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朝鲜战争前(新中国成立至朝鲜战争前),存在美中苏三国,而远远没有存在美中苏大三角。中国仅仅是苏联的附庸。甚至,当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外交上还没有承认中国。整个冷战时期国际政治的主要矛盾就是美苏对抗,所以,美苏之间的敌对态势应该是支配整个这一时段的最主要因素,也是中国外交战略决策所依据的国际背景。而朝鲜战争是冷战的遗产在朝鲜问题上的反映,它是美苏冷战的产物,中国被迫参战。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成为世界两大强国,面对如何划分势力范围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朝鲜半岛成为美苏对峙的前沿阵地。美国这一时期先后经历了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总统的两届政府,对朝鲜政策的变化,是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既有美国内部的原因,也有苏联、中国、朝鲜等外部因素,本试简要论述这一时期美国对朝鲜政策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美苏冷战日酣之际,中苏同盟的形成不仅使美国分化中苏关系的目标在短期之内变得不可能。而且使美苏在亚洲的力量对比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出于冷战的考虑,美国将对华政策从属于对苏战略的需要,对台政策的改变已成为必然,而朝鲜战争的爆发为其转变提供了契机,美国对台政策由此发生逆转并长期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痼疾所在。  相似文献   

4.
美国决策者自始至终是从美苏全球对抗的角度认识朝鲜战争。朝鲜战争一爆发,美国政府就决定要遏制苏联在朝鲜半岛上的扩张,认为如拒绝拯救韩国,势必引发世界大战。美军在仁川登陆之后,美国政府认定这是一场局部战争,苏联不会参战;同时又把中国的警告当耳旁风,改变了美国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美国、苏联成为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随着其在战争中经济实力的迅速膨胀而奉行霸权主义政策。随着杜鲁门主义和遏制战略的出台,冷战开始。与此同时,美国还利用朝鲜战争爆发的有利时机力图实现其远东战略。朝鲜战争是二战后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它对冷战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此战打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威望,同时,它还为苏联在同美国的冷战对抗中增加了筹码。  相似文献   

6.
阿富汗战争是苏联对一个弱小国家发动的战争,是苏联实现其南下战略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美苏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中亚地区争夺势力范围的结果。苏联在这场战争中削弱了国力,没有获得好处,反而使美国从中得利。战争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至今这个国家仍陷在内战之中。  相似文献   

7.
抗美援朝战争是二战后规模最大的一场国际性局部战争。它的爆发主要是在美苏冷战思维的支配下各种矛盾的集合和演化的结果。美苏大国插手朝鲜事务,朝鲜南北冲突扩大化,并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和民族利益,中国被迫卷入这场战争。  相似文献   

8.
冷战期间,美国和原苏联展开了对中东石油的博弈。20世纪60-70年代,苏联打入美国中东石油势力范围,但未能动摇美国石油财团的优势地位;“两伊战争”期间,美苏不同程度地对战争施加影响,美国不仅遏制住“两伊”争霸海湾的企图,而且通过压低油价的战略从经济上拖垮了苏联;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借助海湾战争和苏联的解体最终实现了中东石油霸权。回顾和反思美苏争霸中东石油的过程与结局,能够获得有关中国石油安全的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9.
《商洛学院学报》2016,(1):38-43
押两伊战争不仅是交战双方——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厮杀,同时由于处在冷战两极格局之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际上也在暗中进行较量,并通过它们的外交政策体现出来。对美国来说,保证波斯湾自由通航与遏制苏联是其首要的战略目标,而对苏联来说,获得两伊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妥协与防止美国在中东的扩张是其战略重心。两国围绕各自的战略目标,根据战争形势不断调整政策,按照政策倾向均可分为三个阶段。通过比较各阶段的政策,探究美苏在外交立场和举措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揭示其合作与竞争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朝鲜战争是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英国作为美国的盟国和西方阵营主要国家之一,在战争各个阶段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它一方面企图与美国一起操纵联合国,达到维护其在远东和东南亚战略利益的目的;另一方面又不愿与苏联和中国对抗,影响其经济和政治利益。英国本来打算通过这种政策坐享战争带来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但是朝鲜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已经具有了你死我活的敌对性质,任何骑墙政策在激烈的两极对抗中都是行不通的。英国的政策走进了死胡同。丘吉尔上台后,积极推动朝鲜停战,使英国从朝鲜战争中顺利脱身。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朝鲜战争的罪魁祸首,但作为名义中立国的苏联与这场战争的源起,也有着重大干系。战争期间,苏联在道义上和物质上援助中国军队抗美援朝的同时,军事上则采取了消极的不卷入政策。苏联当局这一政策是自私的,也是极其现实的,具有不可忽视的消极作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朝鲜战争是国际关系演变中的一场灾难,苏联则是这场灾难的最大受惠国。  相似文献   

12.
冷战是指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近五十年的美苏冷战史在欧洲表现的确实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紧张而沉闷的、名副其实的冷战;而在亚洲,从朝鲜山地到越南丛林,冷战表观的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即炮火连天的"热战",爆发了冷战期间仅有的两场具有世界意义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什么原因导致冷战在欧亚两洲的表现如此的不同呢?  相似文献   

13.
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美国虽然介入但却未扩大事态,这与它的全球战略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欧洲第一”的战略方针要求他们竭力维持东西两线的军事均衡;另方面盟国尤其是英国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美国的对朝政策;再方面将战争扩大到中国必然会影响美国在全球战争中战胜苏联的力量。美国在对朝战争中的临阵易将与和平谈判则是其全球战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美苏争霸     
一、阶段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等国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15.
第四次中东战争折射出美国国内政治危机、中东军事危机和美苏战略危机.以新近解密的美国外交档案为分析依据,我们可以发现美国既是这场战争爆发的外部诱因,又是阻止战争升级的制约因素.从尼克松和基辛格的危机管理模式来看,阻止苏联势力向中东渗透、确保以色列在战场上赢得胜利和战后启动阿以和平进程是美国中东政策的主要考量.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美国、苏联成为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随着其在战争中经济实力的迅速膨胀而奉行霸权主义政策.随着杜鲁门主义和遏制战略的出台,冷战开始.与此同时,美国还利用朝鲜战争爆发的有利时机力图实现其远东战略.朝鲜战争是二战后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它对冷战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此战打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威望,同时,它还为苏联在同美国的冷战对抗中增加了筹码.  相似文献   

17.
抗美援朝战争是二战后规模最大的一场国际性局部战争。它的爆发主要是在美苏冷战思维的支配下各种矛盾的集合和演化的结果。美苏大国插手朝鲜事务 ,朝鲜南北冲突扩大化 ,并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和民族利益 ,中国被迫卷入这场战争  相似文献   

18.
美苏《雅尔塔秘密协定》满足了苏联在远东的利益要求,换得苏联出兵东北,消灭了日本关东军。可以说,苏军进入东北与美苏黑幕交易有直接关系。战后,因美国插手中国事务,美苏冷战已露端倪,苏联从东北撤军问题一波三折,这也与美国的态度和做法有关。美国的压力又是苏联最终实现撤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朝鲜战争是国际关系演变中的一场灾难,作为中立国的苏联与这场战争的爆发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其谋求远东战略利益与美国争夺的结果。苏联的拒不出兵政策,是从民族利己主义角度出发的,是自私和现实的,它对整个远东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难以磨灭的消极影响,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通行的看法是:20世纪40年代末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与对峙标志着世界冷战格局的形成。本认为美国冷战政策的出台与亚洲有关,但由于战时和战后初期美、苏的全球战略重点和其亚洲政策,以及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国历程和民族解放运动,冷战格局在亚洲的形成是在朝鲜战争后,与欧洲不同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