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也是一位颇有造诣的画家。据说,水墨画就是他创始的,宋朝文学家苏轼对王维诗和画的评价,曾得到历史和公众的认可。此外,王维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音乐家。他的诗和音乐的关系,是我们今天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可以说,王维的诗中有乐、乐中有诗。王...  相似文献   

2.
再谈女祸诗     
本刊上期所载拙文《谈女祸诗》中,笔者引用了唐人崔道融、杜牧、韦庄,以及清人赵翼等人的诗;而且指出这些诗的题旨,都可归结为袁枚在其《随园诗话》中说的:“女宠虽自古为患,其过终在男子。”顾义思名,应把那些诗称为“反女祸诗”才对。历史唯物论昭示我们:统治阶级的思想,也占统治地位。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反女祸诗只出于少数正直清醒的文人墨客笔下,占主导地位的,还是那些强词夺理的以女姓为祸水的诗篇。我们披展两首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然山水诗是“诚斋体”的主要载体。诚斋诗中人与山水的艺术处理迥异于传统的自然山水诗,它熔铸的是相融相乐的知己境界。自然山水在诚斋“乖张眼”的观照下,既生机跳跃,又深具意蕴。诚斋笔下的自然山水,具有世俗化、情趣化、戏剧化的特色。诚斋的自然山水诗,是“心”与“造化”的妙契,是灵性和仁性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天人合一、通天尽人的文化内涵。诚斋为自然山水诗新拓境域,其贡献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先生是一位具有崇高理想、感情真挚、疾恶如仇的爱国爱民的诗人。昔日见面时,如咏其诗;现在读他的诗,则犹如亲见其面,亲聆其教。他常说“诗不能作伪”,他的诗,确实不是“无病呻吟”,有生命、有智慧、有真性情,有清澈透底的高尚人格和正气。  相似文献   

5.
张文浩 《寻根》2006,(4):30-33
严羽在其《沧浪诗话》里批评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并直指这一弊病在宋诗里的普遍性反映,从而提出“别材”、“别趣”、“兴趣”的文学观点。此为陈年旧货、稍涉中国文学者均耳熟能详。严氏固然针砭到位,然而他大概忽视了宋诗好议论求理趣乃时代风气使然,并非空穴来风,也并非这些好发议论的作诗者全都不懂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6.
胡适的《秋柳》诗是他一生极其钟爱的诗篇,从他早年上海求学、留学美国、任教北大再到为抗日而至美国从事外交活动几个时期,其生活和思想是与《秋柳》息息相关的,这是与胡适喜爱道家思想并深受道家影响分不开的。胡适思想的演变轨迹可从胡适对《秋柳》诗的创作、修改及其种种诠释中寻绎出来。笔者认为,胡适《秋柳》诗中的“西风”喻其生活逆境或当时社会反动黑暗势力,与“西化”思想没有关系,诗中的“秋柳”也是一种“柔弱胜刚强”的意象。本文遵循知人论世的诠释原则,力图在特定社会一历史进程中理解胡适《秋柳》的主旨,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解读,并澄清有关误解。  相似文献   

7.
中国诗潮至晚唐有一番大的转折,这就是词登上了文坛,并渐进成为一代文学的主要样式一词与诗相比,有两大特征:第一,词的精神属于“歌”的世界,而不象诗那样很早就从汉、魏的“歌”中独立出来,构成一个较为复杂的文学世界。第二,在表现中国文人的精神和气质上,同与诗相比,显得更为集中化、典型化。从文化史的角度说,词是中国文人的特殊形态的“歌”。词起源于市井歌谣。早在唐代,民间艺人们就开始应乐调节奏的抑扬亢坠,填入长短句参差的歌词;这就是所谓的“倚声填词”。新的诗体——词也就应运而生了。词诞生于民间,其初创期的…  相似文献   

8.
郭璞《游仙诗·京华游侠窟》 ,唐人李善在《文选注》中作了较为详细的注释。依李善注 ,诗中“未若托蓬莱”之“蓬莱”系仙境之代称 ;而“安事登云梯”之“云梯”则指“仙人升天 ,因云而上 ,故曰云梯”。与此相关 ,他还将“进则保龙现”、“退为触藩羝”之“进”、“退”解作“求仙”与“处俗”。如此注解 ,自然与诗题“游仙”吻合。但后世却出现了一些与李善注不同的观点。如清人沈德潜《古诗源》卷八注“进”为“仕进” ,与李善解作“求仙”不同。晚清以来 ,又有不少学者作了一些新的解会。黄季刚认为 ,郭璞《游仙诗》系“摅其忧生愤世情 ,…  相似文献   

9.
耶稣打哈哈小议金译《尤利西斯》中的打油诗“耶稣逗乐歌”陆婕文学翻译难,译诗更难。诗是一门特殊艺术,语言、意境、韵律…种种特点都要照顾到,译诗不仅形似还要神似,神形兼备的要求给译诗带来了难上加难。打油诗本身属于“不登大雅之堂”的品位,但是它在《尤》书...  相似文献   

10.
张崇琛 《寻根》2003,(1):40-41
古有元日饮屠苏酒之风俗。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其俗至宋时犹存,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陆游《除夜雪》诗“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皆咏其俗。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屠苏”原为房屋之名,字本作“”。《广雅》:“,庵也。”《广韵》:“,草庵也。”《太平御览》卷一八一引汉服虔《通俗文》:“屋平曰。”后径写作“屠苏”。如《三国志·曹真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云:“(李胜)为尹,岁除,厅事前屠苏坏,令人更治之…  相似文献   

11.
姜德明 《寻根》2001,(2):105-106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余在北京东安市场旧书摊购得64开小册一本,书名《诗的听入》,1929年8月初版1000册,作定生。全书分“想像和听觉”、“直接听诗”、“色听”、“触听”、“余论”共5节。书为北平景山东街的朴社出版。摊主索价2角。定生何人,不详。  相似文献   

12.
力量的平衡     
我在八、九岁时,写了自己的第一首诗。那时我父亲是好莱坞电影界的巨头,派拉蒙影片公司的负责人。我的母亲参加了许多次知识界组织的活动,帮助将“文化”带入声名显赫的好莱坞。我母亲看了我那首小诗后,禁不住哭了。她说:“巴迪,这首美妙的诗不会真是你写的吧?”我不好意思地、结结巴巴地说是我写的,心里充满了自豪感。母亲对我大加夸奖,“噢,这首诗简直是天才的杰作!”  相似文献   

13.
李金坤 《寻根》2002,(5):53-57
据初步统计,《诗经》中直接写到的“马”字,《风》诗有18次,《雅》诗有18次,《颂》诗有12次,总计48次。至于带有“马”字偏旁部首而分别表示马之性别、年龄、大小、优劣、颜色等有关的专有名词,那就更多了。《诗经》中对马的种类、马的装束、马的本领、马的作用(尤其是军事作用)等等,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述。本就此略作探讨,以就教于方家同仁。  相似文献   

14.
“道”,一般作“说”之义。当然,“道”也有些非常规义,如《唐五代语言词典》“道”条: ①是。白居易《览卢子蒙旧诗多与微之唱和因题卷后》诗:“今日逢君开旧卷,卷中多道赠微之。”又《南湖早春》诗:“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②知晓,料想。……  相似文献   

15.
"铁鞋"考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今 《寻根》2007,(1):64-67
在古人的诗文中,常常提到一种人生烦恼,即“寻找”,虽然可以付诸主观努力,其烦苦也往往为常人所不堪。古人称此为“苦觅”。如苏轼《赠善相程杰》诗所谓:“书中苦觅原非诀,醉里微言却近真。”这种心力和体力的辛劳,人们也用“踏破铁鞋”来形容。“苦觅”之中,如果能够终于柳暗花明,则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胡继华 《中国文化》2014,(2):160-179
1795年,荷尔德林开启了其诗哲生涯。受席勒耳提面命,青年诗人濡化浸润于“哀歌”灵氛之中。自命为“自然之友”,面对伤风败俗的社会,哀婉人性不复圆满,痛感世界不再令人着迷,席勒长吁短叹,悲情润笔,催生出浩叹《哀歌》,后将之更名为《散步》(Der Spaziergang)。  相似文献   

17.
“诗史”说及诗史互证是杜甫诗歌研究经常使用的术语,随着时代演进及艺术规律探讨的深入,其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却少有明确界定和认识。本文从中国古代文史结合及杜诗研究史的角度,试图厘清“诗史”说的具体义项,并对杜诗阐释史中“以史证诗”的局限进行考察,认为“以诗证史”是史家所擅长而非注家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诗苑的奇葩数字诗王文章诗歌创作主要靠形象思维、而数字恰恰是枯燥、单调、乏味的,似乎与“形象”二字格格不入。但是我国古今不少诗人却能将这看似枯乏的数字嵌入诗内,而使之韵味无穷,情趣陡增,收到绝妙的艺术效果,成为我国诗苑中一支美丽的奇葩。譬如:一去二...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歌中颇多描写“梨花”的作品,诗人尤好以“梨花”喻女子之白皙。例如《全唐诗》卷164李白《宫中行乐词》其二云:“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根据张为《本事诗》记载,《宫中行乐词》系李白醉酒后应唐玄宗之召而为,诗咏杨贵妃之雍容华贵。无独有偶,  相似文献   

20.
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诗虽不是讨论哲学和宣传宗教的工具,但是它的后面如果没有哲学和宗教,就不易达到深广的境界。诗好比一株花,哲学和宗教好比土壤,土壤不肥沃,根就不能深,花就不能茂。西方诗比中国深广,就因为它有较深广的哲学和宗教在培养它的根干。”其实何止是诗,整个学,整个化,乃至整个民族的精神世界,何尝不是如此。俄罗斯学、俄罗斯化一向以其浓烈的忧患意识、突出的超越精神、独特的道德体系、深广的博爱情怀称且构成其震撼人心的独特魅力,这不能不主要归功于既是其宗教也是其哲学的东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