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梁伟 《教育文汇》2013,(21):40-41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乃至多次的挫折,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本文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性的思维活动,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开拓新领域、新成果。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培养和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推理、  相似文献   

3.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高级过程,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属于思维中的特异性思维范畴.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衡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亦是个体从事生产和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倡导创造是民族灵魂、动力之源的今天,创造性思维的地位及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开展对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研究给出一个宏观的思路,并着重关注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高级过程,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属于思维中的特异性思维范畴。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衡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亦是个体从事生产和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倡导创造是民族灵魂、动力之源的今天,创造性思维的地位及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开展对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研究给出一个宏观的思路,并着重关注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进而达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孙征利 《考试周刊》2014,(74):70-71
创造性思维是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能力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的人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只要广大中学数学教师勤于思索,善于运用,就一定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教学思想所重视的是书本知识的传授 ,而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以储存现有知识为出发点的教学思想 ,虽然也能使学生饱读诗书 ,但也不可避免地限制了他们的想像空间 ,影响了他们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因此 ,加强对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是教师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中必须尽到的责任。作为语文教师 ,如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想像能力与联想能力的培养想像与联想是小学生增长智力的一种思维活动 ,也是一种思维能力。想像和联想作为一种能力 ,只能通过训练才能形…  相似文献   

8.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某种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具有多向性、变通性、批判性和直觉性,具有发散思维的能力,取得的思维成果具有创造性。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在于教育培养,即科学地促进它们的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正>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数学思维的发展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根据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这里仅仅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做一些探讨.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创造意义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为基础,以综合型、探究性和求新性  相似文献   

10.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小学生同样具有创造性思维,只要不是模仿照搬别人的做法,而是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就可以说是创新思维. 一、影响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因素 (一)思维定势的障碍 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学生语文能力及综合表达能力的高低,集中表现为该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而写作能力则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是用文字表达思维能力的活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技能,具有优异的思维品质,表现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能够集中表现创造性思维的莫过于"逆向思维"了,从与传统观点相反的角度探索问题,往往能出奇制胜,达到意想不到的奇特效果.  相似文献   

12.
构造作为一种数学方法,属于非常规思维,带有试探性、不规则性和创造性。用构造法解题,见解独到,不蹈常规,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较好手段。解题时的联想,就是从一个数学问题想到另一个数学问题的心理活动。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联想就是神经联系”。它是探索解题途径的一种基本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是一种不受已有方法的限制,不被定势所拘泥的思维。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课。数学教学活动中蕴含着无穷的创造因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创造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体操作时要紧紧抓住创造性思维的三个特点——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着力培养以下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要创设学生积极思考,引申挥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促使学生去积极思维;其次要启迪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机智,引导学生以某些已知的数学问题出发,通过观察、联想、类比、化归等,促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探索、综合、拓广,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创造活动,往往离不开创造性联想.创造性联想是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的思维过程,各种不同属性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联想.联想能使思维流畅灵活,通过联想能把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悉.通过联想能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增强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所以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一些联想方法,根据所授内容和课型特点设计一些联想型问题,培养学生联想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竞争时代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而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教师作为人才的培养者和教育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1999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像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说,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一种其有独特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在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再创作,要做到:讲授知识与指导学法相结合;作品欣赏与再创造相结合;作品欣赏与启发、引导、提示学生联想和想象相结合.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参与的程度不仅决定着音乐审美感受的水平,而且还影响着创造精神乃至音乐创造力的培养.发展音乐创造性思维的科学途径是引导学生将发散性思维与集合性思维结合起来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创设联想情景沈阳市和平大街第一小学顾玉红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在创造性活动中所采取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的总称,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思维方式。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主要是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从多...  相似文献   

19.
按照现代心理学家见解,创造能力的大小和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成正比.可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发散思维亦称求异思维,是指一种不落俗套,追求变异,从多角度、多方位寻找答案的思维过程.在解决问题时,思路朝着各种可能方向扩散,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一种方法,从各种可能设想出发,求得各种合乎条件的答案.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善于联想,重视数学知识的相互沟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呢? 1 对问题条件的发散,拓宽学生的思…  相似文献   

20.
思维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又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可以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多层次、多方向、多途径地探索同一问题,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进行放射性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触类旁通.伽里略有句名言:“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如何“改变思维角度”?我认为在习题教学与解题研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纵横联系、广泛联想、分解组合和引申推广,要善于采用多种变通方法,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