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配合四年级上册课文《九色鹿》)《九色鹿》是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童话故事,也是一个宗教故事,源自敦煌石窟第257窟西壁上的壁画,是莫高窟四万五千平方米壁画中最完整的连环画故事,也是北魏的佛经经典作品之一,原名叫《鹿王本生》,后被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成了文字《佛说九色鹿经》。课文讲述了九色鹿(据说是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的前身)救了落水即将淹死的调达却反被此人出卖的故事。这个故事带我们穿越了绵长的历史时空,追问、  相似文献   

2.
现代架上绘画的构图形式是绘画创作思维过程自然形成的、无固定形式规律可寻的多样化构图形式,它与传统绘画构图最大的区别是主观行为意识的表现过程决定其画面图形及构图,而不是以构图的创作过程决定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敦煌壁画中的佛教故事画北朝时已逐渐形成了长卷式画面的表现方法,隋朝时表现更加细腻和丰富。同时,来自中原的绘画风格大规模地影响到敦煌石窟,新型经变画的产生就是重要的标志,而隋代的经变画仍有不少采用了长卷式画面的表现手法,反映了本土艺术的厚重传统。佛教经典的主题,由选取故事性内容以连续性长卷画面表现,改变为综合一部佛经的主题思想以大画面构图来表现佛国世界,这是佛教绘画的一个巨大变革,隋代是这个变革的重要时期。文章通过对隋代莫高窟故事画艺术的分析,来探讨佛教绘画样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克孜尔石窟以其最具特色的菱格单幅构图著称于世,另外,本生壁画的构图形式由单幅构图到连环性构图再到大型经变构图,一方面显示了佛教美术在内容和形式上中国化的变革过程;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古代民间艺术家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在艺术表现上逐步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山西稷山青龙寺壁画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佛教水陆画之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青龙寺壁画再现了儒释道三教以及民间宗教信仰、当时部分社会生活的内容,题材范围广、覆盖面大、表现形式多样,是佛教及其图像传人中国后吸纳中国本土文化,经过长期改造和融合后产生的宗教绘画样式。  相似文献   

6.
敦煌壁画中的佛教故事画北朝时已逐渐形成了长卷式画面的表现方法,隋朝时表现更加细腻和丰富。同时,来自中原的绘画风格大规模地影响到敦煌石窟,新型经变画的产生就是重要的标志,而隋代的经变画仍有不少采用了长卷式画面的表现手法,反映了本土艺术的厚重传统。佛教经典的主题,由选取故事性内容以连续性长卷画面表现,改变为综合一部佛经的主题思想以大画面构图来表现佛国世界,这是佛教绘画的一个巨大变革,隋代是这个变革的重要时期。文章通过对隋代莫高窟故事画艺术的分析,来探讨佛教绘画样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中西艺术交流始于明清,这一时期最大的特色是"西学东渐"。明末清初,传教士的进入促进了西方古典主义写实绘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融合与发展,一改传统中国画的笔墨及线描风格。这个时期绘画的主要特点集中在记实性,其中发展较为瞩目的题材包括装饰性壁画、人物风俗、人物肖像、战功图及祭祀等。本文以《乾隆皇帝大阅图》为研究对象,从造型、明暗、构图及透视等方面详细阐述西方绘画技法对中国画的影响,认为西方绘画技法促进了中国画对光影元素的运用、明暗和透视法的兴起以及色彩的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8.
洛阳汉墓壁画是迄今发现的能够代表汉代中心地区绘画发展水平的绘画艺术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构图简单质朴,动静有致,变幻有序,写天地之万物,构成超象虚灵的画境,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本土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在绘画艺术中,构图是作品的关键所在,是画面的基本形式与结构,是绘画语言的核心。这种绘画语言的组织形式不仅决定作品的性质,而且决定作品的视觉效应和感染人的程度。没有那一个因素像构图一样,与绘画作品的思想、构思、情节联系的这样紧密。构图是绘画作品中全部艺术语言的组织方式,是检验构思视觉效果的依据,是揭示形象的全部艺术语言的总和。  相似文献   

10.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逐渐加强,观察力逐渐提高,但其自身的绘画技能又不能满足认知水平的需要,难以用绘画语言表达情感。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与绘画技能的相对滞后之间产生了矛盾,导致高年级学生"绘画困难期"的形成。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经验,让学生从构图设计、作品"时间点"的选择、色调处理三个方面有效提高作品的质量。一是提高构图能力。构图是形式因素的综合应用,也是体现形式美的焦点。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前辈大师们都对构图研究非常重视,因为好的构图是成功的一半。但是绝大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都从平视的角度画平行构图,千篇一律,缺少视觉冲击力。那怎样才能让学生设计出比较好的构图  相似文献   

11.
六世纪晚期敦煌壁画之绘画构图与佛经文本的联系[美]白菁著王宇,房学惠译I导言尽管近来中国的考古发现了一些相当不错的墓葬壁画,但我们对唐代之前绘画的了解仍是支离破碎的。特别是包括北周、北齐、隋在内的6世纪后半期,这一段只幸存很少一点资料,如在太原的北齐...  相似文献   

12.
构图是绘画的灵魂,通过实验、总结和探索,我们受到了前人的启示又有了新知。在我们的绘画创作中,充分发挥构图的各种功能,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在现代绘画的构图中,边框具有规范、骨架、语言、审美、引伸的功能。位置布局具有主次分明、突出主题、增强表现力度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绘画中,有一门课程叫做构图学。而构图这个名称在我国国画论中,不叫构图,而叫布局,或叫经营位置。成功的构图可以让绘画作品引人入胜,主次分明。因而构图也得到了大家越来越多的重视,进而各种各样关于构图的文章和书籍也越来越多地充斥着我们的眼睛。笔者在这里并不否认理性的处理构图对于绘画作品的作用,也不否认巧妙的构图对于艺术作品魅力的功劳,但是,在艺术越来越百花齐放的今天,笔者就构图在绘画中的绝对作用是存有疑问的。  相似文献   

14.
从敦煌壁画的构图形式和现代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以及笔者对古代中国绘画、敦煌壁画艺术的认识,来对比分析敦煌木刻版画的形成与发展、版式特点、作者和制作材料、用途等;本文阐述了敦煌木刻版画作品对敦煌晚期壁画、藏传唐卡、河西地区流行的汉传水陆道场画的绘画艺术形式的形成和相互传承、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理解壁画视觉绘画符号,如何启发学生通过壁画这一艺术形式表达深邃的思想.本文试图结合壁画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壁画教学内容设置,提出教学的新探索,从构图和谐、色彩和谐、材质和谐三方面评述壁画教学的新发展.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壁画专业人才,真正实现鉴赏、理论、创作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歙县圣僧庵壁画作为徽州宗教壁画的一部分,其题材内容始终围绕佛教来展开.从圣僧庵壁画中的《十八罗汉图》入手,分析其内容和表现手法,探讨该壁画的造型艺术和构图特点等,并进一步阐述壁画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黄金是一种蕴涵着丰富文化属性的金属,它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大约战国时期,黄金被加工成金粉,为后来金作为颜料进入绘画领域准备了条件。金作为绘画颜料,因其附着性差首先被使用在壁画、雕塑、漆器等硬质材料上,后来才被使用在软质材料之上,如纸、帛等。金进入绘画领域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佛教及佛教艺术的影响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构图是视觉艺术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古今中外,画家们历来对构图问题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反复探求.西方古典绘画的构图是建立在透视准确的基础上的,把透视法则作为构图依据.到了19世纪,西方传统写实主义绘画体系开始瓦解,现代派画家用主观表现替代客观再现,不再把酷肖自然与否当作评判美术作品高下的标准,构图也不再以透视法则作为依据,逐渐地取消三维空间,构图平面化也成为现代绘画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元代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史上抒情写意的最高峰。元画以高逸为尚,放逸次之。倪云林的山水画是高逸的最典型代表,是中国山水画史上高逸的颠峰。倪云林创作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语言,把中国文人画发展到空前完美的形式。倪云林的绘画形式在构图、章法、笔墨等方面都独具特色。画面布局有自身的艺术规律,这些画面语言组成空阔、平淡、幽静、萧疏的意境。通过对倪云林作品形式的研究,深入体会倪云林的绘画艺术,更好的对倪云林的绘画进行学习、探讨。  相似文献   

20.
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集建筑、绘画、雕塑于一体,在继承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合西域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品,是中国佛教艺术发展历程的典型缩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壁画艺术的鼎盛时期.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带来的新成就,以及艺术家们不断的探索和创作,壁画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并产生了许多传世珍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