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一、农村中学面临的现状 1.生源质量明显下降 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农村初中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家庭经济条件稍好的学生多数流动到了办学条件好的城镇学校以及民办学校,而留下来的学生,一部分是智力正常,  相似文献   

2.
一、农村中学面临的现状1.生源质量明显下降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农村初中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家庭经济条件稍好的学生多数流动到了办学条件好的城镇学校以及民办学校,而留下来的学生,一部分是智力正常,但品性  相似文献   

3.
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是一所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教育,其特点:一是“大”,从中央到地方是一个五级办学的大系统网络;二是“广”,涉及全国各地农村和城镇;三是“全”,学习的内容全面,学生面广,要求重点掌握一至二项过硬的职业技术。职业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的最直接的教育,因此农广校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在发展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三农服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心理量表,调查了江西省农村、城镇部分中学运动队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现:中学运动队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好,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男生,城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农村学生,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初中生。  相似文献   

5.
县级中学与农村中学或城市中学相比学生成份较为复杂,既有从全县范围选拔的农村和县城的优秀生,又有部分县城自费生和少量城市借读生。学生成份的复杂性决定了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不平衡性,尤其是农村与城镇两类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性和差异性最为显著。众所周知,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优良品质发展的基础,是学生有效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增进学生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因此,研究县级中学农村与城镇两类学生的不同心理倾向及差异对县级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积极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一、城镇化离不开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城镇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的内涵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城镇化,即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与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变;二是人口的城镇化,即越来越多的人口由分散的农村向城镇集中,城镇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多;三是地域的城镇化,即城镇建成区扩大,新的城镇景观接连涌现;四是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城镇化,即城市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不断向乡村地区渗透与扩散;五是经济活动的城镇化,即人口、资本等经济要素更健康、更高效地在城乡之间流动与重组。从城镇化…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当前城乡经济一体化改革的推行,原来以单一农业经济结构为主的经济模式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绝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转移到城镇。因而,好多家庭由农村举家搬迁至城镇。随之,其子女上学也由农村不断涌向城区。另外,教育资源的整合也使得一些优质的教育资源优先配置到城镇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着大量的农村孩子到城镇学校就读。很多农村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接受教育的良好条件,在城区学校周边租房居住,派专人侍候孩子读书,这部分孩子习惯上被称为"外宿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农村学校的音乐课教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越来越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但是与城镇学校的教学质量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提高农村学校音乐课教学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一是让学生爱上音乐课;二是改变音乐课的教学方式:三是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四是加强学生听觉和节奏感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免费背景下农村初中学生的辍学行为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经济压力下的被迫性选择,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农村学生自愿性的选择。通过对农村与城镇的辍学群体和辍学实践的比较分析可知,父母对子女意欲辍学的介入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辍学实际行为的发生可能。而农村父母的惯习使他们对子女辍学的介入度低于城镇家长。只有通过增加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转换的策略才能使农村父母的惯习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链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以城镇为逻辑起点的农村城镇化、城镇城市化和城市的再城市化.农村城镇化既是后二者的基础,又是乡城转换的较高级阶段.城镇处于城乡之间承上启下.与农村城镇化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以土地使用权永久性流转为重点,搭建农民社会保障平台;以强化城乡二、三产业为先导,扩大产业吸纳能力,为非农人口参与社会保障创造经济条件;以"家庭账户"为核心建立城乡社会保障衔接基础;实行梯级递进的结构形式,即政府全供型、政府半供型和自供型的,集城乡社会保障为一体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嘉应学院学报》2017,(12):79-83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通过对农村籍和城镇籍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两种户籍学生就业去向都集中表现为直接就业和升学两种;学生满意度总体不高,城镇籍学生略高于农村籍;学生起薪均值相当,城镇籍略高于农村籍;六成以上学生集中在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城镇籍学生就业质量高于农村籍;七成以上学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高,城镇籍相关度略高一点;五成以上学生聚集在省会城市,六成聚集在中部地区。基于影响学生就业的个人、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因素,在促进就业对策上,学生要积极增加自己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高校要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政府要加强就业工作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2.
现今我国高校实行的是学费和生活费由学生自筹的模式,给部分来自城镇贫困家庭和农村偏远山区的学生带来了很大压力,高校必须对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展开研究,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是重点高中录取后留下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数学基础不扎实,数学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远不如城镇学校和重点中学的学生。教师的教学劳动的艰辛与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投入与收获存在极大的反差,加之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陈旧和定势,农村普通高中数学教学面临许多新问题和困难。目前农村普通高中数学教育进入一个转折点,面临许多困难。随着生源质量的下降,教师必须改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综合条件和教学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与城镇的教育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本文从农村初中语文学习的教学方法出发,对如何将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转化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抛砖引玉,以供专业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许多国家(地区),城市学校与农村、城镇学校的学生之间的表现差异反映了学生家庭有关住房和就业的选择,这样的选择会影响学生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地域分布。在OECD国家,平均而言,相较于在农村地区、乡镇,或人口10万以下的城镇上学的学生,在人口多于10万的城市上学的学生会有更好的PISA表现。然而,在各个国家之间,城市学校和非城市学校的学生之间的表现差距有很大差别。在许多伙伴国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城镇化作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城镇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而且农村城镇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启动农村市场、增加有效需求,是保证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使城镇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城镇生态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又限制了西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强环保法制建设,做好农村乡镇企业的污染防治工作,利用环保经济手段,完善城镇环境经济政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环保产业,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就成为解决农村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基本选择。  相似文献   

18.
<正>农村小学教育相对城镇小学教育,不仅发展落后,而且严重失衡,这是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众多农村小学的共性。近几年教育界掀起"村小撤并"之风,大量农村小学消失,更多的农村小学难以为继,处于倒闭边缘。据调查,"幸存"下来的农村小学,学生人数持续减少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外出打工的村民把孩子带进城镇就读,有的孩子甚至辍学,导致生源减少;二是教育质量极差,老百姓对当地小学的认可程度极低。这些都  相似文献   

19.
浅谈城镇化与农村职成教育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镇化离不开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城镇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的内涵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城镇化,即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与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变;二是人口的城镇化,即越来越多的人口由分散的农村向城镇集中,城镇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多;三是地域的城镇化,即城镇建成区扩大,新的城镇景观接连涌现;四是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20.
笔者执教了多年高中外语教学,对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的英语教学活动进行了大量的实践。通过教学观察,发觉城镇学生在英语口头语言技能掌握上往往高于农村学生。反之,在书面语言技能掌握方面,农村学生明显优于城镇学生;在听力和会话课上,城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高,胆魄大,不怕犯错误,课堂气氛活跃。而农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较低,表现出腼腆、易紧张等心理特征;在语法和阅读课上,城镇学生则往往表现出焦虑不安,注意力分散等现象,而农村学生则会专心听课,认真做笔记,努力把教师教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技能。 那么究竟是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