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燕萍 《中学生物学》2012,28(2):38-39,45
1 教学分析 1.1 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是安排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动物的三大调节以后的学习内容,该部分相对于前面学习内容比较独立,应以植物体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其也有自身特定的调节途径的思路去理解本节知识.该部分内容主要涉及科学家对生长素发现探究过程中几个经典实验设计,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领悟科学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是生物科学史探究性教学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以探究历程中具有重大转折作用的实验和事件为主线,描述了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郭葛等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科学史是非常好的资源,本节课是一节高三复习课,本着复习课不可简单重复的原则,笔者利用生长素的发现历程作为主线,将整个发现过程以概念图的形式一步步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对整个科学史有完整而清晰的认识,同时对每个科学家的实  相似文献   

3.
一、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尝试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生物课堂,以体现课改的新理念,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特别突出的是实验内容所包含的科学素养(分析、解释实验现象、推导实验结论,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所以本节课在“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中,想通过学生体验科学家的发现过程,初步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概念,并且能自己设计—些简单的实验;本节课结束后的回家作业为对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的实验设计,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所包含的内容和步骤。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一)植物的向性运动(二)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4.
张敏华 《成才之路》2013,(18):75-75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最终发现了生长素。教材在本节中主要讲述是围绕解决植物向性运动这一实际问题而展开的,充分体现了生物科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和本节内容的实践意义,所以生长素的作用成了高考的热点。但是由于学生对生长素的作用理解不透彻,对其运输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所以在考试中容易失分。对于一个实验中的胚芽鞘,如何判断其生长方向?既是本节知识应用的重点又是难  相似文献   

5.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的主要内容,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好素材。因此,"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课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以"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历程进行探究"为主线进行此课的教学设计。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的原因,使学生体验了科学史,认识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物教学》2019,(16):52-53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隐含的研究方法与过程在整个必修教材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新高考背景下考查的热点。通过展示两位教师的教学片段,提出实验设计的形式,重温了科学家的实验,既具有创新性,又符合学生需求,可作为生命科学史课的良好范本。  相似文献   

7.
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为例,通过让学生再做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尝试设计不能做的经典实验,回顾发现史体验科学家的思维,鼓励学生用批判性思维再看经典实验,多维度体验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8.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史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其中有关生长素的若干知识点是高考的重要考点,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同学们往往得分不高。一、复习“生长素的发现与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应注意的要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史”往往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意在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观察-提出问题-假设-设计新的实验-结果分析-结论),或设计实验时  相似文献   

9.
曹新德 《成才之路》2010,(10):52-53
一、教材分析1.内容与地位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学习其他动力学规律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通过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实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和意义,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结论得出的过程。教学中一要突出得出结论时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二要突出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物理变量。如何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要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定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物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生长素”是人教版(试验修订本必修)教材高中《生物》第一册,第四章中“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节的中心内容,本节也是历届高考热点内容。本节教材包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内容。在长期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做  相似文献   

11.
实验与制作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是新编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的内容。课本中的演示实验,用材简易,实验思路朴实、简洁,非常直观,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合运动、分运动的概念,对顺利达到本节的教学目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笔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若在原有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加以改善,实验的效果将发挥得更为极至,我的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4月17日下午,在我校进行了高效课堂生物学科的观摩课活动,我组王老师与51中刘老师进行了同课异构的展示。此次同课异构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3章第1节"生长素的发现",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本节内容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听了一节初二的物理课"光的传播",让我深有感触。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新老师,能释放自己的激情,实验有条不紊,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非常不容易。"小孔成像"的实验,将课堂推向了高潮。我看到了同学们惊奇的目光,相信每个同学都感受到了这一奇妙的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中,教师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史为线索,精选关键史实,通过课件模拟经典实验,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探索过程和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领悟科学家是如何在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并在严密推理的基础上做出科学判断的,由此促进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和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的内容,安排在“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以及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来讲,与前面所学内容形成鲜明对比,能反映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差异,有利于本节乃至章内容的学习。本节主要是通过达尔文和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讲述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因此,教师应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体会其中的科学方法,使知识的建构过程自然融入到能力的提升之中。  相似文献   

16.
本节课是上海科技版一期课改高二《生物》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长素的概念、生长素的作用及两重性、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教学中,通常根据教材中植物向性运动的演示实验图,得出生长素的概念、生产部位、向光弯曲部位、生长素的作用等,虽然有对实验现象一定的分析,但知识的呈现比较直截了当,学生的思维往往跟着教师转,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领悟上海二期课改理念的基础上,我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生长素发现史的分析研究,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问题的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通过丰富的背景材料,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同时通过问题的层层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探索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从达尔文研究向光性现象开始,到郭葛验证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历时五十余年,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个经典的篇章.它是众多科学家思维与智慧的结晶,所包括的一系列经典实验,不仅记载着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蕴含着科学家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相对独立的一个板块.教材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实验设计与评价”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3章第2节的内容。该节主要涵盖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内容,并设置了“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以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分析能力。高二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和主要方法有了初步认识,但这仅仅停留在理论学习层面,还没有机会付诸实践,而该节课恰好提供了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在该节课的前期教学设计过程中,笔者着重思考了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9.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一课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但知识抽象,教学难度大。大笔者采用了多种手段来激发课堂活力,调动学生参与意识,不但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进行了能力培养。1巧用动画,起死回生 生长素的发现按大纲规定为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在习题中,以生长素发现为源头,分流出了许多相关题型。但课本对其叙述较为繁琐,尤其生长素的测定实验过程,文字描述则更为艰涩,远不如动画表达简洁明了。因此,我精心制作了电脑动画,将从达尔文开始的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直至生长素的测定,分为3+1个实验过程(即三个向光性实验…  相似文献   

20.
梁存祝 《成才之路》2009,(36):25-25
一、注重教材中科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 科学思维和方法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平常教学过程中强调能力培养,其核心应该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中“生长素的发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茵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著名实验等,都是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很好范例。这些范例经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如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可以将教材中达尔文的胚芽鞘生长实验用多媒体做成动态效果投影,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形成自己的推想,再将学生的推想与达尔文的推想进行比较。之后激励学生大胆证明达尔文的推想,学生提出方案后,大家进行方案可行性的讨论。讨论后再与荷兰科学家温特的实验方法比较,充分肯定学生的设计,使学生既有成功的喜悦,又学习了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