雪芹用一部《红楼梦》塑造了上百个有血有肉、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历经几个世纪依旧被人们传颂讨论,学界内外对红楼人物的研究分析也一直层出不穷,对其中最重要最出彩的人物——林黛玉的评价更是褒贬不一,争议不断。传统的观点多侧重于她多愁善感、孤傲尖刻、敏感脆弱的性格特点,比间对她的评判更是贬大于褒,但在《香菱学诗》一段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的林黛玉。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引领学生走上一条艰苦而充满乐趣的思维之旅。成功的课堂教学,必须启发引导学生,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的多项状态,通过积极的思考获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高效目的。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的《香菱学诗》虽以刻画香菱苦心学诗为主,但林黛玉对香菱的指教却也非同寻常。在林姑娘的悉心指点下,悟性颇高的香菱很快便写出受到大观园众姐妹好评的诗来。在林黛玉对香菱学诗门径的指点中、颇有一些现代教育理念体现在其中。  相似文献   

7.
亲爱的姑妈 在汉语中,“娘”与“妈”一样,都是指母亲。有一初到中国学汉语的英国留学生,在校园里看上了一位漂亮的中国女生。于是他给她写求爱信,但一时忘记“娘”怎么写了,便自作聪明,以“妈”代“娘”——“亲爱的姑妈……”  相似文献   

8.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小插曲,也是香菱一生遭际中的一个小插曲。读《香菱学诗》,须将香菱一生的遭际以及它在《红楼梦》中的作用联系起来,才可以体味出这个颇具匠心的小插曲的悲剧意蕴。香菱原名英莲,是姑苏乡宦甄士隐的女儿,是《红楼梦》开卷的第一个女子,其名甄应莲谐音"真应怜",是曹雪芹将同情之泪洒向红楼女儿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十名著之一,学生们或多或少地了解过。全部讲解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此教学只就林黛玉和薛宝钗各自的性格及二者的关系作一些讲解,希望能激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0.
王前锋 《学语文》2003,(3):12-12
当然,黛玉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但她教香菱做诗的过程,却给我们当教师的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她对香菱的平易近人,对她激趣,同她讨论,并鼓励她大胆实践试作,还真的有点当老师的风范。这一点得到了现  相似文献   

11.
丁云能 《学语文》2008,(6):38-38
《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见新课标九年级上语文教材)。香菱虽出身小康,但经历凄苦,有幸得进大观园,给她带来了短暂的精神的宁静。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是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营造主动发展的环境;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三是阐幽发微,自主发展,充分利用课堂的特殊条件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切实重视并努力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表达质疑,挖掘和发展学生身心发展的潜能,弘扬其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促使全体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让学生实现从"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到"学会发展"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王学华 《学语文》2003,(3):9-10
读《香菱学诗》(高语六册第三单元),不禁惊叹于林黛玉的深厚学识和教育艺术,也深深地为香菱的虚心好学、刻苦勤勉所感动。林黛玉不愧为饱读诗  相似文献   

14.
《香菱学诗》中,香菱写的三首诗从措词不雅到牵强附会,再到意趣新巧,显示了她诗歌创作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她用诗歌传递出自己内心的痛苦与快乐,每一个文字都从她渐开的心门飞出,闪烁着文采与辞情的光泽.她用一种接近疯狂的方式,逼迫自己和诗歌一起成熟.通过三首诗解读香菱,对学生读懂《红楼梦》有很大助益.  相似文献   

15.
16.
17.
《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本文主要讲述的是香菱住进大观园向黛玉学诗的事,这段文字编入初中课本,笔者认为非常好,它不仅可以让初中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名人名著,了解中华灿烂的文化,而且,对于认识诗歌,欣赏诗歌,创作诗歌,或者语文学习的种种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那么,它的好处究竟在哪呢?下面谈谈笔者粗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第48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沪教版、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均将其选编为课文。节选部分含标点不过三千四百余言,然而就在这不长的篇幅中,一个笑字出现了42次。揣摩品味这频繁出现、形式各异的笑,方能读出大观园中的美好世界及众人性格。  相似文献   

19.
刘靖 《成才之路》2014,(29):86-86
《香菱学诗》一文对于初中生写作具有重要启发,结合香菱学诗的成功原因,我们可以从写作兴趣、基础积累、作文修改、作文讲评四方面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个案例发人深省:在上《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要娶妻,在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你选择谁?学生大为兴奋,有的说要选择林黛玉,因为她兰心蕙质,满腹才华,一往情深;有的说要选薛宝钗,因为她温柔娴惠、善解人意,更何况,林黛玉还是个病人。这些都在教师的情理之中。突然有位学生说,我愿意娶贾母为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上课的教师也一时不知作何回应,也笑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