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满洲的兴起     
满洲的悠久历史满洲即满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满族就其语系来说,属通古斯语系满语族。早在新石器时代,满族的先民即散居在贝加尔湖以东、黑龙江中游沿岸及松花江下游一带。其先民商周称肃慎,秦汉称挹娄,魏晋称勿吉,隋唐称靺鞨,辽金又称女真,为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史称女直。元末明初,女真主要分为三大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  相似文献   

2.
纳兰性德和纳兰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因避太子嫌名改),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小名冬郎。清顺治十一年(甲午,1655年)十二月十二日生,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年)五月三十日卒,在世仅三十一岁。纳兰性德是满族人。先世是女真叶赫部(居今辽宁省开原一带),后随清兵入关,隶满洲正黄旗。叶赫纳兰氏是清初满洲八大氏族之一。纳兰性德曾祖金台什的妹妹是努尔哈赤  相似文献   

3.
明初,我国东北的女真族分了很多部族,爱新觉罗氏属建州女真的苏克苏浒河部。而叶赫那拉氏则属海西女真之一的叶赫部。  相似文献   

4.
访纳兰祖籍     
吉林省梨树县叶赫满族镇是清代著名满洲词人纳兰性德的祖籍叶赫部故地.笔者于1989年8月3日应邀参加伊通满族自治县成立庆祝大会,之后到叶赫部故地东城遗址进行了初步考察.叶赫部本为明代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原住松花江北岸,16世纪初,纳兰性德的四世祖杵孔格率众迁到开原东北的叶赫河边,即明代的“北关”,遂以河为名,号称叶赫.叶赫(yehe),满语,汉意为练麻.杵孔格之孙清佳怒,扬吉努,势力强大,征服周围各部,扩大疆土,取代哈达而称雄海西.于是依险筑二城,相距可数里,清佳努居西城,扬吉努居东城,皆称贝勒.后传至金台石,布扬古为贝勒时,建州女真日益强盛,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兵攻破东西二城,金台石自焚身死,城尽降,叶赫乃亡.  相似文献   

5.
明末女真各部的统一,是女真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历史任务是由女真人民进行反对明朝民族压迫(其实质是阶级压迫)的战争完成的.在女真各部统一的过程中,作为组织者和领导者的努尔哈赤在历史舞台上起了促进作用.一女真各部统一的社会历史前提女真人是满族的前身,很久以来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一带.十二世纪,建立金朝的女真完颜等部大部份迁到华北地区,到十四世纪已和汉族融为一体;仍然留居东北的女真人,明朝初年分为海西、建州和"野人"  相似文献   

6.
我们都终将成为历史,却不一定会成为历史人物。历史人物首先要是个“人物”,是可能流传千古,其名其行被后人记住的人。即使不在正式的史书典藉之中,也会在士大夫的笔端、乡野的闲谈中世代相传。看纳兰词《饮水集》,几乎是别无选择地喜爱这个敏感至极的男子,甚至觉得整个清朝都因他有了色彩。纳兰性德生活在清朝初年,作为满洲人,他有显赫而复杂的出身。清王朝是由爱新觉罗氏统一女真诸部后建立起来的后金脱胎而成。爱新觉罗氏在统一女真诸氏族部落时结了不少仇家,叶赫部落的贝勒金台石就是其中一个。据说这位叶赫贝勒在被努尔哈赤逼上绝路时…  相似文献   

7.
皇太极是我国明清时期较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是努尔哈赤创建的后金政权的第二任统治和清朝的创建。后金是明朝末年崛起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以女真贵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是清王朝的前身。皇太极统治时期(1626-1643年)是满族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萨满教是满族及其先世所信奉的原始宗教,因此,皇太极与萨满教的关系问题,也成为研究后金一清史及满族萨满教历史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旨在通过对皇太极与萨满教的关系问题的研究,探讨皇太极对萨满教的态度及政策,借以反映这一时期萨满教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女真族是我国历史上北方的主要民族之一。时我国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元代是女真生活的主要朝代,元代的代表文献《元曲选》中记录了元代女真族的文化习俗的真实面貌和发生的重大变化。女真民俗文化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元曲选》中所见的女真民俗文化进行研究考释,有助于全面探讨女真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后代特别是满族的风俗习惯的影响,探索现代满族民俗的渊源,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
军政合一的猛安谋克制度对女真族的统一,对全国的建立与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猛安谋克制是在战争中产生的辽代女真有许多部落或部落联盟,据《辽史》记载,主要的有南女真、北女真、易苏馆女真、黄龙府女真、顺化国女真、鸭绿江女真、长白山女真、生女真、东海女真、兀惹、铁骊等.《北风扬沙录》记载女真有“七十二部”,“完颜部凡十二部均以部为氏”①.十一世纪初,石鲁为部落长时,也就是辽圣宗统治北方时期(公元982年至1031年)完额部逐渐强盛起来,征服邻近话都,开始形成以生女真…  相似文献   

10.
满族的历史贡献布尼阿林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是满族─—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时期。她是以建州女真为主体,以辽沈地区为中心,吸收蒙、汉、高丽(朝鲜)、锡伯、索伦等民族的新鲜血液而逐步形成的。历经太祖、太宗两帝统一女真各部并在东北地区统治28年之后,...  相似文献   

11.
伊通满族自治县盛产鹿,而伊通满族自治县历史上是海西女真故地。鹿在满族文化中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鹿在满族文化中一直是神的象征。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伊通满族自治县鹿文化的溯源,鹿文化对当地人的影响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氏,古代海西女真叶赫部的后裔。她的一生经历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她凭借着垂帘听证和训政的名义统治着中国政权达48年之久。本文从光绪十四年慈禧重修颐和园一事的经费来源进行一番考证。  相似文献   

13.
堂子祭祀是满族特有的萨满教祭祀活动,在清入关前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占有重要地位。以努尔哈赤、皇太极为首的统治者对萨满教堂子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使其在女真诸部的统一、中央集权加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消逝的王府     
女真族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篇章,由它而来的满族建立了统治中国三百多年的大清王朝,然而辽代所设的女真国长白山大王府址却在历史的浩瀚中湮没无踪。  相似文献   

15.
满族是我国的一支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之一。研究满族服装,尤其是研究满族官服的发展和演变,无疑对研究中国服饰史具有重要意义。 满族虽然形成于十七世纪初,但她的先世,却可以从明代的女真人,上溯到三千多年的肃慎人。肃慎是一支古老的少数民族,以狩猎为生。公元前十一世纪,肃慎族就曾派人向周武王进献“梏矢石砮”,以示友好和臣服。这在我国许多史籍中都有记载。肃慎族的后裔就生息、繁衍在我国东北边疆。其后裔在汉代被称为“挹娄”,三国时称“勿吉,”北魏时称“靺”,宋时称“女真”,明末以后称“满州”,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满族。在漫长的历史中,真正建立本民族政权的,只有1115年女真族建立的“金”和由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演变成的清朝。只有形成了巩固的政权,才能形成自己的官服制度。  相似文献   

16.
满族奴隶问题是满族(女真)史和清史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历来为众多学所重视。满族的奴隶制度发展经历了早、中、晚三个发展阶段:早期以掠夺奴役汉族和朝鲜族人为主;中期则发展到掠夺女真族中其他集团的人为奴;晚期则不仅掠夺其他集团人为奴,还役使本集团之人为奴,奴役人的数量也急剧增多。明代女真人由氏族社会进入明社会的历程有其特殊性,但也有许多人类社会的共性。女真社会非自由人产生的历程也是探讨人类社会明产生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族属问题,众说纷纭,至今无定论。虽有蒲学奠基人路大荒先生最早提出蒲氏为蒙古族的颇有根据的见解,然学术界所论不同。蒲松龄族属四说,即回族说、蒙族说、女真说、汉族说。《蒲松龄族属数说》一文,  相似文献   

18.
在明朝末年的女真社会,萨满教仍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种种弊端也日益暴露。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以及皇太极建设后金政权的过程中,两代统治者对萨满教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此次改革不仅奠定了有清一代满族萨满教的基本面貌,也是满族萨满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相似文献   

19.
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十二世纪,由阿骨打建立了金朝。1483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部落,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1635年,皇太极继位称帝,改国号清,废除女真旧称,改族名为满洲。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相似文献   

20.
话说满族     
四百年间沦桑巨变满族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民族。说古老,是因为满族的先世肃慎、挹娄、勿吉、、女真从先周至元明一直活跃在东北大地,以至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说年轻,是因为满族约四百年前才正式形成,这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算是“资历”较浅的。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逐步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称汗建国。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满族由此得名。满族是在女真各部基础上,又融人一些别的民族的成分,经长期共同生活而形成的。在满族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八旗制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旗”原来只是军队中不同部分的旗帜,努尔哈赤将其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