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新疆划分成七个区域进行绿洲时空变化的研究。与以往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不同,本次分类的目标是区分天然绿洲和人工绿洲。主要运用遥感和GIS手段确定和分析绿洲空间分布和变化,遥感数据采用影像数据预处理后解译,在GIS支持下叠加进行空间分析,得到30年间新疆绿洲空间分布和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2.
争取绿洲向稳定、有序化方向发展是干旱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追求的基础目标。本研究以额济纳绿洲为研究对象,将绿洲系统分为自然资源环境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及自然灾害子系统,应用粗糙集与灰色理论,建立绿洲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对1990年-2008年的绿洲稳定性做了综合评价,结果发现:①研究时段内,影响额济纳绿洲稳定性的最重要的3个指标依次为地下水水位埋深、年降水量与狼心山径流量;②研究时段内,若以理论划分2004年为界,1990年-2004年绿洲稳定性呈明显的波动趋势,2005年-2008年绿洲稳定性呈平稳略上升趋势;若以黑河分水2000年为界,1990年-2000年绿洲稳定性指数值呈递减趋势,2001年-2008年却呈明显增加趋势;③绿洲稳定性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体,单个指标的好坏只能在某方面影响绿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干旱区盐渍地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区绿洲稳定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因此借助遥感手段及时准确地提取盐渍地信息并掌握其空间分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使用RadarsatSAR与LandsatTM影像进行主成分融合,同时与HIS和Brovey变换的融合效果作定量比较,并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以相同的训练样本分别对融合前后的影像进行分类。结果表明:盐渍地主要分布在绿洲的和沙漠之间的交错带,盐渍地的分布在绿洲内部呈条形状分布,而在绿洲外部呈片状分布,且绿洲外部重度盐渍地交错分布在中轻度盐渍地中;主成份变换融合影像的光谱信息保持性、信息量都优于其它常用的融合方法,且分类精度比单一LANDSATTM多光谱影像有较大提高,是监测干旱区盐渍地变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针对额济纳盆地河泛低地绿洲带植被呈斑块化格局的特点,运用景观结构与其功能间的关系的原理进行了风蚀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认为额济纳盆地风蚀最危险的区域包括:河泛低地绿洲带中植被斑块迎风面与裸地接触的位置;植被斑块间风蚀裸地(廊道)与植被接触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焉耆盆地库鲁克绿洲扩展时空格局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杰  潘晓玲 《资源科学》2009,31(8):1369-1377
绿洲是西部干旱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绿洲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一直是干旱区生态与地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本研究以位于新疆焉耆盆地库鲁克塔格山北麓、博斯腾湖南畔的库鲁克绿洲为案例,利用4期1973年~2005年期间的遥感影像数据,在斑块水平和景观水平上完整回溯了库鲁克绿洲早期形成、发展和演变的时空格局动态过程.通过空间分析表明,库鲁克绿洲发展演变过程和格局呈现出景观镶嵌斑块的"散布、扩展和融合"循环往复的节律性动态过程特征,不同斑块的规模由子斑块扩散速率、边缘扩展、斑块边界接触和融合过程决定.斑块镶嵌格局的时空节律变化导致了聚集斑块的等级镶嵌结构和动态格局.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干旱区绿洲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的时空动态预测模拟、管理规划与环境保护等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额济纳盆地河泛低地绿洲带植被呈斑块化格局的特点,运用景观结构与其功能间的关系的原理进行了风蚀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认为额济纳盆地风蚀最危险的区域包括:河泛低地绿洲带中植被斑块迎风面与裸地接触的位置;植被斑块间风蚀裸地(廊道)与植被接触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孟阳阳  何志斌  刘冰  陈龙飞  刘蓓 《资源科学》2020,42(10):2022-2034
湿地在维系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水文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绿洲湿地的综合监测与评估,是准确认识湿地保护政策成效、加强湿地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的基础。本文利用1975—2015年多时段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和效益转移法,定量分析了2000年湿地保护政策实施前后近40年塔里木河干流上游、黑河中游和石羊河中下游等典型绿洲湿地空间格局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00年之前,由于绿洲湿地被肆意开垦,导致绿洲湿地面积均大幅减少且湿地景观逐渐破碎化,损失了较多湿地生态效益。2000年之后,在湿地保护政策实施下,塔里木河干流上游和黑河中游绿洲湿地面积及其生态效益均取得较好的恢复成效,湿地破坏较为严重的石羊河中下游绿洲,其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②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主要来源于调节服务功能(占比74%~81%)。③湿地所占绿洲面积非常小,但对绿洲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贡献率较大。因此,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对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新疆阜康绿洲生态系统生物量遥感估算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阜康绿洲地区2003年8月野外实测53个样方的生物量干重数据和同期的陆地卫星MODIS的1通道,2通道250m遥感图像数据,分析了植被指数NDVI与绿洲植被生物量的相关关系,进而建立该遥感植被指数与绿洲生物量的一元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并对不同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表明:植被指数NDVI与绿洲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所建遥感植被指数与绿洲植被生物量的回归模型中,三次方程得到的非线性回归模型(y=-5 593.3NDVI3 7 509.7NDVI2-1 268.9NDVI 191),是最适合用于监测阜康绿洲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的监测;利用该模型进行反演同年4月~9月研究区的生物量,并分析得出阜康绿洲生态系统内不同植被生物量在同一时期的空间分布特征;阜康绿洲生态系统内不同植被生物量在不同时期生物量的独特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疆东部主要含煤区遥感影像地质解译的应用需求,以多景E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现有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基于多种遥感影像处理软件,选取最优波段组合、镶嵌及色彩平衡方法、融合技术,研究出一套简单易行且效果较好的影像制作方法,为大数据量遥感影像图的制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及工作量。  相似文献   

10.
魏文帝曹丕曾对额济纳绿洲有过一番诗意的描述:“弱水潺潺,落叶翩翩。”当地更有一句谚语叫作:“棒打黄羊瓢舀鱼,野鸡落到家院里。”早年额济纳到处水草肥美,驼羊成群。那么现在怎么样呢?让我们——  相似文献   

11.
尺度效应是遥感影像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遥感影像分析的效果.忽视遥感观测的尺度问题,将使对地观测难以获得精确的地表参数.遥感尺度选择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遥感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将利用变异函数的套合结构对遥感影像的尺度效应进行研究.并且和单独的变异函数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遥感影像处理是通过利用一系列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图像融合、投影变换、图像镶嵌、特征提取、分类以及各种专题处理的过程与方法。文章结合林芝县地区的遥感影像,主要介绍如何利用ENVI软件进行遥感影像的影像融合、影像镶嵌、影像分类及分类后处理。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1,(26)
遥感数字影像处理是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且关键课程,遥感数字影像处理实验课程可提高学生对遥感影像处理方法和技术的灵活运用能力。根据目前所使用的影像处理软件和遥感数据,遥感数字影像处理实验课程主要包括影像处理基本操作、彩色合成、几何校正、辐射定标、影像融合、影像增强和影像分类共七个实验内容。本文分析了遥感数字影像处理实验课程中现存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浅显的意见,以遥感数字影像处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地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缘,该绿洲现已成为新疆主要的农业区和棉花基地。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开发强度开始加大。本研究利用1989年和2001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借助RS和GIS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计算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分离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破碎度指数等指标,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的景观格局及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动态分析,得出:多样性指数从1.304降低到1.190,优势度指数从0.305升高到0.419,均匀度指数从0.8104降低到0.7396,破碎度指数从0.0177升高到0.0225,并揭示出土地利用类型三增两减(盐碱地、水体、红柳增加,绿洲、荒地减少)的变化特征。同时,利用SPSS软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口,经济,政策因子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  相似文献   

15.
多源遥感影像融合是对来自不同传感器的多光谱影像与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按一定的融合方法,进行合成,从而增强影像质量,使得融合后的影像既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又具有多光谱的特性,达到信息优势互补、有利于图像的辨识和分类。ENVI是一套功能强大的遥感影像处理软件,本文结合实际遥感影像,主要介绍如何运用ENVI软件进行遥感影像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利用遥感手段,以低廉的成本有效获取包括居民地在内的地表信息是促使卫星遥感数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根本所在,也是遥感应用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虽然已有"空间分辨率越高,遥感分类精度也越高"的共性认识,但是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不同对于城镇和乡村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居民地信息提取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目前尚无明确答案。本文首先以同一区域不同空间分辨率的4种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定性探讨居民地在不同分辨率遥感影像上的表现特征;然后以两种不同分辨率的影像ALOS和TM为实验对象,对这两种影像上城镇和乡村居民地信息提取精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基于10m-ALOS影像的居民地信息提取精度较30m-TM影像约提高6.09%,并且无论是依据哪一种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城镇居民地的信息提取精度都明显高于乡村居民地,但是,对于分散式分布的乡村居民地,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下降令其遥感识别更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其信息提取精度会随着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增加而显著提高;相比之下,城镇居民地的信息提取精度随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增加的趋势是有限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虽然居民地的轮廓清晰性以及像元的纯净度都与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基本上呈正相关,但是空间分辨率的提高会放大居民地内部结构的细节,从而对居民地的遥感识别与信息提取工作增加一些干扰性的噪声信息。  相似文献   

17.
速云中 《大众科技》2007,(8):114-116
文章以昆明市的部分遥感影像为研究对象,利用SPOT5 10m的多光谱数据和2.5m全色数据,针对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分类中的影像预处理、影像融合、影像判读方法和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如何更新等问题开展研究,以期获得适合利用SPOT5卫星影像来更新1∶10000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卫星遥感数字正射影像图,是利用卫星遥感获取的具有一定分辨率的全色影像及多光谱影像,经几何纠正及相应的图像处理后生成的影像数据集。本文以SPOT 5卫星遥感影像图为例,应用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从遥感影像的正射校正、影像融合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正射遥感影像图的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资源陆地卫星遥感技术取得很大进步,但卫星遥感应用在各方面、各层级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其中,传感器校正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精细化处理能力一直是制约遥感卫星数据高水平应用的瓶颈.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横向课题的支持下,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等单位以提高遥感卫星应用效能为目标,突破立体影像间及全色、多光谱影像间局部系统误差校正、多源测绘立体影像融合提取数字地表模型(DSM)、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无底图自动纠正、高光谱影像条带噪声去除等关键技术,制定文档对象模型(DOM)数据生产、DSM数据生产、SAR影像DOM数据生产、高光谱影像反射率DOM生产的业务化生产流程,构建多源卫星遥感影像全自动精化处理系统,实现包括十几类国产遥感卫星在内的国内外主流遥感卫星数据的业务化生产,促进卫星遥感应用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在统计土地利用分类这种大数据采集有了质的跨越,从人力采集时代逐渐跨步为影像采集时代而土地分类主要有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采用2018年Landsat-8遥感影像作为基础数据对四川省游仙区采用监督分类的神经网络法和非监督分类的ISODATA进行分析对比,最终结果是监督分类与遥感影像最为贴近虽然非监督分类的效果没有监督分类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